分享

天才来自努力,努力来自气质

 龙晨曦 2011-04-29



2006年意大利冬季奥运会女子花样滑冰比赛的戏剧,颇能展示我们的天才理论。当时,夺冠

 

的大热门是美国选手关颖珊、萨莎·科恩(Sasha Cohen)和俄罗斯选手伊琳娜·斯鲁茨卡

 

娅(Irina Slutskaya 。日本选手荒川静香最多不过是匹“黑马”。但是,赛前关颖珊受

 

伤被迫退出。短节目比赛过后,斯鲁茨卡娅和科恩占据了领先地位。可惜,两人求胜心切,

 

过度紧张,在最后的长节目中都摔倒,紧随其后的荒川静香一马杀出,为日本赢得了历史上

 

第一枚奥运会花样滑冰金牌。当时她已经24岁,在这个被十几岁的孩子统治的运动中已经算

 

是老迈了。她是80年来获得奥运会女子花样滑冰金牌年纪最大的运动员。

这枚意外的奥运金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天才的决定性素质?如果要论花

 

样滑冰的天赋,关颖珊无疑是世界第一。科恩和斯鲁茨卡娅论经验和素质,也有明显优势。

 

这些人如果能够正常参赛、正常发挥,荒川静香怕是没有机会,说她是个偶然的冠军并不离

 

奇。不过,这个“偶然”只会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偶然中自有其必然的因素。这恰恰展示

 

了我们反复强调的天才成长的“十年定律”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样的挑战。

荒川静香从5岁练滑冰,到冬奥会夺金时已经练了19年。根据保守的计算,她在这19年间至

 

少承受了两万多次臀部着地的重摔。有研究表明,二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喜欢重复训练他们

 

已经掌握的动作。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讨论的在“自动期”中躲在自己的“舒适域”中的本

 

能。而一流运动员则更倾向于挑战他们没有掌握的动作,即突破“自动期”,自讨苦吃地寻

 

求新的挑战。结果就是惩罚性的重摔。这样摔十几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毫无结果。荒川

 

静香算是碰上千载难逢的运气,才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更有天赋、水平确实也更高的关颖

 

珊,竟没有摸到过这枚金牌。如果你从那些在冰场上奋斗的人的角度看,就不得不问这样的

 

问题:这些人十几年反复地把自己的身体重重地砸在冰面上,最终的奖赏经常是遥遥无期,

 

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结果的。他们怎么还会干下去?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坚持?

“十年定律”对人最大的挑战是能力还是意志?看看荒川静香就明白。她有着美丽的身材。

 

但是,作为花样滑冰运动员,她1.65米的身高似乎太高了,腿也略嫌粗重。她的对手科恩仅

 

1.57米,体轻如燕;“大个儿”斯鲁茨卡娅也才1.6米;未能参赛的关颖珊也是1.57米,身

 

体轻巧柔软。另外,荒川静香的爆发力也并不突出。斯鲁茨卡娅在这方面明显高出一筹。应

 

该说,在顶尖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中,荒川的身体条件不过中等。你到世界去找,比她有更好

 

的身体条件从事这项运动的女孩子,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一堆。显然,能力虽然很重要

 

,但并没有决定谁最后成功。最关键还要看:有谁能像她这样在昨天重摔过的身体部位还疼

 

着的情况下,又去做一个明明还会导致重摔的三周跳,并且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要成为天才,毅力比智商更重要。

即使是智商决定论者也承认,成功的层次越高,智商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就越小。比如,以

 

智商理论构造的“美国高考”SAT的成绩,在一般大学生中很能预测其学业的表现,但是,

 

在精英大学中,这种预测力则明显减少。理由是精英大学的学生成绩都很高,彼此之间的差

 

距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另外,成功要求一定的智商。但智商达到一定的基准后,你就“够聪

 

明”了,成功就需要更多智商之外的因素。SAT并不预测你的品性、毅力、学习习惯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即使对大学生而言也是成功的关键。科学是对智商要求最高的领域之一。对牛

 

顿、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一流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这些人智商都非常高,在

 

160~190之间。按现在的统计,智商到145就属于千里挑一了。就算这些巨人的智商是万里挑

 

一吧。以万里挑一的标准,在中国的13亿人口中也能挑出13万人!可是,别说牛顿、伽利略

 

、达尔文,我们连个诺奖得主也没有。可见,高智商为这些巨人提供了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

 

