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打好衔接技术

 熊教練 2011-05-01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打好衔接技术

 

熊志超

作者按:本文是原文。已發表在《體育學刊》2010年第8期,題目是:業餘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http://www./gb/qkqw_v.asp?bookid=2934  

  要:本文指出乒乓球的衔接技术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熟练掌握“线路变化”规律主动防守战术来预判对方的回球线路,并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来实现。文中介绍了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与训练中摸索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非常适合用于培养运动员线路变化意识的训练。

 

关键词:衔接技术;线路变化意识;主动防守战术;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
 
前言
 

业余运动员常常抱怨,为什幺我打了多年的乒乓球,可是球打到某种程度以后技术水平就停顿不前了呢?反观专业运动员比赛时的对抗能力很强,好象还能预判对方的来球打到哪里。他们相持球为何能打这幺多回合?真是令人羡慕啊!其实,存在这种想法的业余运动员很普遍,他们主要缺乏的是专业运动员的“衔接”意识。

所谓“衔接”,笔者认为就是运动员要按照乒乓球“线路变化”的规律预判对方的回球线路,并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例如:专业运动员打反手位时,B运动员第二板反手接发球抢拉斜线与A运动员第三板反手形成斜线相持;当B第四板变直线,A就会第五板习惯性正手打斜线(这种机率的出现很高)。这时B第六板已经等在正手位打直线了。这叫反手变直线保正手。B第四与第六板为什幺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呢?道理很简单,B这个线路变化意识是利用了对方A打球的习惯性思维定式(逢直变斜)来实现的。打正手位时同理。

像这样的例子有,专业运动员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回摆到对方正手位(对方反手位)近网是事先已设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档这个圈套,诱对方回其反手位,然后第四板迅速侧身发力冲直线(侧身斜线),再交叉扑右拉第六板直线(或冲斜线)等等。这是“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的机会,预测对方的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1这种打法叫主动防守战术从衔接这个意义来讲,它与“线路变化”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专业运动员就是依靠这种“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意识来预判对方下一板的回球路线。像这样的例子还有,打中路时,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如果用正手接球回中路或中路偏正手位较常见,回正手位大角的可能性较少(用反手接球时同理)

“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的战例还有很多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较典型的在实战中常常能看到且出现机率较高具有普遍性的技战术因此可以说,这就是规律专业运动员正是运用这种规律来打衔接技术的,从而实现多个回合的较量。

 

1  专业运动员“线路变化” 规律分析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专业运动员打“线路变化”是怎样形成规律的。

“线路变化”规律是人们对乒乓球的五条基本线路(正手位斜、直线;反手位斜、直线;中间位直线)反复进行练习,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首先人们使用同方向的技术来打球叫“同线回接”技术,再摸索出能调动对方为自己创造有利局面的“异线回接”技术叫 “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技术。可以说,这是乒乓球最原始的战术。通过它能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战术。如“调右压左”、“打中间杀两角”、“打两角杀中路”等。人们在长期使用“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战术过程中发现它很实用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逐渐把它们习惯化,并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形成了一种意识)而不易改变。可以说,这就是“线路变化”规律之一。不管运动员使用何种技战术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两种基本技战术来打线路变化所以,专业运动员在此基础上已经潜移默化地把以上很常用很典型有规律的三种技战术正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反手打、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正手打”、 “正手位或反手位相持时打中路再杀两大角”、“反手斜线相持侧身攻再扑右打”当作线路变化的规律来打比赛。实际上,这是利用了对方的习惯性思维定式的同时,自己也把它变成一种规律性的、固定的打球模式,是一体化概念的体现。熟练掌握它就会形成“线路变化”的意识。为了方便今后训练“线路变化”意识,笔者把这三种技战术前两项称为“近台相持”技战术。

从乒乓球战术角度来看,“近台相持”是明的战术,运用得较多。而“主动防守” 则是暗的战术,它虽具有前后两板的衔接效果。但要冒一定风险,不易常用。运动员在使用衔接技术时可考虑首选前者,次选后者。两者结合使用是明智之举,形成优势互补。

应该指出,“线路变化”这个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用“同线回接”技术来打破它。比如上例的B运动员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保正手用多了,A运动员就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而运用“同线回接”令B运动员在正手位扑空,这对A运动员而言就能产生反常规的战术效果。

   

2  如何培养业余运动员的“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意识

 

现在业余运动员对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如何衔接已有所了解。那幺,怎样培养业余运动员的“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意识呢?

