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一读的《百病征兆自测

 退休工程师 2011-05-09

值得一读的《百病征兆自测》

 

上周学习研究的重点是预防为主,本周通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延续到有病早治。谁都知道,有病必须早治,而决不能违疾忌医,延误病情。但有病早治的前提,是有病早知。这却是常人所难以掌握的。因此,这两周下功夫搜索如何预防疾病及其早期征兆方面的资料,已经陆续上传了几篇。近日,搜索到《百病征兆自测》,初步浏览之后,便感到这是一本指导有病早治的好书,值得认真研读。

《百病征兆自测》一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是通过五官、皮肤、体态、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现的异常,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临床篇则是将各种疾病所能出现的典型症状及各种先期征兆告诉读者,使读者对这些症状有所了解,并予以注意,以便及时就医。初步浏览,感到此书的好处,不仅告诉了结论,而且注重于深入浅出的分析,使非医学工作者也能大体得以了解。

《百病征兆自测》的主编是吴运莉女士,编者有董惠贤、韩万峰、李淑芹、李葆荣、佟志刚、徐扬、戴晓天、陈桂芬等8位。据介绍都是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编书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把钥匙,使患者在发病之初就能意识到疾病的存在,及早诊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力求通俗易懂,向读者介绍些早期发现疾病的知识,以利于及早治疗。

该书的“前言”照例有一番谦辞:“本书的作者但囿于表达能力,时间仓促.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尚祈读者不吝指教,以便在修订时予以改正。”

至于本书的“解渴”程度,只有认真拜读之后,才有发言权。

当然,再“解渴”的书,只是为你提供了有病的早期征兆,确切地说是早期征兆的提示。发现早期征兆的提示后,应该请教医生,轻者或简单者在医生指导下自疗,较重者或较复杂者则需延医治疗。

 

附:百病征兆自测·基础篇

(限于篇幅,仅摘要观发识病、视目诊病、视口辨病、观舌诊病、观鼻识病、排泄物辨病)

 

观发识病

人们常以发乌须黑来评定身体健康程度.的确,如果能经常注意毛发的各种变化,确能察知有无疾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医家很早就运用观察毛发状况了解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毛发与肾有密切关系,肾气盛则毛发黑亮而有光泽,弹性强,蓬松而柔软;肾虚寒则发枯,易脱落. 古称“肾之盛衰,其华在发”。说明肾气是具有促进毛发发育、生长的作用.正常人的头发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从生长到自然脱落,一般为3~4年时间.只要人体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毛发就不断生长,以保持人类特有容姿. 但毛发的生长和发育并不是以同一速度进行的,既有生发,也有脱发. 一般情况下,生发在自然情况下进行着,脱发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从表面上观察,毛发似无大的变化,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如内脏有病,毛发脱落会增快,或显示出分布不均、稀疏等情形.所以,从毛发的色泽、光亮度、柔韧性等来判断是否有疾病存在是有根据的.近代研究证明:人的黑发是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还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 医院和医疗研究单位从人类头发所含氨基酸种类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来判定疾病,如通过测定头发含锌量,了解儿童是否缺锌而影响发育,男性成人是否因缺锌而出现性功能减低和精子成活率低等. 由上可见,除了利用头发的性质、色泽变化来窥探内脏疾病的发展变化之外,还可利用测定头发所含物质,从微观上探讨疾病的种类和变化情况。

临床上常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初步自测:①脱发. 指在短时间内毛发脱落过多,有如秋风扫落叶之势,这多见于肿瘤、贫血、营养不良、伤寒病后期、严重神经衰弱和药物中毒等.②毛发色泽变化. 人到中年以后头发逐渐变白属正常现象,表明人的衰老. 如在青少年出现白发,则应考虑有无遗传因素,有无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严重的神经衰弱等. 再则应注意胃肠疾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色泽变化的另一极端是毛发突然增黑,应注意身体有无潜在性癌肿,尤其像黑色素瘤类的恶性肿瘤.③头发性质变化. 头发脆性增强、干燥、易断、缺少光泽,提示是否患有甲状腺癌病,或者患发癣类疾病.④毛发分布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毛发稀疏是肾气虚的征兆,也有因脂溢性脱发而变得稀疏,或者患有糖尿病. 男性前额脱发或头顶脱发为肾气虚所致;女性多以稀疏脱发为主,提示有肾脏疾病.有的脱发突然发生在某一局部,不痛不痒,在不知不觉中脱落,俗称“鬼剃头”,可能为重症神经衰弱。

