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朝代钱币的真伪鉴定

 老枪No007 2011-05-06

一、传世稀少的平首圆足布的鉴定方法?
  先秦钱币中珍贵的一种币即是平首圆足布,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征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有大小二等,即一折与半斩布钱。如“蔺”字布圆足大布通长7.4厘米,最宽约3.8厘米。“离右”圆足小布通长5.1厘米,最宽约2.6厘米。钱面均横铸城名,背文有数目字。

  大型平无足布的文字:蔺、离石。背文一、二、三、士等。小型平首圆足布钱文:蔺、离石、大阴。背一、二、三等。

  先秦布币,价格昂贵,伪造货币也主要限于刀币、布币、环钱,因而我们要了解伪造这些货币的手法,主要有翻砂、改刻、挖补、打制拼合法等。有些用真钱作模翻砂制作的伪品,币面文字和饰线条都与真币差不多,但是翻铸的假币都比真币厚重些。这是因为模子由湿转干的过程中必然缩水凹陷,加上注铜时熔铜对范模壁的压力,都会使范模变型,因而铸出的伪品显得厚重。但也有高手铸成的伪币和真币的重量大小八九不离十的,这就需要仔细观察锈色,辨音,最好与真品对照鉴定。

二、一刀平五千等钱币是如何鉴定的?

  西汉未年,王莽夺得政权,他在货币问题上托古改制,他当政期间大的币制变动就有四次,铸币有六种二十八品,造成币制混乱。

  一刀平五千币是金错刀,又称错刀,是莽钱中的精品。错刀其环如钱,身形如刀,环面穿上下“一刀”二字,阴文、篆书,用黄金错成,身面“平五千”三字,阳文篆书。错刀通长7厘米左右,厚0.3厘米,环径2.6厘米,穿径0.7厘米,重约20一40克。“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铢钱五千枚。安徽曾出土过金错刀,错刀大小略有差异,说明不是同范所铸,在陕西还发现有错刀范母,范文“平五千”,阴刻,篆书,刀柄钱形,无“一刀”二字,“一刀”二字是错金的时候才刻上去的,钱通长7.7厘米,圆钱径2.9厘米,刀长4厘米,刀身宽1.7厘米,刀柄宽1.5厘米。

  错刀的铜质优良,经久发水银光,钱币字家称之为水银古。错金的方法虽然是继承的先秦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以后就失传了。后代有很多人想仿造金错刀,可是黄金错得不对,内行一看就知是假的。

  与错刀同时铸的还有契刀。契刀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钱文字:“契刀五百”。契刀二字在周廓,五百二字在柄。重约16.4克。

  错刀、契刀因为稀罕价格甚高,这两种古币今天都有伪钱出现。

  布泉钱径2.5厘米,重也是五铢。钱文悬针篆,铜色与货布、货泉相同,没有发现有小型布泉。

  莽钱中另一珍品是金匮国宝直万钱币,也可称为国宝金匮直万。该钱币也有伪品,大家在鉴定时,一定要注意特征:上部钱形有“金匮国宝”四字,下部布形有“直万”二字,文字似莽钱文,所以古泉家归为莽币。传世“金匮国宝”只有二枚半,一枚完整,一枚有残,一枚仅存上部,都是在陕西西安出土的。

  山东出土比较多的是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莽市。大泉五十,圆形,钱径一般2.2一2.4厘米,穿径1厘米左右,有内、外廓,“泉”字下竖中断,“五”字上下两笔连内廓,铜质很好,呈暗红色。大布黄千一般通长5.25~5.45厘米,足长1.1~1.55厘米,首有一圆形穿,穿周及布币边缘有廓。上面铸有大布黄千四字,篆文。“黄”字高挺、纤细,“千”字甚弯,铜质、铸工均佳。也有的布币不通穿。

  一般的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币价格平常,如是特殊品种,价就昂贵了,如传形、错范等。

  莽钱货泉钱径2.4厘米,肉厚0.12厘米,周廓宽0.2厘米。钱文为悬针篆,泉字中竖中断,这为莽钱特征,后铸和私铸的货泉大小 不一,有重轮、决文、半星、星月及背四出文等,“货”字在右,“泉”字在左,有的钱面穿上无廓,仅在背穿有廓,货泉钱文较细。

  小布一百一般通长3.05厘米,首长0.75厘米,肩宽1.85厘米,足宽1.8厘米。也是篆体钱文,字划纤细,中直竖纹不过穿,首中有0.2厘米左右圆孔一个。小布一百价值人民币2000元左右。

