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你有多远(上)

 云中漫步XQ 2011-05-05
  我与你有多远(上)

                                              久 

  
我与你有多远(上)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已故诗人古城最经典的诗句之一,这里的“远”和“近”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你”是“我”的参照物,“我”与“你”的距离是远了还是近了?“我”与“你”能走得更近吗?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我与你有多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自选文体,800字以上。

 

【解题】

     这是2011年4月底天津市河北区二模的作文题。题目明显借鉴福建三明一中、广东龙溪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作文题和“大鹏语文网话题作文35:咫尺与天涯”相关内容。

   “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诗人顾城这句诗,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我与你有多远(上)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认为,顾城的这首诗是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揭示了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猜疑和戒备,“引发了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人类与自然的两难选择” 。

    本诗视角的落点不仅在人文终极关怀,也在自我纤细情感的抒发。

    但编题人引题时所解释的“这里的‘远’和‘近’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却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诗人所说的“远”与“近”,当然主要指心理距离,但何曾排斥过物理的距离?编题人错误的解释,不仅有悖于诗歌的原意,更重要的是堵塞了学生思维作文创作的空间。

 

【写作提示】

    白云飘拂的天尽头,那里应当叫做远;彩蝶飞舞的窗外,这里无疑应当叫做近;远就是远,近就是近,这是不容混淆的。 

  但是,远和近不是一层不变的。大洋彼岸可谓远也,然而一部可视电话使亲人如在眼前;同室同床可谓近也,可是同室操戈、同床异梦者大有人在;天涯可谓远也,可是王勃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绝唱;大陆与台湾仅一条海峡相隔,可是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了50年还未能走到一起。 

  近亦远,远亦近,远近相通,远近互变,地理人心,历史现实,写作的话语太多了,用你的智慧去发现和抒写远近变化的奇观和奥秘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南与地北,不是天涯海角,不是星星与地球,不是实有的或虚幻的,而是人心。

   唐代的华严学者李通玄说:“无边刹境,始终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这就说明,若“心有意,不需要远求,若心如灰,咫尺即天涯。

    顾城诗有:“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我与你有多远(上)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

    心灵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

    两个陌路的人,即使靠得再近,他们的心也各在海的一边,不可能触碰到。两个相爱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他们的心也被栓在了一起,无法分开。

心灵的距离,是最容易拉近的,却也是最难消除的。

    两个人一旦为某事产生共鸣,或一旦在眼神里撞出火花,两颗心的距离便会被拉得很近;但共鸣只在当时存在,火花也瞬间消失,如果没有令两人共同憧憬的雨后的彩虹,已经走近的心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起点。

    心灵的距离,是一条最难走的路。在两颗心之间搭一座桥,就如银河里的鹊桥,从桥的一头走向另一头要经历干辛万苦。

    心灵的距离,需要用心的语言来走完,需要用爱来跨越,需要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来缩短。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以两颗赤诚的心,经历了冰与火的折磨,狂风与暴雨的考验,不折不饶,不离不弃,将心灵的距离逐渐拉近,直到冲破所有防线,交汇到一起。

    两颗交汇的心是美丽的。那是一块纯洁的白玉,没有一丝杂质;那是坚硬的金刚石,顽强不破;那是不会凋谢的玫瑰,永远绚烂多彩。我与你有多远(上)

    两颗交汇的心是幸福的。如蜂蜜的甜美,如甘露的清凉,如大海的彭湃,如沙滩的温存。

    爱,就要倾其所有走完心灵的距离;爱,就要不顾一切追逐美丽和幸福。爱,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千万不要忽略了,爱需要心与心的碰触,情与情的交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远与近是相对的,当我们用心观察、品味,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将一切拉近。

       学生把“我与你有多远”的“你”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像成语中“咫尺天涯”所说的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一样,写自己距理想、志向、目标、精神、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距离。观察、品味,得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将一切拉近,时间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视而不见的等系列感悟,当然切题。

   写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阐发对理想教育的企盼和追求;写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提出对“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理念的新见解,也是合理的。