视目诊病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 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该书还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一、眼部颜色改变

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颜色变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 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①红色. 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 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 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 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②白色. 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 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③黄色. 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 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 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 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 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瘀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⑤斑点. 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 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①黑眼球周围充血. 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 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②黑眼球呈灰暗色.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③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 这种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 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④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所致. 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3、瞳孔的颜色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 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①白色. 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 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②红色. 瞳孔内呈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③青色. 青色为一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4。虹膜颜色变化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 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①褐色斑. 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②散在性斑点. 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③凹陷区域.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围的虹膜有许多凹点,可能患有溃疡病.④虹膜斑点. 虹膜区域出现斑点,多见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冠心病等.⑤眼睑灰暗.正常人眼睑呈淡黄色,与面部皮肤相近,有光泽. 如果眼睑色变灰暗,在眼球周围形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发暗,多半是由于劳伤过度所致肾虚,如重度神经衰弱、性生活过频、过度疲劳、癌症晚期、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属于功能性紊乱造成的;有些则是消耗性疾病所致. 所以,出现类似眼睑灰暗时,应及时改善生活条件,注意休息和调节饮食,如经过自行调理仍不能改善,应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

二、眼部形态改变

眼睛是人体内脏的窗口,肌体内的某些疾病可以引起眼部的形态变化. 不同类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仔细观察眼的形态改变也可以自测疾病。

1、眼球形态变化。

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窝内深浅适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略有不同,但在当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适中的。有些疾病就会出现眼球的浅、深位置改变,最常见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①眼球突出. 即眼球自眶窝内向前鼓起,眼球外露部分增大.单眼突出,说明单侧眼窝内有新生物生长向外挤压.如呈进行性突出,可能是由于脑肿瘤的压迫症状. 如发现双侧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可以考虑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白血病等疾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随着症状的减轻加重,出现眼球突出的加重和好转. 如发现双眼球突出,又有多吃、心悸、多汗、甲状腺肿大症状,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②眼球凹陷. 即眼球下沉,眼眶增深. 最常见的原因是脱水伤津,也有见于身体过度消瘦的人.其次是疾病晚期,消耗过重的病人,两眼球深陷无神,表情呆板,是为危候.

2、眼睑变化。

眼睑位于眼眶前方,分为上下两部分. 正常人上下眼睑活动自如,开闭如常,上下睑缘对称. 当闭合时睑缘紧密不留空隙. 眼睑自然睁开时,能使整个黑眼球外露. 当全身和眼部发生疾病时,眼睑会出现形态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眼睑浮肿. 主要见于水肿病,因眼睑部组织松弛,易引起浮肿,故水肿病首先见于眼睑部. 轻微的浮肿,可见眼睑细小皱纹消失,随着水肿加重,眼睑水肿也加重. 水肿病最常见的是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等病.②眼睑下垂. 眼睑开闭运动出现障碍,黑眼球不能完全显露出来. 眼睑下垂既有先天性原因,又有后天的因素,对症治疗,会有所改善. 若为先天性因素的治疗,应首选手术疗法,即作眼睑的整形.②露睛. 即眼睑闭合不全,黑眼球在眼睑闭合时仍有外露,多见于小儿,中医学认为是由脾虚、气血不足所致. 小儿睡眠时露睛,多有慢性消化不良、饮食欠佳、营养不良,即所谓脾虚的病儿,最易发生慢惊风,应及时去儿科调治.