  么布二百一般通长3.32厘米,首长0.85厘米,肩宽1.17厘米,篆书体钱文,中直竖不过穿,首中有0.25厘米左右的圆孔一个。么布二百也值人民币2000左右。

  幼布三百一般通长3.55厘米,首长0.85厘米,肩宽1.67厘米,足宽1.8厘米左右。钱文篆体,中直竖不过穿,首中有0.25厘米圆孔一个。幼布三百也值人民币2000元左右。除大布黄千值人民币几十元近百元以外,其余9种布货价值都在2000元左右。

  泉货六品,其中小泉直一价值仅数元人民币。该市钱径1.3厘米,有周廓,钱文篆体。

  么泉一十,钱文篆体,“么”字在上,“泉”字在下,“一”字在右,“十”在左,顺读“么泉一十”。价值十元以至数千元。

  幼泉二十价值在四川达4000元;

  中泉三十价达8000元。一般钱径在2.7厘米左右,穿径0.7厘米,有外廓,钱文篆体。壮泉四十一钱径一般在2.3厘米左右,有周廓,篆书。

  大泉五十普通型一般没有伪品。

三、隋五铢如何鉴定?

  隋朝统一全国以后,对币制进行整顿,铸行合符标准的五铢钱,史称“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下令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的钱才准携带入关。有些钱白色,又称“白钱”。并且禁止以前的各种钱流通。隋炀帝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弄得财政枯竭,只好又铸行恶钱,终而导致币制混乱,隋亡。

  隋五铢钱。隋钱边廓较阔,“五”字交叉两笔较直,近穿处有一竖划,标准隋五铢一般钱径2.5厘米,重3.4克;小型隋五铢钱径2.3厘米,重2.25克。隋五铢大多铜质较好,制作规整,外廓宽平。有的“铢”字“金”首三角内斜,“朱”首方折,有大小两种。

  开皇五铢,隋文帝开皇元年铸造。钱径一般为2.3厘米,廓宽0.2厘米,穿径0.8厘米,肉、穿多为周廓,面有周廓,无穿廓,穿有竖划,与“五”字右部相连。“五”字交笔较曲,笔划较细。开皇五铢平均每枚重量为2.42克左右。

  方圆四朱钱以其形定名,其钱有方有圆,形制上也多属外方内圆,由于名目繁多,于是都叫为“方圆四朱”。钱文记重量为“四朱”,或记重量并记地名,如“宜阳四朱”、“临淄四朱”。钱文四字有书于同一面的,也有面记重量,背记地名。除少数圆钱为阳文外,外方内圆者均为阴文。已发现所记地名有十余种,如汉阳、陈、丞相、罗平、吕、东际、姑幕、定襄、高柳、淄、淳于、阳丘等。钱体大小厚薄、成方成圆都有所不同,据实测其重约2.5克左右。

四、“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得壹元宝如何鉴定?

  唐叛将史思明于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攻占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熔佛寺铜器铸制成“得壹元宝”大钱,一以当百与开元钱同时流行使角。其钱铜色暗红、制作十分工整,“得壹元宝”四字以隶书书写,旋读,拙朴明晰。钱径约3.5厘米,重12.5克左右。钱面“得壹”文字为初始、纯正之意,并非年号。通行不久,史思明嫌其意思不吉祥,不利国运之久,而改铸为顺天元宝”。钱背按照开元旧制,多可见月纹。因“得壹元宝”使用不久,所出甚少,故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

五、世间多传伪品的靖康元宝如何鉴定?

  靖康元宝铸于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1126~1127年)。钱面文字以隶书与篆书两种书体书写,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钱背光而无文。靖康元宝有小平、折二及折三对钱。以真书与行书书写钱文的靖康元宝极为罕见。宋以后真行书的靖康元宝很难找到,本世纪以来四川、湖北、海南及东北都有发现,但因为数量极少,至今也仍属稀品。流传于世上的小平钱最为珍贵。今天世上能见到的靖康元宝多为伪品。

六、金国大定通宝、正隆元宝、泰和重宝如何鉴定?