  学生可写习惯阻隔了自己与幸福的距离。我们习惯去怨,抱怨造物者的不公,认为幸福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不懂争取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学习时,母亲端来的一杯热牛奶;当我们失败时,朋友的安慰和鼓励;当我们成功时,亲人的祝贺与欢笑……我们是否为之感到幸福?我们习惯于行色匆匆的追逐远方的梦想,却不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人生的路上,虽然充满荆棘,但我们在勇往直前时,也不妨领略一下沿途的风光。善于观察的人,往往收获得更多。

    可写品读我与你有多远(上)拉近了时空。当我们随书西游,坐观红楼,细品水浒,梦回三国之时,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其内容的奇幻、幽远、惊心、宏伟,那是我们善于品读,通过眼前的文字,将我们的心和作者及书中人物的心超越时间的阻隔联系在一起,从而品味书中的真谛,仿佛亲眼所见,亲耳聆听。有道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通过品读,我们可以看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可以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可以听到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自强……只要肯品读,我们就会将看起来很远的事物拉近。

    品读拉近了时空,也可以拉近心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代沟”成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新名词。然而当所谓的“代沟”出现时,我们是否曾静下心来,彼此真诚地谈一谈?“代沟” 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我们出生的年代相隔较远,而是我们不可去倾听,当我们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许我们会发现,其实家长和我们的心很近。心灵的距离不远,只要我们坦诚相待,每个人的心都会变得很近。

    我们总习惯去追寻远方的梦想,却不懂珍惜身旁的事物。远与近是相对的,我们迈步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当我们望着远方的目标疲惫不堪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或许我们的脚下已开满了代表美好的黄花……请学会观察、学会品读、学会沟通,其实有些事物并不想象中的那样遥远。

     考生如果尽展现代科技的神威,写自己这方面的感受,如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曾经的“天涯海角”,现在几小时飞机就到,美国在地球那一边,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地球成了村,又怎么不算好文呢?                                

 

                            我与你有多远?

                                —— 谈我的奋斗目标

 你可以冲淡一切,但一切事物都冲不淡你,你永远高高在上,像山,我要不断攀登;你永远一尘不染,像玫瑰,我要得到你就必须付出艰辛;你永远遥不可及,像彼岸,我要靠近你就必须有着坚韧的毅力。

 

  你是谁?你是我的目标。我和你到底有多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接近你,缩短与你的距离。

 

  小时候,你是一个球星,我想要得到你。我双手抱球,运球,突破,上篮。我每天拿着篮球反复练习。中午,骄阳似火,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一个人站在篮下,一次又一次的投篮,不中,又不中,我把篮球使劲一扔,心想:篮球这么难,不打了,不打了。我刚刚爬上半山腰,遇到陡峭的山崖,我退却了,但是篮球的魅力让我无法阻挡,我拾起篮球,再次练习,终于,我成了班上打球的主力,一个优秀的小前锋。我在一步一步向你靠近,靠近。我与你有多远(上)

 

  长大了,你是优秀的成绩。为了你,我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我端坐在课堂上,双眼目不转睛的盯着黑板,大脑像高速旋转的马达。手握一支钢笔,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眉头紧锁。这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你,考场上迫切的像得到你,我非常的认真,算出x=2,用手快速的在计算器上跳动,继续思索,忽然,眼前一亮,你在万花丛中映照着父母的欣慰,老师的表扬,希望的曙光近在眼前,我在成功了!玫瑰花的刺依然那么显眼,的玫瑰花以被我拮取,背后是无数的刺伤,我逼近了你。

 

  现在,你是渊博的知识。我要拥有你。我在台灯下,翻阅五代十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照抄本上记录经典,为了你,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知识的海洋你遨游,我像一叶扁舟,在扬帆起航。我与你的距离有多远?你在对岸,我在靠近你的海面上。

 

  我和你的距离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切在于自己的态度,一切取决于我的努力。我坚信,只要心中有你,我和你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我与你有多远?

