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令许多人心驰神往,“玩索而有德”竟成当下有识者的入世始发。
英国著名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有一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山是天地造化的神工,或高大或平缓、或险峻或柔和、或洁白或青葱、或肃穆或烂漫,其形状、色彩和气息都来自于人的意识之外,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丝毫影响不了看不见的自然力量,却无时不被代表自然的山水影响着,羁绊着。然而,辛弃疾却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他的眼里,山是包容的仁者,水是灵动的智者,它们是大自然派来与人类对话的使节,它不仅欣赏敢于直面它的勇士,更青睐与它专注交流的有心人。
如今,爱好登山者众多。然而,登山者对山的情怀总不一样,从级别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体力登山,享受喜山乐水的身心愉悦;一类是智力登山,从登山的穿行中汲取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动力;一类是心灵登山,顿悟人生圆满的幸福真谛。
古今以来,痴迷者的足迹中始终透着山水的影子。透着形体上的泰山坐、华山立、恒山行、衡山飞、嵩山卧的“五形”之丰姿;内心折射着庐山的多面、九寨的多彩、黄山的多变、太白的多情、五夷的多柔;行迹如绵绵不息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把智慧的灵性贯穿生命的历程。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呈现眼前的是:人间天堂西湖美景,久远典范古香西安,东方之珠都市上海,引领幸福“五百世强”。
移步换景,换出的是新理念与新天地。随历程的积攒,面对自然的视角与觉悟会慢慢变化。地震与海啸牵动起心中万物,在震撼中究竟着自然的弦外之音,在担当与隐忍中激发着自己前行的信心与耐力,在千变万化的心境中品味生活的丰润与美好,在柳暗花明的欢呼中感悟生命的昂扬与精进,在人与人之间的守信与关爱中拓宽艰险的狭窄之路,在拥抱山水的满怀中沉思快乐的迷底与真谛。我想,这就是爬山涉水的快乐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