3、瞳孔的变化。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5m。当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 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当有疾病时瞳孔的大小、形状出现异常,可根据其变化特征自测疾病.①瞳孔缩小. 瞳孔较前明显缩小,多见于中毒症,如农药中毒,川乌、草乌、毒蕈中毒,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和安眠药中毒等.②瞳孔散大. 多是危重病人,不祥之兆,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挫裂伤等,也可见中药中毒,如曼陀罗中毒等。

视口辨病

口腔是食物的通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食物能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洁,则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如饮食不当,过多地食入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则成大患,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 如能遵循古人的教导,“饮食有节”,可以延年益寿. 所以,说明口腔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如患疾病也能通过察形观色作到有病早防.

1、观口唇颜色。

观颜色早在汉代就有观唇识病的记载,《素问. 五脏生成论》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故望唇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正常口唇红润而有光泽,当患病时,唇色发生变化。由于疾病种类不同,也有各种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识别疾病.①口唇淡白.主要是唇部血液不足的表现,多见于贫血,或新近有失血者.②口唇苍白.上下唇均苍白多见于大失血者;上唇苍白,多为大肠病,如腹泻、胀气、腹痛等症状;下唇苍白,多为胃病,如胃痛、呕吐、胃冷痛等症状.③口唇红色. 浅淡者为气虚、体质弱、深红色为唇部血液充盈的表现,多见于发热征象.④口唇发绀. 这是一种乏氧征象,说明血中的含氧量减少,是氧和血红蛋白减少造成的.如肺炎、心衰、肺心症、哮喘发作等病.⑤口唇樱红. 这种口唇红色淡而鲜红,是由于血中一氧化碳增多而形成特有的樱红色,见于一氧化碳中毒.⑥口唇青紫. 为口唇瘀血征候,多见于心力衰竭、肺心症、血管栓塞.⑦口唇发黑. 环口黧黑,唇卷缩不能复齿,是脾气将绝之兆.

2、观口腔颜色。

正常人口腔呈粉红色,没有斑点和其他改变,光华而有润泽.①粘膜白斑. 观察时注意颊粘膜、唇、腭、舌粘膜白斑,有的高出粘膜面,形状规则. 如果白斑变硬、突起、有溃疡情形,则是癌变的征兆.②黑斑. 在口腔粘膜上出现黑斑、灰暗色斑,分布在上腭、颊粘膜附近,较小,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 这种黑斑有变癌的危险,如黑斑增大迅速,境界不清,或在原黑斑周围又出现小斑点,则更应注意恶性病变,应尽早去医院作检查(病理检查),争取早期诊治.③红色斑块. 发生于口腔粘膜,呈红色,质软,境界清楚,常发生于舌缘、舌腹和口底,这种红斑极易癌变,因此要高度警惕.

3、观形态变化。

正常口唇红润、有光泽,而有口唇干裂、糜烂、流涎、掣动歪斜等改变,则是疾病征候. 不同种疾病其形态改变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亦有不同的改变.①口唇干裂. 这是由于津液损伤,不能滋润口唇,常见于急性热病,热伤津液,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又未及时补养造成的. 要能注意调养,或在口唇周围涂一层甘油或植物油即可纠正. 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口唇干裂,有的结痂、出血,有时伴有疼痛,影响说话或者进食. 遇此种情况,除进行一般调养之外,必要时也可进行全身治疗.②唇角糜烂. 主要发生于唇角区域. 由于胃痛,上犯唇部而出现的糜烂,在其局部有少许分泌物覆着. 多见急慢性胃炎,肠道传染病等疾病. 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在局部涂一薄层龙胆紫或者红花油,即可治愈.③口角掣动. 即是口角抽掣的动作,是由热病或筋脉失养引起的,多见于小儿慢惊风,所以如发现口角抽动则提示是惊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④口歪斜. 多为中风(脑溢血、脑梗塞)的征兆;伴有眼的斜视和眼球运动异常,即口眼歪斜,是中风的危症.

