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不?愠

 书山寻径 2011-05-03
 君 子 不 

     ——《论语》心得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句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此处,知:了解、理解。愠:怨恨、恼怒。此句大意是:不被别人了解、理解而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吗?

“不知” 是生活常态 。世间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知”,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理解别人,也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被别人理解。甚至自已都常常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已,故有“人贵有自知之明” 之说。可见,“知”是相对的; “不知”是绝对的, 是生活的常态 。如一遇“不知” ,则“愠” ,那就要天天气恼,时时动怒。如此一来,自已身心受损,别人“殃及池鱼” ,处处鸡飞狗跳,闹得乌烟瘴气,若此如何了得。这是谁都不希望的。所以,孔子在两千几百年前就谆谆告诫世人,应有“人不知而不愠” 的君子之风。  

“不愠”是人生智慧。君子之所以不愠,是由于看清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和道理,这是一份理智。而有的人时有“生不逢时” 之叹或“怀才不遇” 之怨,强调外因,迷失自我。有的遇到一点委屈动不动就生气、抱怨、指责,甚至大发脾气,实乃不明事理,“庸人自扰” 。“愠” 是一种不良情绪。恼怒只会激化矛盾,并把矛盾公开化。庸人喜欢针尖对麦芒。“不愠”是优雅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给矛盾的软化、转化和消解留下了空间,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其间。这是一份明智。“知” 有一个过程。庸人习惯于急功近利。“不愠” 是深知欲速则不达。对于“不知” ,需要等待。既需要耐心地沟通交流,更需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认知。时间到了,一切都会明白。这又不失为“不战而胜” 的一份睿智。孔子胸怀仁心奇才,周遊列国,终不为君王所知所用,但他并没有沉湎于怨恨与恼怒之中,而是对自已的理想抱负和才智充满信心,毅然弃政从教,创立了辉煌的理论和业绩,终为世人所深知。

“不愠”源于人格修养。君子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高尚人格来自于自我修养。为人处世应该多一份自省严于律已,何愠他人。为人处世应该多份包容。这是善良与仁爱的自然流露。学会包容才学会生活;懂得包容才能获得快乐!包容的理想境界是心胸博大如海洋,一望无际;气度宽宏如天空,蔚蓝无边。天蓝蓝,海蓝蓝,心中阳光灿烂。有了如此心胸,一点“人不知” ,又何足挂怀。为人处世应该多一份忍耐沉住气才能成大器。学会忍耐才能保有柔韌,才能扩展张力,才能锻造良好心态。能忍则不愠。为人处世应该多一份淡定淡定来自于自重和自持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淡定来自于对名利的淡泊,对历史和人生的透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如是,“人不知”何愠之有。

智慧的人生,健康的人格,君子的风度,须从“人不知而不愠”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