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男人精力更旺盛

 学习快乐 2011-05-03

 
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不仅需要你的刻苦耐劳、聪明机智,还要求具有旺盛的精力。以科学的方法调整身心,随时令人感到你的充沛精力与敏捷思维。

点击进入下一页

    1.晨练5分钟

    起床后锻炼5分钟,不仅为身体充电,而且能加倍燃烧卡路里。很多人误认为晨练必须5点钟爬起来跑上几公里,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太现实的。你只消花5分钟,做做俯卧撑和跳跃运动,使心率加快,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么对着镜子冲拳100下,感受那种能量积蓄的过程。

点击进入下一页

    2.养成喝水习惯

    处于缺水状态的你,会时常感觉衰惫。清早起来先喝一杯水,做一下内清洁,也为五脏六腑加些“润滑剂”;每天至少喝进去一升水,不过也不是多多益善。

点击进入下一页

     3.讲究吃早餐

    美国有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身高体重比(bmi)偏高,也就是体重超标,还爱犯困,做事无精打采;讲究吃早餐的人则精力充沛得多,身形也相对匀称。最营养健康的西式早餐是:两片全麦面包.一块熏三文鱼和一个西红

热量 71(千卡) 9(毫克) 脂肪 .1(克)
蛋白质 .4(克) 19(毫克) 碳水化合物 17.1(克)
硫胺素 .02(毫克) .2(毫克) 膳食纤维 1.4(克)
核黄素 .02(毫克) .5(毫克) 维生素A 20(微克)
烟酸 .3(毫克) .08(毫克) 维生素C 30(毫克)
胆固醇 0(毫克) .06(毫克) 维生素E 1.12(毫克)
151(毫克) 23(毫克) 胡罗卜素 .4(微克)
.8(毫克) .24(微克) 视黄醇当量 80.6(微克)
。全麦面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西红柿的番茄红素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保健,并且对前列腺疾病的预防很有好处;三文鱼中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对身体更加有益。

点击进入下一页

     4.十点加餐

    即使早餐吃得不错,到上午十点半,前一天储存的糖原也差不多用没了。你要想在一天剩下的时间仍像刚充完电,这时就必须加加餐。一块巧克力

热量 586(千卡) 111(毫克) 脂肪 40.1(克)
蛋白质 4.3(克) 56(毫克) 碳水化合物 51.9(克)
硫胺素 .06(毫克) 1.7(毫克) 膳食纤维 1.5(克)
核黄素 .08(毫克) .61(毫克) 维生素A 0(微克)
烟酸 1.4(毫克) 1.02(毫克) 维生素C 0(毫克)
胆固醇 0(毫克) .23(毫克) 维生素E 1.62(毫克)
254(毫克) 114(毫克) 胡罗卜素 1.2(微克)
111.8(毫克) 1.2(微克) 视黄醇当量 1(微克)
,或者一根能量棒.几块饼干,补充能量以外,还能有效避免午餐暴饮暴食。

点击进入下一页

      5.午后喝咖啡

    午餐后,身体的睡眠因子(一种能引发睡眠的分子)成分增多,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此时喝一小杯咖啡效果最好。当然喝茶也行,随你喜欢!别忘了睡前4小时内不要喝咖啡,免得过于兴奋睡不着。>>适量喝咖啡能延缓老年痴呆症

点击进入下一页

      6.多倾诉多纾解

    性格也能调节疲惫。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内向.害羞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外向的人精力更足,这是因为爱跟人交谈的人善于发现乐趣,把自己的烦恼.压力及倒霉事一股脑说出来,就不会觉得累和无聊,相反地,喜欢安静.独处.不爱社交的人缺乏这种纾解压力的渠道,时间长了,必然感觉不堪重负。

点击进入下一页

      7.坐有坐相

    坐姿不良,走路踢里踏拉,耸肩腆肚,这些通常是你能量已耗干的表现。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如果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反而会觉得更疲劳。不管是站还是坐着,应当收腹立腰,放松双肩,脖子有稍稍伸展的感觉。

点击进入下一页

     8.张驰结合

    工作中碰到难题,一时半会儿又没法解决,不如稍事休息,如去倒杯茶,换换脑筋,然后接着干。累得快透不过气来时,深吸一口气(数3下),然后呼出来(数6下);或者翻翻体育杂志,上网浏览娱乐八卦,找谁聊几句,说不定灵感在不经意间就来了。

       9.站起来接电话

    站着打电话借机舒展舒展筋骨,一边深呼吸,使富含氧气的血液流进大脑。这个简单的变化能让你几个小时都精两倍旺。

     10.边沐浴边唱歌

    淋浴时大声唱歌促进身体释放内啡呔,从而产生一种快乐与幸福的感觉,减轻压力。你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越要唱出来,至于好不好听,跑没跑调,你管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