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V与房子的抉择 国内真实版穷爸爸与富爸爸故事

 舞动的紫百合 2011-05-02

LV与房子的抉择 国内真实版穷爸爸与富爸爸故事­

­

市场如何运转

­设想一个以佷快的速度向前运转的乐队花车.花车上聚集了佷少的先知先觉者.响亮的音乐吸引了站在场外的旁观者.开始加入这个看起来会继续下去诱人的聚会.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跳上了花车.而那些享受最先聚会的人则开始离场.花车难以先前的速度前进.它停或慢了下耒.让更多的看到巨大乐趣的后来者跳上来.人群越来越多.直到花车不能承受这么多醉醺醺参加聚会的人而完全停下来.现花车完全静止了.更多的人都跳了上去.因为它们不需跑着跳上花车.是的花车的自然状态是向前移动.静止的状态不自然.于是再次努力向前.但是负荷太大.堆积人群实在太多了.它必须将自己从这种负坦中解脫出来.它快速向相反方向移动.将一些参加聚会的人摔了下来.歌声沒了.人群中岀现疑惑的面孔.在人们还沒想清之前.又岀现一次更加剧烈的后退..又一大群人被摔了下来.现在真实的情况岀现了.欢变恐.一些人决定冒死也要跳了.接之又一次后退使得更多失去主见之人摔到泥泞的地上.可花车还在后退.这吋还有那些顽固分子还在坚持.因为他们的性命糸于一线.可最后是花车放开下滑的踏板.造成最后的缺手断腿.这吋一群新的观望者出现了.他们沒受挫折.非常平静.可沮丧地躺在地上的人却清楚地看到许多旁观者却是聚会的发起者.是的聚会沒有结束.花车刚翻.旁观者又冲上花车.摆脱了庞大人群的花车又开始以乐队的形式开始移动.周而复始.这也是股市理论.

 

 

大李和小李算是“穿开裆裤”的兄弟。两人同岁,刚过而立之年,又是从小在一个弄堂里长大,后来合伙开了家建材装潢公司,股份一人50%,甚至连收入也是一模一样。有趣的是,几年下来,大李和小李的“身价”却差异极大,小李的两套房已无贷款,手里几百万元信手拈来,而大李却开着辆跑车,住在租来的旧房子里,手里钞票无多。国内版的富爸爸和穷爸爸正以极度夸张的对比方式悄然演绎。理财风格迥异的两人,结果也是迥然不同。­

­

LV和房子­

­

6年前,大李和小李曾经也是公司里的普通职员,和其他上班族并无二致。打工族的生活没有太多精彩,怀揣着老板梦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合伙开了家装潢公司,从承接小工程开始。­

­

做老板不容易,大李和小李的创业历程自然也免不了艰辛。起初,两人合租了商住两用楼里的一套房子,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当宿舍,尽管生活没什么规律,两个单身汉的日子过得也算自由随意。那时候,两人的资产也就是一辆摩托车,哥俩骑着它到处跑业务,勤勤恳恳地工作,业务也随之慢慢有了起色。­

­

一年后,大李和小李先后谈婚论嫁。巧的是,两人的另一半还都从事美容行业。抱得美人归的大李和小李,各自组成了温馨的小家庭,各过各的生活。也正是从此开始,大李和小李分别走上了穷爸爸和富爸爸道路。­

­

因为大李颇为“赚得动”,大李的老婆顺理成章过起了富太太的生活。休息在家,动不动买个LV的包包点缀生活。没事跑跑香港,看看GUCCI,PRADA,生活很是滋润。娇滴滴的老婆喜欢消费,大李自然二话不说,用钞票支持,也因此,大李尽管收入不错但积蓄无多。­

­

小李则是相反,每每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提前还款,减轻房贷压力。做老板虽然风光,但收入不稳定,有钱时多还些房贷对小李来说,至少心里踏实。小李的老婆则继续从事美容行业,并且时时谋划创业。就这样,1年多以后,大李的钱悉数变成了名牌包包和服装,房屋贷款还有大半没还,而小李,一套房子的贷款已然基本搞定,生活也是有滋有味。­

­

这一年年末,两人接了笔大单子。年终分红80万元,一人40万。小李用这笔钱还完了剩下的房屋贷款,买了辆景程,20万上下。大李则花了30多万,买了辆现代跑车。朋友开玩笑说,尽管2辆车相差10万,但景程4个人能坐得舒舒服服,现代却只有两个人的位子,若是当二手车卖掉,景程和现代估计也是作价相当。两个人的消费观念,显然差距甚远。­

