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健康:心理学专家解读“鬼吹灯”-

 诗书之华 2011-05-05
  
   被称为“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的周德东9月8日签售新作《奇门遁甲》,一小时售出100本,场面可称火爆。而此前,厚厚的几本《鬼吹灯》更成为小说迷们的最爱,而广为流传。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恐怖小说已经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一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恐怖小说或影视剧。 对此,健康863网心理氧吧心理专家筱丹称,对恐怖电影、恐怖小说过分迷恋的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这几年的恐怖文化开始兴盛,虽然许多人不喜欢恐怖的过程,可是他们又乐此不疲地走进影院,享受恐怖的结果。“恐怖小说、恐怖电影能够解闷,读书太累时,可以缓解心理压力”,面对健康863心理氧吧的心理专家,几位正在上高中的学生表示:“我们班上看恐怖小说、恐怖电影的同学不少,因为它集惊险、刺激于一身,给人百分之百心跳的感觉。”在描述他们观看恐怖小说、恐怖电影感受的时候,几个孩子不约而同的说出了紧张、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恶心想呕吐的词汇,“看完的时候,会有一种难以言语的轻松感”。
       心理专家筱女士认为,适度的观看恐怖题材的电影或小说有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和压力,是效果不错的情绪疏解渠道,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的逃避,如果发泄过了头,对恐怖片上瘾,就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心理专家筱女士表示,人的情绪、神经系统如果一直处于十分规律、平淡的状态下,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需要一些刺激打破这种平静,才能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看恐怖片的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而看过之后,心情一下子被放松了。
       根据统计,十分喜欢看恐怖电影、恐怖小说的观众,大多数是青少年,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以下。而这些还未成年、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很可能去模仿电影中一些虚幻的情节,以至会对现实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不敢一个人乘电梯、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晚上不敢一个人回家”,筱女士称,现在患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而着往往就是他们恐怖小说、恐怖电影中感到恐惧的后遗症。美国心理学家的专题调查显示,尽管恐怖电影、恐怖小说对人有正面的影响,如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视觉刺激产生快感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等,但其正面的影响仅占20%左右,甚至低于20%。而负面的影响则占80%以上——恐怖电影、恐怖小说对人体的弊大于利。
       专家们认为,中小学生因为猎奇心强,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对恐怖文化很容易产生兴趣。但这类作品有意将恐怖世界引入现实生活,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此外,恐怖小说的背景多是坟墓、幽灵和怪物,孩子一旦喜欢上,过多地阅读或观看恐怖作品,不仅难以“解压”,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对沉迷恐怖电影、恐怖小说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关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心理专家们建议,可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心理关怀,干预心理沉迷危机。(陈菲/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