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学生集资赡养老代课教师让谁蒙羞?

 书给我的快乐 2011-05-01
                                                    81学生集资赡养老代课教师让谁蒙羞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代课教师蔡光荣,从1978年在当地大佛乡小学代课开始已有24个春秋。2000年国家对代课老师“一刀切”,57岁的蔡老师被辞退回乡,同时也失去了微薄的收入来源。他所教过的81名学生纷纷赶回岳池筹建蔡老师夫妇养老基金会,承诺每月为蔡老师发放养老金300元, 一直到蔡老师夫妇去世(9月1日《扬州晚报》)。

    读这条消息,我几近眼睛潮湿。我感动,是因为在感恩报答几成稀缺资源的当下,81名学生的义举殊为不易,而且其中还有出于表达爱心的非蔡老师教过的学生。我不仅为81名学生之义举感动,更为蔡老师的命运多舛和坦然心态而感动。蔡光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中老三届毕业生,虽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但因“地主成份”帽子未能如愿进入大学校园。“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高考,因主持报考者对年龄理解上的偏差,使32岁的他再度与大学无缘。在代课教师可以转为正式教师的时候他教龄不够,等到教龄够了却遇国家政策调整只转民办教师不转代课教师,改变“三等公民(代课)”命运的机会一次次与他失之交臂,而他却“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忠诚执著于三尺讲台。

    在我眼里,蔡光荣可以称得上感动中国的人物。1978年因当地师资短缺,在家务农的他受聘开始代课生涯。一周24节课虽然劳累,但能拿着书本给学生释疑解难,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后因诸多原因素,他先后到齐福小学、天台小学代课,上过物理、化学、数学、生卫和政治,乃至地理、音乐、体育这些被当时学校不大看重的“豆芽课”。他俨然成了一名“讲台上的替补队员”,但无论因应何校何科,总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24年里,家里有急需照料的体弱多病的妻子和身患残疾的儿子,学校有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学生,他奔波劳碌于家庭和学校之间从不言苦叫屈。难能可贵的是,他虽不是科班出生的正式教师,但24年里每次片区统考,他所教学科的成绩一直名列片区前茅,所教学生先后有近300名考上大学、中专、中师,走上了行政、事业等岗位。见证者对他有口皆碑,都说他的一身献给了讲台和学生。面对命运多舛,他坦然自我安慰:“代课教师的待遇很低,我的工资先由56.5元涨到75元,最后也只有95元一个月。但看到我们穷山沟里娃娃考起学,也有了出息,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其中不无满足与自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不公际遇,他从学生义举中寻找慰藉。他说他今年63岁了,代了一辈子的课,虽然把家也代穷了人也熬老了,但教过的学生却让他过上了幸福的晚年,自己应该是全国数十万代课老师中最幸福的一个了。虽然当了20多年的代课老师都没能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可却拥有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有这么好的学生!

    被81名学生和蔡光荣感动之余,我又觉得它让我们的教育蒙羞。一位原校长如是评价:我可以负责地说,蔡老师在代课24年里,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讲台和学生。然而,这样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却不能在他挚爱忠诚且硕果累累的教育岗位上继续教书育人,成就他还剩下3年的人生美梦。2000年,蔡光荣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被辞退,时年57岁的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生,离开那早已根植于生命的讲台和校园。而此时的蔡光荣双鬓早已被岁月染白,额头早已被岁月犁皱……蔡光荣的际遇让我们的制度蒙羞。代课老师本质上是编外临时人员,我不知道其被辞退时是如何补偿的。但我以为,让他“回到家中,只能扛上锄头、挑起箩筐,为生活日夜操劳在田地间,过着平静而清苦的日子……”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如是政策对待至少不能说是人性、厚道和公平的,因为给予一个为教育事业贡献24载57岁的临近退休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当是文明社会制度安排的底线伦理和起码人性。在一个几乎把毕生都献给了讲台和学生的老教师于生计困顿身陷窘境之际,居然只有81名学生以集资方式来承担赡养义务,本当承担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的相关机构和公民都到哪去了?他们难道不觉得蒙羞愧恧吗?

    我也曾做过代课教师,深知代课老师作为“三等公民”的生计维艰、地位低下、尊严失落和精神清苦。从81名学生集资赡养老代课教师新闻中走出来,我不禁想问:现时各地还有多少像蔡光荣这样的昔日代课老师须要救助?蔡光荣是幸运的,李光荣张光荣能有这么幸运吗?谁能给我答案?因为没有蔡光荣们的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