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瘫的针灸治疗

 lyx1225 2011-05-05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案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11.4),有效52(5.5),无效12(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二)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三)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小儿及少女用57),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76.9),显效111(12.8),有效67(7.7),无效23(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97.9),显效12(1.5)有效5(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49.7),显效188(27.6),有效98(14.4),无效47(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面肌瘫痪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痊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31]

饮食疗法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可以补虚扶正 、祛痰,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 成稀粥,温服。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 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 晚食鱼喝汤。可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可以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 力者。   

6、参枸莲蓉汤   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 2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2—3次。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效用。   

7、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插进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参加薄荷粉,调勺,再连续炼于不粘 手时,即本钱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效用,对付忽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用。   

8生地蝎子汤   以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全蝎35只、天麻10克、猪肉100克及陈皮、生姜适量煲汤。此中全蝎为治风要药和知名的虫豸食物,与各药食料相配,能滋养阴血、祛风通络,得当中期和规复期病人尤其是向来肝肾阴虚,伴头晕耳鸣肢麻,外风、内风兼见者饮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