4、口腔形态变化

①口腔溃疡.发生于口腔粘膜处,有孤立或散在小溃疡,表面有分泌物覆着,多是由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所致,平时应多注意维生素的补给和多吃新鲜蔬菜.②口腔炎症. 口腔粘膜水肿、充血、或者水疮,或有溃烂处,伴有疼痛和口臭。 

观舌诊病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各种情况。在近代医学中舌诊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诊断手段.观舌诊病有以下几种意义:①能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 如舌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健康无病。②判断病位和病性.如舌质正常、苔薄白滑,病在表,为轻症:舌质红绛、苔厚黄干,病深在里,病情重。③判断疾病的轻重进退和预后。观舌最好采用日光,舌自然伸出口外,两侧展平,充分显露舌体,细心观察舌质、舌苔的各种变化,来自我检测疾病。

1、观舌色。

正常舌质淡红润泽,柔软灵活,患病时便出现舌质改变.随疾病种类不同,舌色也发生变化,常能看到的有以下几种舌色.①淡白舌. 即舌色较正常淡白,是气血虚的征兆,表明气血不能上荣于舌而致,临床上多见慢性病和机体功能低下的人,如贫血症,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等. 也多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②红舌. 即舌色较正常为红,是由热性病所致. 因热血流旺盛,舌体血管充血所形成. 若舌红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者,多见于高热持久的重症病人,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乙型脑炎等;若舌尖红,多见于失眠劳累等病人;舌边红,多见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③绛舌. 即深红色舌,一般多由红舌演变而来. 征见舌绛干燥,表面有芒刺,有裂纹,还能看到斑疹,病人有神昏谵语,心烦不寐. 绛舌多见于急性病和重症病人,如败血症、脑炎、腹腔脓肿等.④青紫舌. 即舌色青紫,或青紫瘀斑. 是由于热病伤阴,脱水过重,舌体血管血流郁滞而致. 病人可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手足凉冷等症状,青紫舌多见于危重病人,预后不良.

2、观舌形。

这是观察舌体形状异常改变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舌形即舌的形状,有病时舌形会有所改变.①舌细嫩. 即舌体纹理细腻,形色娇嫩,常见于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虚寒症病人.②舌粗老. 即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干燥,常见于急性热病.③瘦薄舌.主要为营养不良,舌肌和舌上皮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癌肿等.④胖大舌.舌体肿胀、胖大,主要是脾肾阳虚的指证.如慢性结肠炎、泻泄、胰腺炎等.⑤舌芒刺. 即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多见于红绛舌,见于高热肺炎、急性热症.

3、观舌态。

①强直舌. 即舌硬运动不灵,多见于昏迷病人,如乙脑、肝昏迷、脑出血、脑挫裂伤等.②舌歪斜. 即舌体偏斜,如脑出血、脑梗塞、颅内肿瘤等.③舌萎软. 即舌体软弱、伸缩无力,常由于重症肌无力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④舌颤动. 即舌体振颤不能自主,见于久病,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如热病热盛肝风内动,为即将发生抽搐的先兆;也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重症神经衰弱等.⑤舌吐露. 舌伸长弛缓,露出口外为吐舌,舌伸出即收或舐唇四周为弄舌,常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良、甲状腺机能低下等.⑥舌短缩. 即舌紧缩不能伸出口外,常见于心肌梗塞的急性发作、肝昏迷、脑病昏迷等.

4、观舌苔。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厚均匀,干湿适中. 在有疾病时则出现苔色和苔质的改变,能反映出病的轻重和病位.①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由于疾病种类不同或疾病的不同时期,苔色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薄白苔变成白苔、黄苔、黑苔等。白苔,多见于初病、轻病,预后良好,如上呼吸道感染等.黄苔,表明内有热症,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心症、尿路感染等病.灰、黑苔,二者性质相同,但黑苔较灰苔病情危重,是黄苔发展而来.病人津液耗伤严重,同时病人可有壮热面赤、口渴饮冷、溲黄便干、神昏谵语等. 黑苔也可见于肺癌、消化道癌的晚期病症。②苔质. 是观察舌苔性质的异常变化以诊察内在疾病的方法,一般常能看到的有以下情况:厚薄.薄苔即透过苔面能隐隐看到舌体,表明病在早期、轻微;厚苔,即透过苔面不能看到舌体,说明病情深重。若舌苔由薄变厚. 表明病情有发展;相反,是病情好转,是好的征兆.润燥.润苔即苔面润滑多津,表明唾液仍能不断分泌,津液尚存的表现;燥苔即苔面干燥少津,表明津液已伤,唾液分泌障碍.腻腐. 腻苔即苔质颗粒细小致密,苔面粘腻,多见于便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肾炎等病;腐苔即苔质颗粒大而疏松,厚如腐渣,多见于小儿食积、肠梗阻等症.剥落.花剥苔即舌苔剥落不全,多见于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偏食症;舌苔完全剥落而成镜面舌,多见于病的危候,如败血症、肺心病、胃癌等病.有根无根。有根即舌苔坚敛着实,刮之不去是有胃气的表现,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即舌苔如浮涂舌上,刮之即去,是胃气大伤的表现,见于虚证、寒证。 

