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凡尘的恋情--余 丹 的blog

 shanzhonghou 2011-05-09

超越凡尘的恋情

作者:余 丹2008-10-26 17:14:00
0


 

 

超越凡尘的恋情
——《天道》观感浅谈之六

        《天道》中男女主人公觉悟与智慧的非凡、特别,注定将会摩擦出一场非常之情。
       古来绝世的情爱,关乎到生死,而得以永恒。
       丁元英与芮小丹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从属于主流角色——职业刑警,一个原为国际私募基金操盘代理;年龄有十几岁的相差,人生目标原本也大有不同;唯一形式上的共同点,便是都有曾在德国生活的经历。
      芮小丹为从警之愿,放弃定居法兰克福,选择留在古城;丁元英图清静无为,隐居来到了古城;看似本无相干,志趣大为有别的俩人,却在“道法自然”的同一感悟下,走到一起,在古城上演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绝世之恋。
      冥冥中的命运安排,如此不着思议。
      虽与世无争,终日孑孓一人低调独往,丁元英拔萃的音乐修养,与不经意下的才华展露,渐渐摄入芮小丹的视线;他居高临下的包容、睿智的思辩,都令她心生好奇而敬重。
      情感的起端,是由芮小丹主动追求开始的;她真挚与善良,率性与执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爱,触动了“骨子里害怕女人”的丁元英;她的出现,不仅使丁元英的生活有了色彩,更让他见识到小丹自性本来的可贵。
      相同的海外生活背景,对人性与宗教的觉悟,令他们彼此接受而相爱;他们爱得深沉,爱得超凡脱俗,更爱得奢华——以生命代价为圆满。
       小丹随性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并用心领悟着、印证着丁元英有关文化属性与命运因果不虚的言论;她自实践中修为,反而使自认是思索者的丁元英,得以彻悟而感慨不已。
      “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丁元英言出了肺腑之声。

       他们一起讨论佛学,谈论文化,随相爱日深,他们对话的层次愈接近,也更为心领神会。
      丁元英去五台山参佛前,对芮小丹表达自己对保存品性的执拗,小丹没有象寻常女人那样听了觉得不适,而是心有默契地予以理解;小丹问丁元英“你对我开始厌烦了吗”时,丁元英回应道:“命题错误,答即有错”。
       小丹曾问过元英:五年后我老了,你还会爱我吗?
       元英则答:五年后,不管我爱不爱你,你都会老,这两者有关系吗
       彼此间的尊重与默契,令观者由生出羡慕和感叹;羡的是他们妙领心知的自然,叹的是生命知己的难遇难求。
       芮小丹在一次外出途中,碰到四名被公安部门通辑的夺命逃犯;她虽孤身一人,却没有选择避险。
       她作出本能的第一反应,是拨通丁元英的电话:
       “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不管怎么巧了,总之是碰见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还有3个没看清楚,他们正在路边给吉普车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就到”。
       以常人思维,我们定以为丁元英会提醒小丹境况危急,应请求支援,不可一人贸然行事;或是叮嘱她……
       然而,丁元英却拿着电话里沉默了,一个字也没说;他清楚的知道,当一个人看破生死的时候,一切言语都是多余。这沉默中的几秒钟,便是她与小丹的最后时光。
       元英的竟自无言,对小丹来说,正是升腾于心的尊重与最为珍贵的理解;元英在生命关口所给予她的,常人永远无法做到。
       小丹以看似平常口吻与元英的最后通话,意在道别,从容淡定了无悲意;无疑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不管将会如何,我已是无憾无悔。
       小丹死前回想起元英拿着一箱方便面的情景, 也许就是那一刻让她爱上他,深深的。
       元英则永远的失去了小丹。
       佛家有云: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小丹当是面对生死来去自在的人啊。
       事后丁元英独自沉入在伤悼的痛苦中,并遭人误解,他没有向任何人做出解释;他依然沉默着,“他对芮小丹的感情还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只要小丹的心理解到了,对他而言已是足够。
       小丹生命的结束,将她个人、将他们的爱情、以至将整部剧情都推波到高潮;元英最后仅只向亚文说了句“因为她是警察”。
       如此,恰恰造就了他们唯美无比的恋情。

      原著作《遥远的救世主》中,小丹独自一人和四个持枪匪徒搏斗,援兵到来之时,因伤重毁容而开枪自尽;电视剧回避了自杀的情节,应是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心理;原为尊者讳,无须去非议。
       综观全剧,那以道法、以人性、以自尊、以自身价值的体现、以高尚生活品质为最终目标的解读,便就不难理解小丹的吞枪行为,以及元英的沉默无语。
       生死之间,小丹一直是以达观从容,支配着情感与生活,从而把握了自己对幸福的诠释,也春风化雨般的改变了丁元英;他们相知、理解、精神感应,渐而升华为生命的悲壮,令人扼腕痛惜,唏嘘不已。
       一位哲人说“真正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有个性的人之间”。
       看《天道》的原著文字,喜欢细读元英与小丹面面相处的那些章节;在小丹家,在工夫面馆,在夜色中的王庙村,在古城广场,在火锅店,在法兰克福,在耶路撒冷……;已然是两个聪明的智者与精神高处上的知己、挚友,于平常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甚是精彩闪闪;掩卷叫好后,却使自己陷落在深深的思索中。
       其中的情爱,更让人许久牵念在心,难以安然的放下;丁元英说“造物主给的那颗心”,“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即有错”,匝地有声,久久回旋在我脑。
       羡慕之下,便可理解小丹那“存在与永恒都能接受”的坦然;欣赏小丹在爱之初就没企望过永远,她知道元英和她不是同类,他们不会有天长地久的;折服于小丹“爱与驾御没有关系”“拿得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拿什么,爱就是了”的洒脱。
      “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而这意志是那样的静谧、清明”。
       他们的情爱当是无与伦比,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超越了时空和凡尘。
       人间有情是大爱,自性本来,不昧生死。

       《天道》中,小丹曾对她母亲说:
       爱和驾驭没有逻辑关系,除非人格商品化,否则没有吃亏占便宜的概念,本来么,做男人就要去承担男人的东西,做女人就要承担做女人的东西,您不想承受就可以不承受了?
      这等觉悟,竟是言自于二十八岁女子的口中;做个聪明人容易,做个有智慧的人确很难。
      智慧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层次。
      反观现实中生活,那般豁达的恋情,我们可以理解,却无以做到。
      我们已习惯于追求实际的爱、有责任的爱、占有的爱、有婚姻的爱、能够天长地久的爱。
      没有回归到人性的本真,是不能言及是纯粹的爱。
      我们总企望通过情爱,达到自己的所求,即便是婚姻、即便是一生一世的相守、即便是忍声吞气的责任坚持、即便……
      超越凡尘恋情的可贵,不在乎或生或死的永恒,而在之于见性明心的刻骨;爱情也需要悟性,自觉即是佛。
      在《天道》中,我们不仅仅只为着欣赏;否则,就如剧中一句禅语,是“着相了“。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于海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