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系统思维方法 文/王冲 在所谓的现代思维活动方法中,人们大都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作为三大现代思维活动方法。但是,在广义的系统论的范围之内,往往也都包含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内容。 系统,一般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往往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以及自组织性等基本特征。而系统论则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及规律的理论体系。 系统的整体性,一般是指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而不是其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的整体性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组成要素的总和。 系统的关联性,是指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系统的等级结构性,即一切系统都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各层次系统的相互作用,会形成相对的大的系统。 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则是指客观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它与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相应的交流。比如能量、信息的交流等等。 系统的自组织性,即系统具有某种抵抗环境干扰的“自组织”倾向和能力。从而导致系统的稳定状态。 系统的上述基本特征,同时也是系统思维活动方法的基本原则。系统的思维活动方法,是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推广到人们的思维活动过程中而产生的思维活动方式。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研究的方法。其思维活动程序,往往是从对象的整体性出发,先综合,后分析,最后再形成一个新层次的综合。系统思维活动方法,注重从对象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去把握对象的整体效应。同时,从对象的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中,把握对象的系统结构。系统思维活动方法,为人们的理论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活动方式。是人们从无意识地运用系统思维活动方式到自觉运用过程的一个质的转变。系统思维活动方法,与人们传统的分析综合思维活动方法不同。它是从整体出发,从组成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与作用中,去揭示客观事物运动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因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及自然理论的研究过程当中。对于人们进一步加深对客观事物运动的认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在实际的理论思维活动过程中,应当全面掌握和运用系统思维活动的方法,并在相应的理论思维活动过程中,适度地结合传统的思维活动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理论思维活动结论,更加逼近相应的客观实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