                               —— 谈心的距离

 

    人在身边,觉得遥不可及,人在天边,觉得驻在心间;你在远方,我百般期盼,你往眼前,我十分厌烦;你和我低头不见抬头见,手与手无缘相牵;你和我从没晤面,心与心永恒相连。

 

   这就是神奇得带点蛊惑的距离,这就是美得有点迷人的距离。

 

   雾里看花,楼头望月,芳草更得更远而生,地平线在远处走近还远,长距离生发美感受,生发诱惑,生发想象,生发无穷的期盼与追求;鱼翔水里,蜂落蕊中,轻轻地贴着你的脸,融入你的心房,零距离使人融,使人亲切,使人幸福,使人与人产生爱的火花,使心与心产生情的雨露,产生真实可掬的美妙感觉。

    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你时很近。一堵厚实的墙让人无法进放,一张薄透的纸也让人终生相融,咫尺天涯,对面沟壑,相邻也常是天堑;相逢常是美丽的错误码率,距离短短,将人生拉得迢迢又远远;短短距离,将情感推得长长又遥遥。我与你有多远(上)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端与那端,流水滔滔,白云悠悠。手与手不能相牵。梦与梦却日日相连;眼与眼不能对望,心与心却时时交错。关山千万重,阻不断绵绵的思念;水路千万里,隔不开苦苦的牵挂。

    距离是思念与牵挂的生产线,大批量地生产人生最真挚最热烈的爱怨交织与悲欢交集的情感。距离是一块橡皮,拉长,感情才有绷紧的张力;距离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才有冲动的欲望;距离是一根弹簧,拉长,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

   如果人对鲜花已经熟视无睹,那么鲜花,你不必四季开放,你可以隔着冬夏,待到养大才灿烂开放;如果人对鲜花已经举伞躲避,那么鲜花,你不必日日光临,你可以隔着风雨,隔着霜雪,待到冬后才倾情明媚。在爱情缺乏少许情的时候,你该要的也许不是接近,而是疏远;在亲情乏至的时候,你应该也许不是厮守,而是分开。零距离让人亲密,也产生摩擦;长距离产生思念,也让人遗忘。距离是烦人的鬼怪,距离也是撩人的精灵;距离是碰伤感情的恶魔,距离也是愈合伤口的天使。走吧,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远方才有梦想;来吧,陌生的地方没有感情,故乡才是门宿。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我们不倦跋涉,在跋涉中感受风景,感受生活,感受酸甜苦辣;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我们不倦奔走,在奔走中体验过去,体验现在,体验悲欢祸福;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我们不倦往来,在往来中品尝苦恼,品尝人生,百般滋味皆备的喜怒哀乐。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我与你有多远?

                                ——谈心灵的距离

     鱼: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我与你有多远(上)

     水:我能感觉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离开爱情,鱼的眼泪和水的距离到底会有多远……

     前些天,看到老校长的博客里有着一篇“敌人和朋友”,感触颇深。他在文章里是这样描述的: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地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就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初读时有份莫名的心灵触动,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然而,当我反复多次咀嚼后,却悟出了他要表述的真正内涵。他其实在用一则看似寓言般的故事,告诫我们结交时应该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洞察善恶。的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跨越时空存在,地理上的远隔“千山万水”已不是距离的问题所在。然心灵的差距呢?那种心与心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距离,或多或少会如阴雨天气般让人费解。

    这也难怪,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是会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人们的思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拥有条件的不同存在差异,行为也一样。很多看似对你亲密无间、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但却不一定是你可以依靠和信赖之人,而那些表面上看似对你冷若冰霜、不理不睬,甚至有时会伶牙俐齿地让你难堪之人,却是你可以信赖和交往的人。一如我们常见,看似美丽,温馨地谈笑,无间的默契,一次次聚会都是让人畅怀大笑,那氛围如同一道绚丽夺目的彩虹,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似乎是带了上帝的意旨来美丽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然而,细细品味和用冷静的目光审视之时,又难免能透过这些表面的温馨,看出更多无法言明和说透的不和谐。唯一取决于你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去分析辨别事实真相。

    我与你有多远(上)记得诗人顾城有句名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其实,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与人犹如近在咫尺,感觉却远在天涯。这种距离是因人而起,也会因人而灭。如果每个人都能抛弃虚伪、做作、奸诈,而敞开心怀、坦诚相待,那么社会才会更加温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更加和睦。我想这也许是每个人应该思索和把握的。

    只要不断地付出真诚,心灵之间的距离就不再那么遥远,世界上没有永远冰封的心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