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管毅烈士——一曲白衣勇士的赞歌

 昵称1298788 2011-05-01

一曲白衣勇士的赞歌

——记管毅烈士

本溪市民政局、党史办联合调查

韩 愚  刘忠诚  执笔

旭志侄:你二月十六日的来信已收到。你父亲关管羽(化名管毅)自一九三六年参加抗日联军第五军担任军部军医处副处长兼刁岭后方医院院长,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正式党员,一九三八年随第四、第五两军西征,部队在哈尔滨东南地区作战。这一年冬天在五常县地方作战中英勇牺牲。

东北的解放是东北人民的血换来的,这里面也包括有你父亲的血在内!

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继承你父亲为祖国、为人民坚贞不渝英勇牺牲的精神……,完成你父亲的未竟的遗志……。

上书是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同志,一九六三年从云南省人民政府写给管毅烈士之子关旭志的亲笔信。他的笔下饱含了艰难岁月中的战友深情,也高度赞扬了烈士的英雄业绩,更鼓舞后人学习先烈,完成他们的未竟事业。


(一)
 

管毅,(原名关东升,学名关管羽)一九一五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牛心台乡大浓湖村一个满族的农民家庭。父亲关恩连是个饱尝辛酸的忠厚农民,母亲、妹妹、弟弟和他五口之家,只靠几亩薄田为生。

管毅在兄妹中较为聪明,又是长子,故一家人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念书,期望他长大成人,改换门庭。一九二七年他十二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本溪县立柳塘第一小学(高小)。他读书刻苦,品学兼优,很得老师的赏识。当他刚刚迈开求知的脚步,家庭中的不幸之事向他袭来 —— 父亲因患肺病,无钱医治而谢世,接着弱弟又得了伤寒,也因缺医少药而夭折。父死弟亡的不幸遭遇,在管毅那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学医,为家人、为穷苦人治病救命。

父亲死后,家庭生活的重担都落在管毅和母亲的身上,他不得不中途辍学了。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了求医学徒的生涯。他在本溪湖济民医院潜心学习了几年之后,于一九三四年在桥头小镇上开了一爿小诊疗所,名为“早春医院”。二十岁的管毅多么想通过自己的医术给人们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呀。

但是,国土沦丧,个人的以医报国大志又怎能成为现实?!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东北的大好河山,他家乡的本溪湖、桥头、南芬、连山关、牛心台一带分别驻扎了伪警、宪兵、关东军守备队等吃人恶魔。管毅这位热血青年积家仇国恨于一身,反满抗日思想逐渐形成,加上平日一些抗日的行为已被日伪警宪所注意,缉拿他的风声日紧。

一天夜军,他对母亲说:“亡国奴的气我受不了,我已不能再呆下去了,得赶快逃出魔掌。”母亲听了这话,心里明白了大半,但又怎能舍得关家这颗独苗和顶梁柱离开自己呢?可又一想,不让他走,早晚要落到日伪手里。慈母爱子之心使她左右为难。在管毅的极力劝说和安慰下,她终于下了决心,果断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尽管去吧!忠孝难以两全。为国尽忠这个理我晓得,没有国那有什么家,你既然是为了救国,为了今后有好日子过,你就去吧。”一九三五年管毅离乡别亲,投奔到黑龙江省林口县他伯父关恩清家,又在那里开起“早春医院”,以广结人缘寻求报国之路。


(二)
 

林口县刁翎街一带,有日伪的讨伐队驻扎,也有抗日联军暗中活动。管毅的医院不大,却十分引人注目,登门求医者纷至沓来。管毅借此广结四方人士并与我地下党建立了秘密联系,他为抗联购买药品,医治伤员,得到地下党的信任。他不但参加了“反日会”(后改为抗日救国会),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把医院变成地下党和抗联的秘密联络点。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更好地隐蔽自己,他还与几个伪警官结为“金兰之友”。

一九三六年秋,我抗联五军从宁安县东南的抗联根据地往北转移,越过铁路后,曾一度在林口县境内活动。在此期间管毅积极为部队传递情报、送药治伤,来往频繁,逐渐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有一天,管毅被秘密地请到徐家屯,为我抗联五军一师师长关树范治伤。夜里,一张爬犁到刁领街,悄悄地将管毅的妻子及孩子接到徐家屯。管毅对着面带惊异神色的爱妻表白了参加抗联的决心。这太突然了,管毅的妻子紧皱眉头思索着:两个孩子还很小,丈夫一走,母子三人无依无靠,怎么能生活下去呢?她说:“咱们好不容易开了个小医院,生活还能过得去,你为什么非得撇下我们母子呢?”管毅体谅她的心情,耐心地向她解释:“我现在处境危险,不到队上来,敌人是不会放过我的,到抗联抗日,就是死了也光荣。你回老家和母亲一起把孩子拉扯大。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等孩子长大以后,一定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是为了打日本而死的’…… ”。这一夜,管毅和爱妻说了许多生离死别、断人心肠的话。翌日天刚亮,管毅做为抗联五军的军医随着队伍出发了。

