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复习讲义

 永久柱子 2011-05-02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诗歌)

 

《蜀道难》属必背篇目,特别是第三节首句。

杜甫诗三首》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登高》两首属必背篇目。

《琵琶行并序》属必背篇目,其中五大名句特别注意。

《李商隐诗两首》中的《锦瑟》属必背篇目,其中后三联常考,特别要注意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正确写法。

 

第三单元(散文)

《寡人之于国也》(必背篇目)

一、正音正字(通假字)
1、弃甲曳(yè) 

2、申之以孝tì(悌)之义  有饿piǎ(莩) 
3、鸡豚(tún彘(zhì)之畜(xù) 

4数(cù)罟(gǔ)不入wū (洿)池 
5、谨庠(xiáng序之教

7颁(bān通假字,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涂(tú通假字同“途)
二、词类活用 
王无罪岁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食”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穿、吃的意思。

“填然鼓之”中“鼓”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用法与此相同

三、句式 
1、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四、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中 成语 发射 
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此所谓战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6、加

邻国之民不 更加

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

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 放上

而山不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 夸大

7、凶

河内   庄稼收成不好

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汉初匈奴 凶恶,残暴

甫闻 不幸,多指丧事

缉拿元 杀人的人

8、于 
寡人之国也 对于 
移其民河东  
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跟、与 
9、以

申之孝悌之义 把,介词

斧斤时入山林 按照,介词

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

王好战,请战喻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来,表目的

田家候之,兴农事 根据

怪之矣   通“已”,已经

五、背诵

常考查六、七两段默写,特别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劝学》(必背篇目)

一、正音

(róu)  槁暴(gǎopǜ)  (yǘ)   (qì)  (yǘ)   (kuǐ)  骐骥(qíjì)  (nǘ(qiè)  (lòu)

二、通假字

1. “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有”通“又”,“暴”通“曝”

3.“知”通“智”          4.“生”通“性”

三、古今异义

1(古)凭借(今)与“真”相对

2(古)腿或脚(今)跪下

3(古)金属制品(今)黄金

4(古)靠近(今)副词

5(古)检查(今)加入,参加

6博学(古)广博地学习(今)知识、学识的渊博

7寄托(古)寄放,托身(今)付托,寄寓

8用心(古)因为思想(今)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9爪牙(古)爪子和牙齿,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10以为(古)以(之)为,把(它)做成(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四、实虚词

(横渡,隔绝,终止,到了极点,非常)

(强健,有力的弓,有余,勉强)

(借助,借,宽容,如果,与“真”相对)

(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因,用途,物资财用,采用,任用)

(听到,知识,声誉)

(专一,数词,一概,统一,一旦)

(语气助词,哪里,于此,它)

(从、比,在,和,对,表对象不译)

五、词类活用

1.“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4。“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6。“輮”动词作名词,輮这种方法。

7。“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8“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

9。“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六、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于蓝取之  于蓝青、于水寒  乎己参省  乎己参省

2、定语后置句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省略句    不能(跃)十步  蟹(有)六跪而二螯。

七、背诵

常考二、四段默写,特别是第二段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利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性无过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后一段。

 

《过秦论》(必背篇目)

一、正音

腴(yú)  轸(zhěn  镞(c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瓮(wèng 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
二、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
三、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 同上 像影子一样
立法度,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枢之子 同上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B、动词的活用

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

会盟而谋 形容词使动 使……弱
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四、一词多义

1、制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岳阳楼记》 规模

2、亡
从径道,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天时不如地,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火器袭远,技击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5、遗
秦无亡矢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出师表》 给予
6、度

宁信,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内立法,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一年一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 《问说》 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
五、句式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
 3、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4、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六、背诵  三、四、五三段。

 

《师说》(必背篇目)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不,没有

二、词类活用

吾从而之             以……为师,意动用法

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用法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以……为师,意动用法

是故,圣益,愚愈愚。       圣明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义:动词“从”与连词“而”。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者结果。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今义:没有必要。

四、一词多义

1  惑: 

传道、授业、解惑       名词 疑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名词 疑惑

惑之不解           名词 疑惑

孰能无惑            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 糊涂

2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意动用法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意动用法

吾师道也            学习    动词

不耻相师            学习    动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  无:

圣人无常师           没有

无长无少,无贵无贱-       无论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做....的手段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表原因

5.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指知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标志

五、文言虚词 

1、而

犹且从师而问焉         连词,表顺承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

2、其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

其可怪也欤?          副词,表感叹语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吾未见其明也。         人称代词,他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副词,竟然 竟

3、乃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副词,才

4、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表转折 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连词,表承接 就 便

5、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 吧

6、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圣人之所以为圣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不拘于时               被动句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七、、翻译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背诵

1、请默写概括“师”的职责的句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请默写表明作者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的句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请默写文中古今之人对“从师”的不同态度及其不同结果的句子      

古人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请默写作者向“师道尊严”的传统挑战,表明作者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的句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专门技艺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③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  以……为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