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势必成为全球应对危机的宝贵经验。”索丹·索莫基还向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的国际同行们推介说。
亚太旅游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张科德说:“在这方面,四川人民正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积极投入恢复重建,为生活开启新的方向。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奇迹。”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客人告诉记者:“地震时的汶川灾区,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那时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临时搭建的板房、帐篷,道路泥泞难行。现在,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水磨镇位于汶川南部山区,是藏、羌、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地,距离震中映秀镇不到10公里。当时,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倒塌或严重损坏。
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拯救生命,并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实行“对口援建机制”。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负责重建水磨镇。援建者没有把重建当作一个“房倒盖房、路坏修路”的建设任务,而是开展调研,跑遍当地山山水水,在深入了解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后,才制定了重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