排泄物辨病

一、尿液

尿液是泌尿系统排出的代谢物,也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终末产物.尿中95%以上是水分,其大部分是废物,如尿酸、肌酐等. 正常人一天尿量为150~20ml,正常尿液液呈淡黄色,尿色来自尿黄素,呈透明状。尿液的性状和组成,可反映机体代谢情况,特别是泌尿系统疾病,对尿液成分影响更大,因此尿液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便于日常自我识病,下面将辨尿诊断疾病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观察尿颜色

①无色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大量饮水的缘故,另外有可能是慢性间质性肾炎,或糖尿病的发病信号,两者应注意鉴别。②白色尿. 白色尿常见于脓性尿、乳糜尿和盐类尿,含前列腺液尿、精液尿等.脓尿的出现常表示泌尿生殖系统或邻近器官或组织有感染病变存在,尿液呈乳白色. 脓性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脓肿、尿道炎或者严重的肾结核等.乳糜尿是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由于胸导管阻塞或肾周围淋巴管引流受阻时,肾淋巴管内淋巴液淤积,压力增高,致使淋巴管扩张破裂,淋巴液随尿排出,使尿白如牛奶.如果成年男子偶尔有白色粘液从尿道中排出,这是正常现象,当有性冲动时可刺激尿道后端膀胱颈处的前列腺,从尿道中分泌出白色粘液样的前列腺液,如果经常有白色粘液从尿道口排出,或在排出白色粘液时伴有其他症状,这就是不正常现象,常见的原因有:淋病. 是由于不洁的性生活或与患有淋病患者共同用一个浴盆洗澡,或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等而引起的一种性病.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最早的症状为尿道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或白色粘调液溢出,并伴有排尿灼痛及尿道痒感、尿道口红肿. 如果发现患有淋病,应及时治疗,禁去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以防交叉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多是由砂眼衣原体引起,是80年代最流行的性病之一,据资料统计,约占性病传播疾病的50%,多发于25岁左右的青年。其表现为尿道刺痒、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少许白色粘液性分泌物,但不少病人,症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患者缺乏典型症状,以至延误治疗,会引起盆腔炎症,导致不孕症.前列腺炎.一般常见于未婚青年,此症与酗酒、受寒、过度手淫和性冲动有一定关系,其表现为:急性发病急骤、高烧寒战,恶心呕吐,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有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并有少量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或将尿道口粘合。③黄色尿.指尿呈黄色或深黄色,其原因常见以下几种:食用红萝卜或胡萝卜、服核黄素、金霉素、痢特灵、山道年、中药大黄等,都可出现尿液变黄,一旦停止服用,症状随即消失,不必担心.另外,急性发热或吐泻症状的病人因水分随汗液或粪便排出,尿就会浓缩减少,而尿色素没有改变,这样小便的颜色就显得很黄.如果小便黄得象浓茶,就不是上述原因,而应警惕是否肝脏或胆囊有病变。因为胆汁向外排的道路有两条,一条从尿里排出,一条从肠道排出,当肝或胆有病,胆汁不能正常的从肠道排出,就只能从尿里排出,尿液因胆汁含量增加而呈深黄色. 肝炎早期,在没出现黄疸时,尿色往往也象浓茶似的,这就提示可能患了肝炎.此外,黄色混浊的脓尿则是泌尿器官化脓的表现。④蓝色尿. 常见于霍乱、斑疹伤寒等. 但这种尿多与服药有关,如口服美蓝,注射亚甲蓝针剂、水杨酸之后均可出现,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 这种因药物而引起的蓝色尿液属正常现象,无需多虑。⑤棕褐色尿. 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肾脏挤压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均可引起.⑤红色尿. 一般指尿中混有血,红细胞很多(在显微镜行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3个)。尿中混血尿呈红色,肉眼可见者,称为“肉眼血尿”;红细胞增多,但肉眼不能见其颜色改变者,称为“镜下血尿”。一般来说,健康人尿中不含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偶尔有2~3个)。如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即使是极微量,也就提示人们加以注意,因为血尿常常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信号.血尿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好多疾病可以引起血尿,要想得到正确的诊断并不那么容易,不过,只要细心观察,人们也能根据血尿时伴随的症状和出血的先后、色泽、形状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血尿伴有全身症状,如鼻、牙龈、皮肤出血等,要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血尿伴有发热,周身关节酸痛,皮肤损伤多见缔结组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炎、风湿性肾炎等.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或结核.血尿伴有排尿不畅、费力、小便滴沥排出,在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在中年男性,则要考虑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膀胱肿瘤.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或者说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重要信号,尤其应高度警惕. 这是因为,泌尿道癌症多好发生在40~60岁之间,最早的症状就是无痛性血尿,肿瘤部位多发生在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所以如果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无痛性血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血尿与年龄的关系.小儿血尿以先天性畸形,膀胱结石,肾小球肾炎为多见. 中年以结核性炎症多见,老年人血尿病人肿瘤占据半数.血尿与性别的关系. 女性因尿道短、会阴部易感染,多为尿路逆行感染,特别要注意与性生活的关系. 初婚者易生发所谓“新婚性膀胱炎”。如果是未婚女性,应考虑血行播散之特早性感染、结核.50岁以上之妇女常出现无菌性更年期膀胱三角炎,男性则多考虑血行播散感染,青壮年以慢性前列腺炎为多见.最后提示一点,尿液变为红色,并不都是血尿,因为有一部分口服药或其他原因也能引起尿液变红,如服用泻药酚酞、大黄、利福平、痢特灵、山道年等药物都会使尿液变红.另外,妇女在月经期间,由于尿液受经血的污染,也可为红色。

