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任务 语文教学包含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教学重点安排上是不一样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比,阅读是理解,写作是运用,没有理解谈不到运用,通过写作可进一步加深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形成往往要比阅读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一、作文教学的地位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3、 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任务 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养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 (一)训练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作文能力只要多读多写就能自然生成吗? 回答是否定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语文教学大纲对写作教学有严格的要求。(附大纲) 1、 写作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①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如观察的自觉性、目的性、细致性、条理性、全面性、深刻性、敏锐性等。 养成浓厚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如记观察日记、随笔、札记、杂记等,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养成正确的观察方式、方法,如定期观察、长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直接观察等,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教师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②记忆能力 写作需调动记忆储备,可以增强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言语记忆和逻辑记忆。 ③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对事物获得本质认识的能力。作文离不开思维,在作文教学的每一项技能训练中,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形象/抽象思维,求同/求异思维。 ④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是由眼前事物的触发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相关联想、意反联想、引申联想等,也可分为纵向联想、横向联想。 想象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联想和想象既为创造性作文所必需,又有发展智力的价值。 ⑤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必备“构件”,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作文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作文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创造思维的训练。要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遣词造句的过程中,训练定向思维和变向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写作所必需的专门(特殊)能力 ①表达能力 语言能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功能。语言是表达最基本的凭借,言语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语文训练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同的训练(单项):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描写——细节、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景物、场面、侧面描写 抒情——直接、借景、借物、借人抒情 议论——确立论点,事实/事理论据,归纳/演绎/比喻/类比论证,驳论 说明——事物特征,说明顺序,举例、比较、打比方、定义、分类等说明方法 作文教学在表达能力的训练中,首先要培养学习语言的自觉性,其次要培养积累语汇的习惯;再次要多读、多写、多改,加强语感训练。 ②书写能力 书写要工整、规范,有一定的速度 ③写作知识 材料——捕捉、采集能力; 主题——理解、开掘能力 思路——推导、想象能力; 结构——分解、组合能力 语言——感应、表达能力 ④写作过程 准备——观察、分析、搜集 构思——立意、选材、谋篇、想象 行文——修辞及各种表达方式 定稿——修改 (二)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写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综合运用的活动。 兴趣和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对写作能力有重要影响 写作兴趣表现①对客观事物的好奇 ②对社会生活的关心 ③对文字表达的喜悦 写作习惯表现①勤于观察、积累、练笔 ②快速审题、构思、成文 ③内容具体、真实、诚恳 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⑤态度认真、不厌修改 ⑥书写规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德>新P131)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吕叔湘) (三)提高思想认识,涵养道德情操 俗话说:“文如其人”。 第二节 作文教材 一、 作文教材的编排 按照一定的训练体系来编排。体现一定的教学思路方法。 1、总——分——总训练体系。 (人教社“义务教育本”) 即:写作联系生活的训练——表达方式分解训练——写作应用于生活的训练 写实事、写真话、写真情——表达技能——一般应用文 2、阶梯训练体系 观察——分析——表达 即:物——意——文 1、 文体训练体系 2、 传统作文训练体系 课文不仅仅是阅读教材。 5、表达能力训练 (辽宁本《写作》) 一般写作能力(审题、立意、谋篇、选材、组材、表达、修改) 特殊写作能力(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四大文体) 6、知识——能力训练体系。 (西安六中本) 一、 作文教材的内容 1、语文课本 课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范例 2、作文训练 分单元教学 ①作文指导,一些专题性短文揭示训练的目的,介绍一些写作知识、方法,提出要求 ②参考题目 ③例文 既可以是范文,也可以是有毛病的文章示例。 ④预备活动。 3、片断训练 4、文体知识短文 1、 语文活动 三、作文教材的使用 1、把握教材体系,坚持系统训练 2、研究教材编排,力争优化训练 优化,也称最优化,是系统方法要达到的目的 3、灵活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训练 1、 强化“主体”意识激发主动训练 小结:问:作文教学为什么首先要把握教材体系? 答:了解作文教学观和作文教学思路;便于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训练,达到最优效果。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教师命题——学生选题 第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准备 第三阶段:教师点拨——学生表达 第四阶段:教师批改——学生自改 第五阶段: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作文命题的原则:适应性、迁移性、计划性、教育性、启发性。 作文指导的内容: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行文、修改指导。 作文批改方式:全面、重点、书面、当面批改 (多就少改) 教师浏览,学生批改 作文讲评的方式:专题、典型、对比、综合讲评 写作教学是以一篇作文的写作训练全过程为单位来设计教学程序的。因而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不尽相同。 写作教学课堂结构的几个环节: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评讲 作文教学过程有不同的模式,这里按照普遍采用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作文教学过程进行阐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