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及维护

 gcwl 2011-05-08

   摘要: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设备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主机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构成,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计算机性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推广,用户们开始发现计算机主机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这给系统功能发挥带来了不便。鉴于这一点,该文阐述了主机系统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安排管理及维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主机系统;安全管理;维护;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941-02 
  主机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由来布置相关结构的容器,基本上放置的器件有: 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接口等[1]。从这些具体的装置看,主机系统对于整个计算机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主机系统出现问题后,计算机则难以正常运行使用。因而,对目前计算机主机系统维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是用户需要关注的焦点内容。 
  1 主机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收入的增长使得购买、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多。在计算机普及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计算机主机系统在安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整个计算机设备使用性能的发挥。用户管理维护系统常见的问题有: 
  1)意识问题。很多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仅是浏览网页、聊天购物、影视听歌等,这些都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用,在计算机维护上也只限于杀毒、扫描等软件维护[2]。大部分用户对于主机系统的维护没有给予重视,认为主机系统都是一些硬件设备,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太大的故障问题,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2)故障问题。计算机主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故障,这会给计算机系统的政策运行带来不便。如:电源是主机的供热系统,当电源出现故障之后则会中断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这些故障都是用户经常遇到的故障形式,但对于计算机的运行却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电源以外,其它方面的故障也会带来影响。 
  3)维修问题。对主机进行维修必须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这是确保维修质量的前提条件。而现实维修中,用户在主机发生故障后常会自己随意将主机拆开检查,对主机内部结构自行调整处理[3]。这种盲目的修理方式会导致主机系统构建组织错乱,使得故障的损坏程度不断增加而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4)管理问题。虽然主机作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在正常使用下出现问题的次数较少。但为了保证计算机的长期使用,对计算机主机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案。家庭计算机的管理应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企业计算机的使用需坚持严格的检查操作制度,定期做好主机设备的维修管理。 
  2 内部设备,管理维护重点 
  硬件是计算机主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主机则是硬件的核心部件。对计算机主机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要重视主机系统内部的各项设备,如:主板、内存、硬盘等,这些都是需要管理的重点。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看,在主机设备维护时可以采取的管理维护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需要将重点集中于主机运行环境的维护。 
  1)检查方面。计算机正常使用状态下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一般间隔时间在1个月作用。对主机系统的检查需要顾及到主机内部的核心器件,具体检查方案内容包括:电源散热风扇的运行状况,保证内部热能可以及时排除主机外[4]。特别是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更应该定期对主机的散热性能检查以免烧坏。 
  2)清理方面。每个一段时间够用户应将主机箱打开,使用毛刷将主机上的灰尘清理干净。如:对软盘、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仔细清理,这样是为了避免灰尘物质导致软盘、驱动失效,在计算机运行后容易发生读盘错误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处理,给用户操作带来不便。 
  3)使用方面。购买计算机之后不得长期方式,应该尽早使用计算机以让主机构件正常运转。若长期将计算机布置不用,则会造成主机系统性能受损。机箱内的各个元件也会存在问题,如:线路接触不良、元件老化、电容失效等,这时再运用计算机则难以正常启动操作,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支出。 
  4)操作方面。用户将主机启动之后要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操作,维持计算机处于正常的运行状况。开机前要保证外围设备的电源连接良好,然后再将电源传输到主机上[5]。此外,用完计算机后也要注重关机顺序,先关主机,再关外围设备。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避免电压短暂性加大而给设备造成冲击。 
  5)升级方面。每年我国的计算机产品都会不断升级优化,很多用户常会对自己的主机设备进行更换,在更换时也要避免给设备带来的影响。一是软件系统的升级,要分析系统运行速度和主机运行是否一致;二是主机设备的升级,更换主板、CPU、驱动装置时要保证型号、性能与原配部件一致。 
  3 维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 
  计算机设备故障是影响主机系统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出现故障之后主机系统内部的设备将会受到不同的损耗。无论是家用计算机或办公计算机,主机故障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视的。技术人员除了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外,还需要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这样尽快处理故障问题以减轻损坏程度。 
  1)测温技术。把握计算机主机系统各设备的使用功能,这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要素,能为后续故障处理提供帮助。由于主机故障发生时常会出现“过热”现象,维修时可通过不同的测温技术判断主机故障原因。技术人员即可里利用手触摸设备判断温度的方法,也可借助测温仪器找准故障位置以及时处理。 
  2)软件技术。硬件、软件均是计算机核心结构组成,在处理硬件设备故障时可以借助于软件运行状态准确判断。维修时可在计算机上安装维修检测软件,在软件指令执行时观察主机的状态,根据出现的异常问题可判断主机系统结构的受损情况。如:影音软件图像、声音异常时,则说明声卡、显卡发生故障。 
  3)安装技术。进行主机系统安装时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安装技术,对主机内部不同的构建能准确掌握安装位置。还要掌握工具软件技术,这样能及时进行软件设备的调整或修复,例:BIOS数据、硬盘等方面的损坏[6]。有的用户购买计算机时常购置不同的配置组装,在安装时要注意每个器件之间的合理搭配。 
  4)模拟技术。系统发生故障之后若难以确定具体的故障原因,技术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现有的结构形式模拟操作,观察每个主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这样可以尽快确定故障的发生因素与位置,如:电源故障、主板连接、显卡损坏等问题可根据模拟状态处理。 
  5)定期总结。用户对主机系统的维修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对于一些厂家的主机故障要学会自行排查处理。维修人员在每次维修之后,要对此次工作详细记录,在今后遇到相同的故障时可技术处理,也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积累维修技术。 
  4 结束语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对于个人生活、企业经营、科技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在使用计算机设备时应该掌握足够的安全管理技术,主机系统的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及保养。只有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设备性能的发挥,这些都是用户和维修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张毅存.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检修技术总结[J].广东科技研究报告,2010,19(11):54-56. 
  [2] 谢建全.分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维修技术[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3(8):131-132. 
  [3] 邱田军.在中国计算机硬件维修市场中外包服务发展的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2009,40(20):12-14. 
  [4] 高寿斌.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技术改进的探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9,23(6):89-91. 
  [5] 邹庭志.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14):66-68. 
  [6] 何雪娇.主机系统对计算机运行的重要性及维护[J].扬州大学学报,2010,41(2):85-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