2、观察尿的性状。

①有泡沫。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尿中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变大,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另外肝脏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②看透明度。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匀沉淀多半为盐类尿,除与饮食有关外,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如有的话,就是结石. 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③闻气味。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如蒜、葱、缬草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这里要注意的是辨别尿的气味应用新鲜尿液,尿液放置过久,由于细菌繁殖,尿素被分解后便产生氨味,会影响观察效果。

3、观察尿量的变化。

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在10~20ml之间,尿量一般与摄入的水量成正比例,许多情况如饮水、饮食、气温、环境、精神紧张、劳动或运动、疼痛等均能影响尿量. 夏季出汗多,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时,可因大量出汗而使尿量减少. 另外,冬季出汗少,饮用大量水分、浓茶或咖啡后,尿量增多. 许多病理的情况也能影响尿量,如糖尿病、尿崩症时,尿量增多. 在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及少尿期,则尿量减少. 如每日尿量持续超过250ml时称多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称为少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①多尿.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多尿,另一种是病理性多尿.生理性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或食用水分较多食物,寒冷刺激、饮酒、饮茶、输液、大量服用利尿剂.病理性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胰岛功能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上喜甜食而肥胖者,其特点为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一昼夜尿量可达30~10ml,由于多尿失水,因此饮水也多.尿崩症是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此病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尿多、尿比重低,一昼夜尿量可达40~60ml,甚至10ml,如限制饮水,尿量也减少,常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皮肤干燥、口干、便秘、头痛、失眠、精神焦虑等症状,如给予足量饮水,症状可暂时缓解。此外,多尿还可见于肾炎时尿浓缩功能障碍及粘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脑或脊髓肿瘤等疾病.夜尿. 正常成年人日尿多于夜尿. 一般人夜间排尿1~2次,尿量约为30~40ml,或夜间不排尿。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超过白天的排尿次数,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夜尿是由于大量饮水、喝茶、喝咖啡,吃大量含有水分的水果所造成.病理性夜尿常见于肾脏病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②少尿. 少尿和多尿一样,也分为生理性少尿和病理性少尿两种类型.生理性少尿常见的是饮水少,大量出汗,食盐过多等.病理性少尿常见于急性肾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 此病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偶而也见于老年人.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峡炎、扁桃体炎等,在1~3周内出现小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颜色深而混浊、或血尿.同时眼睑部、头面部,晨起浮肿明显,下午则下肢浮肿明显,更甚者出现胸水、腹水,大多数病者有高血压或头痛.肾功能衰竭.