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失败中崛起——焦点专题

 Terry.my 2011-05-06

从失败中崛起

如今的商业环境可谓动荡不定、风云莫测。在这样的局面下,企业遭遇失败的概率已经大大提高了。然而,大多数组织都对失败抱有很深的偏见。他们要么回避失败,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要么就高喊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却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什么经验。既然失败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能从失败中学到什么东西呢?

 

哈佛商学院教授埃德蒙森《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如何从失败中学习》,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失败及其应对方法。他把失败分3大类型:可预防性失败、复杂性导致的失败和“智慧型”失败。对待不同的失败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可预防性的失败要追究责任,对于复杂性导致的失败则要检讨流程,而对于“智慧型”失败则要大力鼓励。

 

管理者在发现失败之后,要透过显而易见的表面原因追根溯源,确保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领导者的职责是保证企业在经历一次失败后,停下来认真分析和发掘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然后再继续前行。要了解失败的更深层原因,有一种方法是组建跨学科团队,高效利用不同成员的技能和视角,尤其适用于错综复杂的情形。

 

埃德蒙森特别指出,对于“智慧型”失败要鼓励。在创新领域,开展合适的实验可以使企业迅速从失败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如果管理人员能够这样做,就可以避免不必要地扩大实验范围和遭受毫无意义的失败。在优秀的管理人员看来,没有必要耗费巨资举行声势浩大的试验,开展小规模试点,演练新的方法,或者进行一番模拟通常就足够了。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麦格拉思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聪明地失败》也鼓励了这种“智慧型”失败。麦格拉思指出,并非所有的失败都有价值,对于没有价值的失败要坚决避免。对我们有用的失败——也就是“智慧型失败”,则需要精心设计。麦格拉思为企业拟定了聪明失败七原则,既能给你提供逻辑依据,又能为你架设一道安全网。

 

这七大原则分别是:1、启动项目之前,先界定成功和失败的标准。2、将假设转化为知识,及时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3、如果失败不可避免,应趁早结束这种尝试。4、控制负面风险,降低失败成本。5、在创新决策方面,要减少不确定性。6、打造推崇智慧型失败的企业文化,鼓励大家勇于创新。7、总结经验教训,并与他人分享,把失败转化为财富。

 

除了从失败中学习之外,我们也要从成功中学习。在《反思你的成功》一文中,作者发现从成功中学习容易遇到三大障碍:1、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天赋才能以及当前的商业模式或战略,对客观环境及偶然因素视而不见。2、自信爆棚会让我们误以为一切都勿需改变。3、即如果业绩良好,便不再做系统性剖析,不再质疑或修正他们对组织现状的假设。

 

要从失败中崛起,从成功中学习,管理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具有借鉴意义,都应该激发我们去深入探索,以更新我们先前的假设、模型及理论。史蒂夫·乔布斯和他带领的苹果公司正是因为共同经历了iPod的成功与Newton的失败,才更新了他们原有的假设和理论,开发出后来热销全球的iPhone和iPa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