充分条件。智商不过是个基准线。过了这个基准线后,比如160,智商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的相关系数几乎微不足道。当然我们还不要忘记,达尔文、托尔斯泰等天才,小时候一直被

 

视为是普普通通的孩子。

为什么会如此?想想荒川静香就明白了。她无疑有滑冰的天才。这种天才,如果用智商来比

 

喻的话,大概也就在130~140之间。这很出色,接近千里挑一。但是,即使按千里挑人的标

 

准,在100万个女孩子里就能挑出上千个。她完全可能被教练视为寻常之辈。她的对手萨莎

 

·科恩和伊琳娜·斯鲁茨卡娅显然高于她,大概在140~150之间,关颖珊可能过了170。为什

 

么荒川能成功?除了运气外,在成千上万有她那样的天才和训练条件的女孩子中,肯像她那

 

样十几年如一日反复在冰面上近乎残酷地摔打自己身体的人,就那么几个。能力淘汰了大多

 

数人,条件和环境又淘汰了剩下的人中的大多数,在经过这两道门槛后剩下的人中,大多数

 

人则被毅力给刷掉。最后剩下来的,就看努力加运气了。

牛顿的智商据说高达190分。我们都知道牛顿看苹果落地的神话:1666年他为了逃瘟疫而避

 

居乡间,一天出去散步偶然看见苹果落地,一下子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现在人们几乎可以

 

肯定,这样的故事是伏尔泰杜撰出来的。牛顿的智商,也许确实达到百万分之一的程度。但

 

是,以他这样的聪明,要想明白这样的问题,即那些他所谓的“上帝的法则”,也必须有二

 

十多年不懈的奋斗才行。他观察钟摆运动就花了至少几个星期,笔记满满的几大本。他甚至

 

记录了钟摆平均每小时摆动1512次的数据。我们现在都知道,在物理学上,钟摆的摆动次数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主要由摆长决定。这里说的“平均”,并无什么物理学的意义,显

 

然揭示了牛顿的工作过程:在还不知道这一道理时,他为了发现重力原则,对不同钟摆进行

 

了大量观察记录。这要求花不知道多少小时在那里数钟摆的滴答点数。这是天才的工作,还

 

是个连现在的大学生也无耐心完成的“简单低级”工作呢?人们总注意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

 

传奇,因为那说明他聪明得出奇,但很少注意记录钟摆摆动次数这种烦琐、耗时的工作。要

 

知道,牛顿讨论包括万有引力在内的力学问题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1687年才出版

 

。这距离他避居乡间思索万有引力定律已经有二十多年!看来,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悟性

 

,更在于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不停地想下去。他不这么奋斗,我们今天就不会知道他的

 

名字。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任何领域,几乎都被人类所造就的最聪明的人以锲而不

 

舍的精神开拓过。智商再高,不用功也无所成。智商190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罕见,在

 

人类史上则有的是。许多这种高智商的人最终默默无闻。所以,你即使智商190,也无法回

 

避激烈的竞争。要想取胜,就必须有牛顿那种超人的毅力。

如前所述,天才研究的开山之作是高尔顿(Francis Galton)的《遗传的天才》。顾名思义

 

,此书的中心就是强调先天因素对成功的决定性意义。高尔顿因此也成为智商学派的鼻祖。

 

但是,正像最近有学者所指出的,他所谓的先天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在能力或自然能

 

力,激情和刻苦精神。天才是那种“能把激情和能力结合而进行艰苦的工作的人。”高尔顿

 

特别强调,天才在选定自己的事业前,可以非常多变无常。但是,他一旦选定自己的事业,

 

就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乃至对其他事情都不闻不问,注意力超人地集中。这种气质,

 

当然是智商之外的素质。可惜,高尔顿所讲的这三点,只有第一点(能力)被后人发挥,后

 

两点则被忽视。智商的发明人比奈也曾强调,人的意志力、持久力等,可以补偿智商上的不

 

足。美国心理学的先驱威廉·詹姆士 Williams James 更是一语中的: “和我们应该

 

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着的。我们内心的火焰被泼上了一盆冷水,我们的努力被抑制

 

。我们只利用了我们心智中很小的一部分潜力……只有非常优异的人才会把自己所拥有的资

 

源利用到极限。” 总之,人所拥有的“自然能力”或“内在能力”是一种才能。充分地开

 

发、利用这些能力,发疯忘我地工作,则又是一种才能。在有第一种才能的前提下,第二种

 

才能就成为成功的关键。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