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和电解质失衡等而发生的临床症候群,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者较少见,但病势迅猛,临床上以少尿、很快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中毒和尿毒症为主要表现,常由大出血、各种严重创伤、严重的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引起.慢性者较多见,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引起肾脏严重损害的结果.早期表现有夜尿、多尿、尿比重减低等,晚期尿量逐渐减少,发生高血压、贫血、尿中毒或前列腺增生、宫颈癌压迫两侧输尿管等原因造成的尿路梗阻的病人.注意排尿的次数.正常人日间排尿次数为4~6次,夜间排尿0~2次,每次约250~30ml,如一天排尿在10次以上,严重时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即要排尿一次,这就是尿频. 尿频可分为生理性尿频和病理性尿频两种.生理性尿频常见的有:如饮水,大量吃西瓜,或喝了大量利尿饮料,如红茶、咖啡、汽水等都可以发生尿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病理性尿频常见的有: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可引起尿频;膀胱患结核病或膀胱肿瘤,使膀胱的容量减少而引起尿频.更年期妇女和神经质的人由于植物神经失调也可以发生尿频.注意排尿的其他异常变化.尿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尿道粘膜充血肿胀,排尿时疼痛难忍. 膀胱尿道结石引起的排尿疼痛大多向下腹部或骶尾部放射.尿道感染非常多见. 在感染性疾病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尿路感染较多见于妇女,由于女性解剖与生理原因更易患尿路感染. 男性和未婚女性较少见。特征很明显,常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膀胱炎),感染到肾盂时一般可伴有寒战、发热、腰酸或腰痛等(肾盂炎),尿有改变,出现白细胞、脓球、红细胞等.尿急,是指有尿憋不住的感觉,稍有排尿的意愿已排出尿液,时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 尿急多因膀胱或尿道前列腺等炎症所引起,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也可出现尿急,有时与精神因素有关。尿失禁,指尿液不受控制,自动经尿道流出,产生尿失禁. 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括约肌失去控制功能,尿液自动流出;膀胱的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损害;产妇和老年妇女,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重症肌无力以及会阴手术、分娩等使括约肌损伤或负重,行走、咳嗽、大笑等情况均可发生尿失禁。

二、痰液。

痰液是呼吸道(支气管、气管、喉、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粘膜分泌少量粘液,起到保持呼吸道湿润的作用。沾液还可以起屏障的作用,它可以粘住侵入呼吸道的病菌和灰尘、异物等,因为粘液中有大量的“溶菌酶”,可以杀死病菌.正常人一般是不咳痰的,只有少数人清晨起床可有少量痰液咳出,其色清而透明,属正常现象。当呼吸道发生异常改变时,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痰液量、质、味等就发生改变. 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观察这些变化,就可以辩别疾病。

1、望痰的颜色。

如果病人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并咳铁锈色痰,提示患了大叶性肺炎.如果咳痰色黄或黄绿,有继发感染的可能.绿色痰咳出,多见黄疸、干酪性肺炎、肺部绿脓杆菌感染;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黑灰色痰,见于肺尘沉着症;棕褐痰、巧克力色痰为血和脓的均匀混合物,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2、望痰的性状。

白色或无色粘稠痰多见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的初期和支气管哮喘等;浆液性痰、稀薄而有泡沫痰见于肺郁血.

如果分层痰,即痰液静置后分三层,上层为泡沫,泡沫下为脓性成分,中层为混悬粘液,下层为坏死组织,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等.

3、望痰的数量。

(附注:该文某些地方文字似有脱漏,系原文如此,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