­

­

卖房炒股和炒股买房 ­

­

不久以后,股市便开始蠢蠢欲动。周围的朋友都买了股票,大李和小李也很快加入了股民队伍。从1000点开始的一波行情,大李和小李小小赚了一把,尝到了甜头。­

­

为了迅速扩大战果,大李决定卖掉房子炒股。被大李卖掉的那套房子,2006年上半年价格大约100多万元。朋友们都劝大李,毕竟是广州人,没房子不行,何不先买套房子付个首付,剩下的钱再行炒股。更何况租房住,每个月的房租也要3000元,每个月用来还房贷岂不是满打满算。只是对炒股信心满满的大李,怎么都不听劝,执着地坚持他的百万元翻倍计划。­

­

但世事就是那么光怪陆离,大李自从卖房以后,炒股的运气总是不佳。买什么股票,什么不涨,卖什么股票,什么反而就涨了。几次三番之后,大李更是乱了方寸。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从1000多点的100万元到6000点,大李的手里还是那100万元,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还有轻微的亏损。就是买个基金慢慢地等,100万元想来也早就翻倍了吧。­

­

小李炒股则是采取死捂的策略,买几个好股票放着不动,两年下来,50万元差不多变成了200多万元。小李自认不是炒股的材料,不过好在房贷还完,也没什么经济压力,股票放在那里并不急于高速上涨,所以心态也就平衡了很多。小李买的都是招商银行、中石化之类的绩优股,大李则为了大赚特赚,买消息股,甚至到后来转战权证,输输赢赢最后的结局还是只赔不赚。本质的原因,恐怕还是心态不佳,急于求成。­

­

当年大李卖掉的房子,如今至少也值150万元,而100万元到股市里滚了一圈却还是100万元,亏得血泪模糊啊。­

­

2006年末,大李和小李各自拿到10多万的分红。春节过后,大李的10多万悉数吃光用光,最后只剩寥寥3000元。而小李,则用这些钱付了部分首付,买起了第二套房,当时120万元左右的房子,如今已涨至180万元左右。资产增值的速度虽然没赶上股市,但房子的抗通胀能力强,也是不错。 ­

­

­

­

空心化和滚雪球­

­

由于小李老婆自谋创业并不太成功,小李因而介绍老婆去了家房产公司工作。小李本来做的就是装修行业,自然对房产行业颇为熟悉,而且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这些都为小李老婆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去年,小李老婆公司的楼盘开张,夫妻两人整合各自的人脉资源,卖掉了不少房子。粗粗计算,提成也能拿到20万元到30万元。小李夫妇显然是生财有道,而且极好地运用了自己固有的资源,雪球越滚越大。­

­

与此同时,大李仍然过着等钱消费的生活,信用卡透支成了家常便饭。夫妻两人长期以来坚持花光用光的传统。­

­

这么五六年下来,如今小李的资产起码500万元以上吧,而大李却只有小李的一个零头。赚的是同样的钱,起步也完全相同,小李幸运的是踏准了房市、股市的脚步,生活张弛有度,而大李呢,对生活少有规划,投资的过程中又完全乱了方寸。可以想见的是,很多年之后,因为两人原始积累的不同,资产的数字还将继续分化。穷爸爸和富爸爸就是这样形成的。­

­

不投资比投资风险更大­

­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商品差价、货币差价和资产差价构成了中国人致富的三个阶段。利用商品差价赚钱的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第一批的百万富翁,利用货币差价赚钱的人中间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的千万富翁。进入21世纪,中国亿万富豪的榜单不断被利用资产差价最大化财富的人群刷新。­

­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财富管理领域,一个类似IT业的几何增长的摩尔定律,那就是当下中国各类资产价格由于正在发生急剧的市场化、证券化乃至衍生性的大变革,中国人的财富总量也会发生超级大爆炸,会呈现几何级数式的迅猛膨胀。像大李小李这些辛苦地劳动致富的无产阶级,必须学会勇敢地通过投资加入到有产阶层的行列,让自己只能算得上小康的积蓄保值增值,努力赶上财富大爆炸的步伐­

­

正如世界股神巴菲特所说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积累多少钱,已经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在于你如何投资理财。毕竟,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以算术级数增长的存量财富就会快速地贬值和缩水,这就是“不投资的风险比投资风险更大”。­

­

大李小李都善良而勤劳,为了确保不至于从劳动致富的小康之路重回相对贫困的境地,迎接财富爆炸的挑战,大家一定要学会适应和掌握当代钱生钱的游戏规则。在我看来,当今中国投资首选还是公募基金。一来是因为基金不仅将财富管理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有机地三合为一,而且集中体现了投资正道所要求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组合投资的三大投资理念。二来是因为欧美市场历史表明,股票投资基金是普通人投资致富的主流形式,三来是因为未来的基金投资范围将涵盖房产、产业、外汇和黄金等各个领域,空间极为广阔。­

­

投资,让我们就从基金开始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