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承诺,坚守了130年……·东方卫报数字报刊

 未夕老师 2011-05-06



  家族四代守护明刑部尚书墓——

  张生勤,顾璘家族墓地的守护者,张家第四代,也是最后一代守墓人。他参与了这段传奇故事的书写——家族世代为顾家守墓,也亲历了这段传奇的变迁至终结——顾家迁坟。

  实习生 华超 本报记者 耿莲莲

  这段传奇得从顾璘说起

  顾璘是谁?据《明史/顾璘传》记载,顾璘(1476—1545年),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顾璘与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其诗文书画脱前人格局,成为金陵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顾璘历任浙江左布政使,山西、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吏部、工部右侍郎,刑部尚书,是“金陵三俊”中官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

  明嘉靖年间,顾璘选定了祖茔地,即如今的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村贾东组一带,是古代南京城西南十里临长江的著名大山,阴山山峦丘壑绵延,呈“坤山艮向”之势,是上佳的风水宝地。据当地的老人描述,顾家墓占地约50亩,神道全长约200米,入口处有三门牌坊,神道周围至主坟依次立有石羊、石马、石人,中间还有一对神柱,经过的一座桥为“顾家桥”,主坟以南,还建有祠堂,堂前修有荷花池,池前有照壁,池后是是龟趺。

  130年前的那一个约定

  “大约130多年前,我的曾祖父受顾家后人所托,从土陵岗(现石子岗一带)迁至此处。”张生勤回忆说。虽然张家为何在当年会接受这样的委托,张顾两家在当时是什么关系,张生勤并未从祖辈那里得到答案,但就因为曾祖父的这一诺,张家四代人都守在这里。

  1968年,父亲过世,张生勤正式接过守墓人的工作,虽然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但无论自家的生活多么清贫,“守墓的事儿不能含糊”。

  尽管张顾两家人因为这一片顾家的祖茔,世代都有来往,但到张生勤这一辈,只能在每年清明,顾家祭祖以及顾家有人过世才会见面,因此与“坟亲家”交情不深也不为怪。不过,如今还留在南京的一支顾家血脉在谈起张生勤老人时还是充满感激,已经93岁高龄的顾老太太表示,尽管张家在距离祖茔地不远半山腰上,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小破房屋里,但“只要我们去一次,张生勤一定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来招待我们”。

  顾老太太至今还津津乐道张生勤用土灶烧的那几大锅水,还有那用仅有的一些玉米熬制的玉米稀饭。

  2007年,顾家后人将山头仅存的一些坟头均迁往西天寺公墓。

  “世代守护顾家坟墓”

  顾家来迁坟的那一天,张生勤依然热情地张罗接待。但当送走了顾家人,张生勤背对着早已不复的神道,父亲临终前那一句“世代守护顾家坟墓”的嘱托,在他耳边回荡着……

  再后来,顾老太太口中的,那间在半山腰上,张生勤住了70多年的小屋,也成了房地产商的征地,张生勤交出了小屋,携家带口迁居到了附近新建的小区里。

  于是乎,这个长达130年,历经四代人的守墓故事,到这里就有些仓促地收尾了……

  然而,张生勤根本不可能完全放下,隔三差五,他总是会回到原来那个地方,看一眼曾经熟悉的角落。主坟一带,如今已经成了一间小厂房,而张老在顾家迁坟之后,又成了这间厂房的看门人。张老把这种巧合看成是命运的安排。不仅如此,有关顾家坟墓的最新消息,张老都特别关注。

  至于顾家人,“墓迁走了,但是我们和顾家的联结不会断的!”说完这句话,张生勤老人便要起身告别,表示到时间“接孙女儿放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