  北宋末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在币制上受南宋的影响,早期曾使用辽宋旧钱。贞元二年(1154年)后,即发交钞。正隆二年(1157年)正式铸造铜钱“正隆元宝“以及后来的“大定通宝”等铜钱。金人铸币都用汉文,铸造水平高。

  大定通宝铸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八至二十九年(1178~1189年),有小平钱,折二阔缘钱。小平钱钱径2.5厘米,重3.5克;折二阔缘钱钱径约3厘米,重9克左右。大定通宝钱钱文以楷书书写,含瘦金体,俊逸秀美。其钱制作精湛,内外廓整肃峻峭,是我国古钱佳品中的佼佼者。“大定通宝”四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有光而无文的,也有穿孔于上方铸有“申”或“酉”字,以及有星月纹等的数种。“申”、“酉”有解释为地支纪年的,也有按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申”、“酉”为金以昭示金国的。流传于世上的大定通宝以背文有“酉”字的钱最为佳美。大定通宝铜色泛白,传说含有少量白银,特别的折二钱含银分量更多。旧时泉家因此而有将大定通宝归于银币的说法。世上流传有合背 钱、铁钱都是安南所铸劣质薄小钱。旧谱还录有折三以上大钱数种,实际是后人伪作。

  正隆元宝铸于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是金建国后的第一钱。钱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元宝与沿用的辽、宋钱同时并行使用。正隆元宝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钱文“正隆元宝”四字以楷书书写,十分俊秀,端庄统一,甚少差异。钱背光而无文,钱的边廓整肃。1983年湖南麻阳出土正隆元宝大钱数枚,钱径2.9厘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当于北宋折二钱,是最新发现。黑龙江曾出土一枚“正隆通宝”,至今未能确认。安南铸造有薄小异体钱、合背钱。

  泰和重宝铸造于金章宗完颜景泰和四年(1204年),其钱为当十大钱。泰和重宝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多种,钱径4.5~5.2厘米,重16~20克。钱面文字“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由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钱背光而无文。泰和重宝制作精美,神态浑厚,铜质优良。篆书泰和重宝流传于世甚为丰富,但因重宝属于大美泉,仍然深得藏家的喜爱。泰和重宝有合背钱,另外还有厌胜钱。流传于世有许多赝品,应多加注意分辨。

七、清朝前期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种通宝如何鉴定?

  顺治通宝铸于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主国的顺治年问(1644~1661年)。法定成色应为铜七,铝锡三,千文一吊,值银一两。然各省的铸造大多有差异,并且有私下铸造的。顺治通宝钱面文,以工整的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按照钱的背文区别为五种样式,也就是久享盛名的“顺治五式”钱。第一式:仿古钱。钱径约2.4厘米,重3.8克左右,钱背光而无文。第二式:汉字钱。其钱体制仿照唐代会昌开元,钱背铸造有各地局名一字,排列在穿孔之上或者穿孔之右,其字共22个(户、工、临、宁、原、宣、同、江、西、阳、前、延、襄、东、河、蓟、广、昌、浙、陕、福、云)。钱径2.5~2.6厘米,重3.8~4.5克。第三式:一厘钱。顺治十至十六年(1653~1660年)所铸权银钱,穿孔左边的“一厘”表示每钱折钱一厘行用。穿孔右边一般为铸的局名,总共十六个字,比第二式汉字钱少了延、西、前、襄、云五局。钱径2.6厘米,重4克左右。第四式:满文钱。钱背铸有两个新满文,穿孔左边为“宝”,穿孔右边为“泉”或者“源”,为户、工两部所造。钱径2.7厘米,重4.4克左右。第五式:满汉文钱,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铸的局名,穿孔右边是各铸局名的汉字,共有:临、宁、原、宣、同、江、东、前、蓟、昌、浙、陕等十二局。钱径约2.8厘米,重4~5克。顺治五式钱中以第五式满汉文钱的制作最好,铜色滋润,流存于世上最多。另外还有合背钱以及记重记值的当十大钱,都很少见。顺治五式钱为清代货币的形制奠定了基础,以后各朝大多沿袭顺治的钱制,并参照铸行,影响很是深远。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局名,穿孔右边是汉文局名,共计有22个铸局。其中主要的20局记名改为口诀便是: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外有甘肃巩昌局铸的“巩”字钱,山西省局铸的“西”字钱,都是少见的品种。以上两类钱在制作上也与顺治钱相同,其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又铸半重“轻钱”,折价使用,但流传于世上却不多。现在流存于 世上的劣等小砂版、鹅眼钱等都是私铸钱。另外还有少许数量的背铸星月的钱,还有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等,品类很多,但数量较少。

  雍正通宝铸于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钱径一般约2.6~2.8厘米,重3.6~5.4克。雍正通宝钱按顺治四式满文钱造,钱面文字“雍正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宝”字,穿孔右边是计局的满文,其局共计有20字(除户、工二部外,均为省局名,州、府局已废);泉、源、巩、河、苏、广、昌、浙、陕、桂、福、云、南、台,武、黔、川、晋、济、安,雍正钱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