 

2.1 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与训练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

   何谓交互式多点多球?传统的多点多球训练法是教练做主,设计好定点内容连续供球让运动员跟着打。而交互式多点多球是教练按照乒乓球比赛线路变化规律设计的套路,让运动员做主:当运动员变化线路时,教练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供球),或者教练供球变化线路时运动员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打球)。其实这种训练法就是教练用多球与运动员比赛,比供定点的多点多球训练来得真实且效果好。能使运动员有自己击球后反馈来球,教练员所供的球与球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球的变化不小,非常适合用于培养运动员线路变化意识的训练2。以下是用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为运动员设计的训练处方。

 

2.1.1  近台篇──近台相持技术训练处方

范例1    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两位运动员AB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一个打多球。

训练内容:A运动员连续不断地供球到B运动员反手位,让B近台相持,当B变化线路时,A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供球,让B从反手位打到全台。

训练要求:B按上面的“近台相持”技术内容来发挥。先局部,再整体一起打。

 

1  近台相持技术

   局部练习    整体练习

A运动员:1供反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1供反手位下旋长球

B运动员:2反手攻斜线    B运动员:2反手挂起斜线

A运动员:3供反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3供反手位上旋球(以下均为上旋球)

B运动员:4反手攻斜线    B运动员:4侧身正手攻斜线

A运动员:5供反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5供反手位

B运动员:6反手变直线    B运动员:6侧身正手攻直线

A运动员:7供正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7供正手位

B运动员:8正手攻斜线    B运动员:8正手攻斜线/正手攻直线/正手攻中路   

A运动员:9供正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9供正手位/供反手位/供中路

B运动员:10正手攻斜线   B运动员:10正手攻直线/反手打斜线/正手杀斜线大角

A运动员:11供正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11供反手位/供反手位/供正手位

B运动员:12正手变直线   B运动员:12反手攻中路/侧身正手打中路/正手打直线  

A运动员:13供反手位上旋球  A运动员:13供中路/供中路/供反手位

B运动员:14反手打斜线   B运动员:14正手杀斜线大角/正手杀斜线大角/反手打斜线

 

单球练习:B做陪练并规定用“同线回接”+“逢直变斜”有限制地来打单球,让A主练。

训练方法:以反手位练习为例,规定发球只发斜线,A发球后,B必须“同线回接”直至A反手变直线,B必须“逢直变斜”以便让A转正手打斜线,双方形成正手相持。A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达到强化该内容的目的。正手位同理(),双方要交换角色。

训练目的:培养运动员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就要有保正手的意识。正手斜线相持同理()

范例分析:从表1内容来看,都是些很基本的技术。业余运动员应该把它当着基本功内容来练。尤其步法训练是业余运动员的软肋(普遍重手法而轻步法),试想想,没有好的步法如何去打好近台相持技术(左右步法为主);更不用说后面的中台相持(左右包括侧身后交叉扑右打步法+前后步法)和再后面的中远台相持(中台相持步法)技术了。所以,业余运动员要打好衔接技术,就要同步练好近台相持技术和步法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近台相持技术。为后面的中台相持和中远台相持技术训练打下基础。

 

