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 更邀明月说明年。 ——浙江省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1)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2) 天开眉目山川丽; 地得肤毛木石灵。 ——谢光绮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佳景四时,最好景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陶镛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穿牖而来,夏日秋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骆成骧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里外湖瑞启金牛,地注渊泉,州里澄波无限好; 古今月光含玉兔,天开图画,一轮霁魄此间多。 ——沈阆崐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佳趣此偏多,量来秋水平篙,照我全身都入画; 吟怀闲不得,携有清风两袖,看花沿路去寻诗。 ——朱彝伯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林则徐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梅亭 (亭在西湖孤山嵫麓。元代人为纪念林和靖,修葺其墓,并植梅数百株,又建梅亭。林和靖,名逋,北宋诗人。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林逋也是名副其实的隐士。他在七言绝句《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中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用汉武帝求司马相如遗稿得封禅书的故事,表白自己不曾写过封禅书那一类阿谀文字。上联表现林逋是一位洁身自好的真正隐士。下联是说梅花使孤山“不孤”。联语借景抒怀,旨在赞颂林逋的人品。在艺术上巧而不华,意境高远。) 九面烟鬟杨柳外; 四围山色雨晴中。 ——杭州西湖湖心亭(1) 到处溪山如旧识; 此间风物属诗人。 ——杭州西湖湖心亭(2) 一碧浸孤亭,看参差烟柳楼台,绕岸几人沽酒去; 明漪比西子,有多少青红儿女,停桡都学捧心来。 ——杭州西湖湖心亭(3)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蒋益澧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康熙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一片山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心亭 (湖心亭在西湖的外湖中心,故名。本联赞美了湖心亭的环境风光,无一字勉强,道出人人所欲言而未能言之意。上联“水国”,水乡,这里指西湖,言山光浮动在西湖水面之上,其景宜人;下联“十分”是圆满之意,谓圆满的明月照临湖心。一个“到”字,把明月写活了,呼之欲出,十分传神。) 四围轩窗宜小坐; 一湖风月此平分。 ——俞樾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金安清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联语写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联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绿波上面的一颗明珠。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湿”,贴切地描绘出夕阳映湖,湖亭倒影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形象。宋·赵彦瑞《谒金门》词:“柳岸晚来船集,波底斜阳红湿。”“弓”,量词,五尺为一弓。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 新水湖影双槛碧; 旧山光映四围青。 ——杨石泉题杭州西湖湖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