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松练习

 踏雪寻梅. 2011-05-03
   练太极拳,先要明了太极拳对身体部位的要求,拳架是学练的形势,透过拳架来学习拳架里面的东西,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本意。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
松肩: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肘(开肘):肘部微微外棚,肘尖微微向下有沉坠感,松开胳膊上的肌肉筋骨。肘不开肩不开。肘开后胳膊上棚劲自生。
松腕:腕不松则气会断在手腕处。腕不松则指不松,整条胳膊也不会真正松开。松腕,皮肉虽连着但腕部筋骨就如断掉一般。
舒指:手指自然舒展,意念贯到指尖外缘。指虽柔软,但练习日久,手指也会有棚意。
松胸:胸部松开后会自然腹式呼吸。
舒背:立身中正、顶头悬后背部自然舒展。
松胯: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体有些微歪斜,胯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大腿、小腿肌肉松开,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脚腕松开。膝盖似有细线牵引,每提一分重新体会腿上变化,练一段时间能体会到胯关节,如此松着提步落步,胯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膝(开膝):膝关节不开,则劲会困在膝盖至大腿上,下盘必然轻浮。
松脚腕,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即使地面不平,身体中正也不会因地势原因受影响。
尾闾: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犹如屁股下面有个你可以随时落座的板凳一样,而你也正时时准备坐下。此时尾闾中正。
松腰:腰腹松开。要将腰与胯分开,下盘充实又似有气流不断上涌,因此腰不会死压下盘,与下盘是牵扯不断又有弹性的。
刚开始练时不要刻意追求,松字易读难做。太极拳是自我检讨、自我验证的过程,要有否定自己、每次体会将自己当作白纸的勇气。把心气放下,沉在自我中,不要用已有的经验来检验,因为太极体验是你从未有过的。
放松练习的时间选择很广泛,可以在生活中进行,比如洗碗时、乘车时、走路时,只要思想可以有闲暇就可以,在随意的一举一动中体会自身。
真松时会有感应,比如提膝时意挂膝关节上方与大腿连接处,抬手臂时意挂肘尖,不需要刻意去想,自然而然的似有丝线牵引,只需心念动,不需力道帮助。练拳也是如此,开始时招式要仔细研究好,方向、脚步辨清楚不要有误差。等可以用心感悟时,才明白手臂为什么这么高,这一掌为什么按到这么高才正确,那是松沉着练的必然结果,也只有在放在那个位置身体最舒适自在。

 

下面咱们共同学习一下老师是怎样讲松腰的,基本上是直腿坐松腰法前边讲的那些内容。一、松腰的含义: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珠”,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二、松腰的简单标志:站立时腰能随着呼吸自如地外凸和回缩。具体做法:自然站立,吸气时,肚脐和命门同时往外凸,凸得越大越好,呼气时还原。腰椎能做上下蛹动和左右转动。在其他视频上我也看到有些老师做的演示,那种只是说腰椎间隙拉大了,腰肌、背肌松动的比较好了。但是真正的腰椎没有松开。真正松动开以后,我感觉脊柱和两侧肌肉象脱骨一样,椎体和肌肉非常清晰。松腰的意义就不再说了,大家都看过老师写的这些书籍。老师说:“松腰时要把命门松开,让它自己会前后动,这个前后动说的主要是腰椎前后动。还说使脊柱不仅前后动还会转着动。所以腰能真正起到强化周身气的作用。”松腰后脊椎能够逐节转动,这个逐节转动看来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不能逐节转动啊,就说明腰和脊柱还没有松开,象舞蹈、杂技动作做的幅度也非常大,但是腰椎和肌肉都是连在一块的,不能单独的运动,你的意识不能指挥他逐节转动,这就是区别。这些人你给他讲气功道理,他们再练功,内气充足后很快就能把关节打开,意念加上念力就指挥着形体可以随意地运动。再一个老师说:“松腰后,气机变化非常快,身体素质也会迅速提高。不仅脊椎会松开,腰两侧的肌肉、两个腰眼、腰椎和骶椎的连接部分也会松开,整个背部的肌肉、肌腱、韧带也会象冰融化一样松开。”这个我是非常有体会的。腰松开了以后,气就比较足了,气足了抗击打能力就提高了。老师讲的处处是丹田那。当你气足,松开以后你就会有体会。对于我来说没松腰之前,走路走上一段时间就很累,松腰后长时间走路疲劳感都没有。腰部不能放松的弊病我就不再说了,大家回去自己看一看。老师讲:“松腰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练功的根本内容。太极拳自始至终都很注重腰,除非它超出武道到了仙道。松腰后从外在的形体到内在的气机都会发生变化。”让我去描述也不太好表述,因为水的冷暖你只有自己亲口尝一尝,你才能知道。很难用语言表达。腰松开以后老师说:“气往脊骨里边走,甚至在脊骨前边走,脊骨里边的气会和四肢连起来,意念一动,四肢当中一个气会往回走,这种情形近似中脉的影子。”我的体会是当你不运动,静下来时呼吸好长时间就没了。我记得老师也谈过,松了腰后你就可以练体呼吸了,我有时感觉怎么好长时间没呼吸呀,念头一动时,呼吸又来了。全身都是处在一种周身融融的状态。有时候站完桩拉拉气,就感觉周围的气和自己身体好象连为一体一样。我感受气有一种鼓荡感。腰不松,向其他地方松不可能,也不可能做到。老师说的很明白,“腰松开后,慢慢要往周身各个地方去松。”你松腰后从形上来说其他地方才能松。松腰后来上松,松到胸椎有个深柱穴。深柱穴松开后,两个肩关节才好松。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边是胯关节,一节节地松,松动了之后,你的关节才能就是有时象通臂咔吧响,这就是基本松开了。气足了再做时就没有声音了。腕、膝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响声都不一样,这个只能是在一起相互地感受一下,你才能体会到松腰是这种状态。不摸一摸,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到底松开没松开。如果是老师不给我印证,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松腰了。一开始时因为是学生做的招生广告,因为措词不当,说松腰第一人哪,论坛上很多议论就来了,松腰第一人是指经老师印证的唯一的人,用词是不太恰当,说老师放在哪啊,是老师给印证的,你说老师松腰没松腰。过去的事咱就不提了。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周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升、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含胸与塌腰实质上是栩辅相承、同时进行的。只有含胸,腰劲才能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跟上浮,重心不稳。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劲。《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