2.1.2  中台篇──“4+2侧身扑右打主动防守”技术和“2+4侧身扑右打攻防转换”技术训         练处方

以前面介绍过的主动防守战术两个例子为例,其一,有时运动员侧身接发球抢攻虽然抢在最佳的击球点(第二点)上,但被对方借力打回头(空档位)时,交叉扑右不可能再打上升点,只能打下降点(第四点)来过渡一板,形成攻防转换的局面(由主动相持变为被动相持),这就是“2+4侧身扑右打”技术。其二,有时运动员侧身来不及在最佳点(第二点)冲斜线,就只能拉加转(下降第四点)过渡,由于对方贴直线的可能性最大(运动员已估计到对方回球线路),故可提前迅速交叉扑右打最佳的第二点,形成主动防守局面(由被动相持变为主动相持),这就是“4+2侧身扑右打”技术。

范例2    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两位运动员AB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一个打多球。

训练内容:两个交互式五点多球练习(见表2-1、表2-2)

21  由被动变主动的“4+2侧身扑右打”

  点序

   A运动员供球

      B运动员打球

第一点:1定点下旋短球至运动员正手位  2入台正手摆短直线

第二点:3下旋长球至运动员侧身位   4侧身挂起(下降第四点)斜线 

第三点:5运动员正手位大角上旋球   6交叉扑右打(上升第二点)中路/斜线/直线

第四点:7中路/斜线/反手 8正手杀对方正手位大角/正手冲直线/侧身正手冲斜线中台)

第五點:9正手位/反手位/反手位 10正手冲直线/反手拉中路/正手冲直线

 

22 由主动变被动的“2+4侧身扑右打”

 点序 A运动员供球    B运动员打球

 

 

第一点:1下旋短球至运动员正手位  2摆短对方正手位

第二点:3反手位长下旋球   4侧身冲(上升第二点)直线

第三点:5正手位大角上旋球 6交叉扑右(中台)(下降第四点)中路/斜线/直线

第四点: 7中路/斜线/反手  8正手杀对方正手位大角/正手冲直线/反手位反手拉斜线(中台)

第五點:9正手位/反手位/反手位    10正手冲直线/侧身正手拉中路/侧身正手冲直线

 

训练分析 笔者发现业余运动员普遍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运用得很少或只停留在会侧身打,但不常用,到真正比赛时不敢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受过正统的步法训练,侧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档的风险问题,如果不会交叉扑右打就会直接影响侧身打的质量(心虚怕对方变直线)。 所以业余运动员一定要学会交叉扑右打,才能有侧身打的底气;才能体会到反手相持要多侧身使用正手打的好处,这是提高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强烈的节奏变化作用而令对方失误。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还有与扑右打的衔接问题,笔者认为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不一定要扑右,如果侧身能找到发力点击球,那么,这球的质量一定高。对方不失误的话同线回接的机率大于变直线因此不必扑右打。同理,如果侧身不能找到发力点击球,那么,这球的质量一定不高。对方变直线的机率就很高,因此必须扑右打,这是预判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后是否交叉扑右打的衔接方法。

训练要点 :交叉扑右打对业余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难题,首先要认识交叉扑右打有两种技法,“4+2侧身扑右打”与“2+4侧身扑右打”的区别。再通过交互式多点多球的训练这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前者交叉扑右冲时是迎前冲台内球,左脚踏地的同时,右手要同步冲在球的上升后期(第二点),甚至手比脚快,有个凌空的瞬间,然后右脚才落地。后者交叉扑右拉时是稍微离台拉球的下降点(第四点),右手和左脚可不同步,但右手拉球要比右脚落地要早或同步,技术要求低于前者。常用于攻防转换时的过渡板(侧身抢冲直线,但被对方打回斜线空档位)

