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原文:http://www./k/ITSP/2004-8/481203.html
1.知识成熟度模型(KMM)
等级1:特殊的知识。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社会化,实现了从隐性到隐性的转化,这表现为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等级2:重复的知识。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外在化,实现了从隐性到非结构化的转化,表现为文档传输和分享,E-mail和团队学习等“文字交流”方式。 等级3:定义的知识。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结构化,实现了从非结构化显性到结构化显性的转化,表现为制定了为数据、文档等各类知识的规范化标准。 等级4:组织的知识。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结合化,实现了从结构化显性到显性知识库的转化,表现为文档、内容的有效管理,最佳实践的有效应用和项目经验的成功总结等等。 等级5:创新的知识。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内隐化,实现了从结构化显性到结构化隐性的转化,表现为知识应用和创新已成为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 这五个等级可以用下面的图形来形象的描述,图中横坐标代表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层次,从个人到团队,再由业务过程到整个企业;而纵坐标则代表知识的表现形式,由结构化隐性到非结构化显性,再到由结构化显性和结构化隐性。
2. 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 在知识公式发展的基础上,对应知识成熟度模型,就可以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这个模型分为知识无序、知识反应、知识意识、知识确认和知识共享等五个阶段。 知识无序阶段:没有有关KM的明晰概念和认识,即使有KM通常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组织的知识是零碎的,很难得到共享;也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 知识反应阶段:人们对KM有所认识,认识到知识必须加以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日常所用知识已经文本化,但知识创新仍属于特殊行为;技术上存在基本的知识记录系统,但数据格式仍然不规范,数据集成层次比较低,知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