(三)
 

一九三六年秋末冬初,日伪军从依兰、方正等地集结大批兵力,对我抗联进行残酷的讨伐,妄图将我抗联五军一举消灭。为了摆脱被围歼的困境,部队决定进行西征,但由于长途行军的各种条件都未具备,一直拖到一九三七年冬才被迫撤离林口县根据地开始了西征。

队伍一走出根据地,就“拉荒”奔在深山密林,跋山涉水,绕道迁回向荒野挺进。敌人很快察觉了我军的意图,遂调兵遣将,前截后追。部队整天边打边走,吃不上热饭,穿不上棉衣,白天行军打仗,已经精疲力尽,夜晚还得在寒风刺骨的深山老林中露营,既无被褥御寒,又不敢弄篝火取暖,生活艰苦万分。

管毅参加抗联后,担任军医处副处长兼后方医院院长。当时所谓后方医院,非常简陋,既无病床,更无设备。分散在各处密营里的治疗点,夏天是用木楞子垛起简易窝棚;冬天则是用松枝伪装起来的地窨子,管毅既是负责人,又是外科手术医生,因此,哪里有伤员,他就得奔赴哪里。他经常巡回医疗,马不停蹄地一心一意为伤病员服务。

一次,有位战士战斗负伤,子弹留在身上,当时没有麻醉药,但子弹还必须取出来。做这样的手术,伤员疼痛难忍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他一方面给伤员喝点“大烟土”(即鸦片,战士称为“黑金子”)止痛;另一方面他边手术边给伤员讲故事,分散其精力,并鼓励说:“勇敢些,再咬咬牙,挺一挺,马上就好。”他的动作既轻又快,子弹很快就被取了出来。他就是以这种高超的技术,并用真诚的体贴、爱护之情感染着伤员,使一些本来伤势很重的战士也顽强地克服疼痛,配合着完成了手术。正是由于管毅一心扑实地为伤病员着想,得到了战士们的衷心爱戴,许多没有见过管毅的人,在脑海中都有着一个精明强干的军医官的形象。管毅正是在斗争中成长,在战斗中进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随着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在艰苦的年月,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
 

管毅虽然未学过内科和中医的诊疗医术,但是战争的环境逼着他刻苦钻研。夏天,他利用缴获的大烟土配制了一些消炎止痛药,给战士治疗痢疾、疟疾、肠炎、腹泄、霍乱、伤寒等各种疾病;冬天,用人参配制药,治疗肺气肿、气管炎、喘息等病;他还采集一些草药、用土方配制成药,治疗头疼脑热等病;平时还想方设法采集食物,为伤病员增加营养。

有一天,哨兵听到密林深处有脚踏枯枝败叶的声响,立刻警觉起来,并通知了管毅和其他伤员。战士们小心隐藏起来,并匍匐前进缩小着包围圈。一会脚步声没有了,正当大家感到惊疑时,只听一声沉重声响,不知是什么东西倒在了地上,战士们一拥而上,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黑熊倒在了地上,身旁还有一只美孚油桶,里面装有一些工业用的酒精,这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全被黑熊享用了。战士们把醉倒的大熊抬回了营地,美美地改善了一顿。可那最珍贵的熊掌、熊油等却被管毅留做配药和滋补伤员。

(五)
 

一九三八年七月,西征部队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甩掉了追兵突出了重围,穿过原始森林,渡过牡丹江,一举打下了苇河、芦山,到达三道通站住了脚,创建了新的根据地。不久,部队又继续西进,五军二师经珠河(今尚志县)、亚布力到五常,管毅领导的军医院也随军战斗。

部队攻打五常县的战斗异常激烈,因敌城防坚固,火力较强,我军久攻不下伤亡很大。管毅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抢救伤员。管毅忘记了劳累,顾不上头顶、身边子弹、炮弹的嗖嗖飞过,快速地给伤员止血、上药、包扎、固定… 正当他忘我地抢救伤员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鲜血染红了白色罩衣,滴洒在五常县城的沃土上。

年仅二十三岁的军医,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以医报国的夙愿,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白衣勇士的赞歌。

(姜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