单球练习:两位运动员AB轮换角色练习以上两个内容。

范例分析:4+2侧身扑右打”和2+4侧身扑右打”的第二板摆短都是接发球抢攻者事先设

下的圈套(接抢者反手位有空档),诱对方回我反手位,然后第四板迅速侧身,前者在第四点(被动)挂起加转斜线;后者在第二点(主动)冲直线。表面看来后者比前者优势明显,但假如被对方打回头(空档位)时,到了第六板两者的战况就大不一样了,前者形成主动防守的局面(主动相持)而后者形成攻防转换的局面(被动相持)。这说明了比赛场上是瞬息万变的,如果说第二与第四板的衔接充分体现了主动防守意识的话,那幺,第六与第八板的衔接靠的就是第六板打线路变化意识起的作用。打中路是最佳选择,为第八板创造有利条件;打斜线(反调右)次之;打直线最被动。可见主动防守意识在比赛中,尤其是接发球抢攻第二板控制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第四板创造有利条件。而线路变化这种意识也贯穿于整个比赛当中,如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段(前段)及形成攻防转换后的相持段(后段)都离不开它。两者的结合是成为乒乓球高手必不可少的条件。

 

2.2   “多球单练”训练法

 

    在以上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的基础上,再施以“多球单练”的手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球单练这种练习对抗性很强,能和实战相结合,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比赛,是提高技术水平阶段的运动员不可多得的训练手段。

所谓多球单练就是采取一对一,有一方队员进行防守,由第三者供球双方按照技术或战术的要求,从实战出发,进行反复练习,队员自己不需要检球,一个球打完后接着进行下一个球的练习。

中远台篇──提高近台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及其后的中远台相持球能力训          练处方

   范例3    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多球单练(C供短下旋不定点球至A运动员全台,A全正手劈长对方B正手位,使双方正手形成→拉加转→反拉加转→正手相持对拉的局面)三人没有主次之分,ABC必须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外两个打单球,直至球死再接着下一轮的练习。这个训练内容实质是过弧圈关的练习内容(见表3)

 

3  过弧圈关的练习内容

   回合

  人员   内容

 

 

 

 

 

 

 

C运动员:1供不定点短下旋球至A运动员全台

 

 

A运动员:2正手劈长斜线(与第四板形成主动防守的局面)

 

 

第一回合  B运动员:3正手挂起斜线

 

 

A运动员:4近台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斜线)/直线

 

 

 

 

 

 

 

第二回合  

B运动员:5近台对拉/反手回斜线

 

 

A运动员:6中台对拉/反手中台拉斜线

 

第三回合  B运动员:7中台对拉/侧身正手中台对拉斜线

 

     A运动员:8中远台对拉/侧身正手中远台对拉斜线

 

第四回合

B运动员:9中远台对拉/侧身正手中远台对拉斜线

 

  

A运动员:10中远台对拉/侧身位正手中远台拉直线(直至球死)

 

 

 

 

 

 

 

单球练习:三位运动员ABC轮换角色练习以上内容。

范例分析这是个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个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劈长、拉加转、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及提高正手近、中、远台相持能力。这个训练的重点在A运动员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练好这项技术(反拉第二点即上升期),后面的连续对拉能力也会迎刃而解。运动员不要被这个练习内容吓了,一开始练习时可能很快就失误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能对拉到更多。这是成为乒乓球业余高手必须掌握的衔接技术

 

結束語

 

多球训练只是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辅助练习方法,业余运动员还应以单球练习为主。多  球训练与单球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是1:2。通常在多球训练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常规的单球训练,例如在三个训练处方的后面都有“单球练习”。以弥补多球训练的不足。可以说上述的所有训练处方都是可变化的,例如在每一个训练处方中打斜杠“/”后面的内容都设计了“可变形式”。

   业余运动员如能按以上方法加以训练,努力培养“线路变化” 和“主动防守”意识,就有望掌握好衔接技术,提高相持技术水平,也能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手。

 

参考文献:

1锺宇静 王大中 乒乓球运动中的“主动防守”J乒乓世界,2008年第六期。

2]熊志超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方案设计[J]体育学刊,20094月第1676.http://www./gb/qkqw_v.asp?bookid=2454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40237531
 

  2010111日于香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