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如何提高手法治疗近视疗效的心得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1-05-10
 

标本兼治,调理整体功能  笔者曾接触过许多患者自述多次进行过各种手法及明眼仪器理疗,都说:当时有较好疗效,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又反复而不能巩固,为此甚是苦恼。我说:这是因为只注重对眼周局部的穴位施治,而忽视了对全身整体功能的调整和强化。我们应明白:局部病变影响整体功能;整体功能的失调亦必影响局部病变的康复。因此必须注重:整体与局部兼顾,正所谓:“标本兼治”、“治病必求于本”。

诊疗并重,辨证点穴施术 “盖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经络在循行中,有特定部位与穴位,手法诊断、治疗疾病都是根据这些特定部位与穴位在体表出现的征候来诊治疾病的。通过脏腑功能在穴位的外在表现形式,如:筋包、硬块、条索、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既能反映生理功能,又能反映疾病症状。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临床中针对其病症的内外表现结合治则:“温、平、补、泻、汗、和、散、清”八法的应用因人因证施治,务求“尽消其病症、全强其功能“方可达治疗之目的。

整脊推拿,重在项背腰骶  为什么手法施治的重点在项背腰骶部呢?这要从项背腰骶的生理特点和生理功能来阐述了。

项背腰骶的生理特点:其包括整个脊柱及脊柱两侧的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棘上韧带、菱形肌及各肌肉间的筋膜等等,在脊柱的中间是椎管、椎管内是脊髓、脊髓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分布全身。

脊髓和脊神经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极为重要,脊髓共分31个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其中包括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统管全身的感觉和运动,因此通过项背腰骶的推拿可调理头面、胸腹、上下肢及内脏各器官的功能活动。由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科理论可知:脊柱的生理弯曲变化可以引起人体各种的疾病,所以项背腰骶的调理对防治疾病、强健体质、增视明目作用重大。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云:“五脏者,身之强也……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中医学认为:背腰的强衰直接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背部不舒,脏腑疏泻不利,如腰活动不利,肾气也要损伤……由此可以看出祖国传统医学对腰背的重视。

从中医经络学说看背部,经过项背腰骶的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经穴大多是五脏六腑的俞穴,如: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这些俞穴与所对应的脏腑相互影响。中医讲:脊柱属督脉,督脉乃阳脉之海,主要功能是统摄全身阳气及维系人一身之元气。脊椎关节错位会致使总督一身之阳气的督脉不通,经脉气血受阻,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颈椎错位直接导致向头部供血供氧的唯一通道不畅,使头脑五官七窍失养,进而造成耳目失聪,功能降低。反之,整脊推拿使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畅通,督脉清阳之气上升营养头脑则脑清、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则目明。按摩背部可益神壮骨、生髓益脑、健脾强肾、益气生血、濡养筋骨、疏肝利气、养心摄血、调节脊髓大脑及神经中枢,具有平阴阳、行气血、和五脏、养筋壮骨之功。

循经点穴,首要头背五线  基于上述中西医关于脊神经与经脉的理论和我多年手法诊疗之经验:“通头背五道线,通太阳经”必做。不仅如此,在给患者施术时,依点放松之后,从头项到腰骶沿督脉线、华佗夹脊两道线、膀胱经两道线逐一穴位点按揉颤的同时还要从中去体会受术者体质的虚实强弱,气血是否有瘀滞不畅,以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在项背腰骶部进行有针对性地施术。在人体“五线”上施术,还须针对患者的体质突出重点部位和特殊穴位的作用:头部风府、风池、翳风、翳明穴为疏风明目要穴;按摩颈椎和肩背筋肉,多能调理上肢头部不适;背腰点按俞穴可通畅脏腑气血;腰部按摩可调理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可治疗腰腹部许多病症;点揉推擦脊中、肾俞、命门、长强穴有温补肾阳、健脾和胃、扶助正气、散寒止痛的作用;直推督脉有生发元阳、健脾益肾、强化脏腑之功效。人体各部全息穴,包括有:头面部、耳部、手部、足部全息穴、四肢骨侧及第二、第五掌骨侧全息穴,背部督脉与华佗夹脊。全息穴的特点是刺激穴位极其敏感,具有一穴多治之功效。治疗近视应注重各部全息穴,尤其是头面部全息穴和督脉与华佗夹脊的特殊作用。人体共十四条经脉有八条经脉通过头面部,且头面部全息穴也是人体比较敏感的部位之一。督脉起于会阴部尾闾骨端的长强穴,穿脊髓沿椎上行,至枕部下方的风府穴进入脑中,上达头顶,再沿前额下行而止于龈交,本经共二十八穴,主要分布于头、面、颈、背腰骶部的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的病症,以及热胜病侯和本经所过之头、面、项、背、腰、骶等部位之病症。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为诸阳之会(人体七条阳经的交会处),乃一身之重穴,主治五劳七伤、颈项拘急强直不得回顾、肺胀胁满、呕吐上气等。如张仲景云: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晕、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精神病、癫痫、感冒、咽干、咳嗽、发烧、落枕、蕁麻疹、支气管炎、肝炎、遗尿、痔疮、脊椎强直、不育不孕、大小便不通等等。点揉、击打大椎穴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重要作用。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穴,乃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按肩井一穴可通达三条经脉,既泻胃经之积热又疏泄肝气之郁结。正如《幼科铁镜》所云:“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悉气血不周身。”

  心手相应,强化功力按摩  按摩是医者以手代针,以手祛病的一种独特技术,因此客观上对手法的要求较为严格。从一般意义上讲,按摩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更要有一定的“深透”力。但要真正达到“深透”力感,并非朝夕之功。古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按摩手法的掌握也是一样。对于一个按摩师来讲,固然有必要学习、掌握各具特色的手法技巧,但笔者认为仅是掌握各种按摩手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仅是一种外在技巧形式,为什么在临床中同样的手法(形式)会产生明显与不明显的效果呢?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按摩师所讲的“功力”问题。如果一个按摩师掌握了多种纯熟的手法技巧,又有较深厚的功力,那么就会产生“深透”的按摩效果,达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较高境界。

  “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所要求的内在功力和外在技法的高度统一,是“形神合一”的手法表现形式。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用“心”去领悟的。如何领悟“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内在真谛,我认为除了“悟”性好以外,就是个“练”字。一个好的按摩医师必然十分注重自身“功力”的修炼,不断积累施术的内功基础,坚持练武功或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使自身元气充盈、精力旺盛,这样施术的结果就会产生较好的神效。练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练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混圆桩、以及少林内功的一指禅、鹰爪力,霸王举鼎、铁牛耕地等。

除了练长功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给病人施术时要心平气和、精神集中、专注,要用“心”、“神”、“意”去引导自己的手法,意念随手而动,要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力透病所;并做到“手摸心会,心中有数,手下亦明”,如此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各家各流派的推拿按摩手法多种多样。就“按摩”两字而言,“按”是一切手法治疗基础,因为凡是接触性手法治疗操作,着力点都离不开“按”。“摩”是诊断,在词典中有“观摩”“揣摩”……之词,古人解释:“相观而善之谓摩”。因此“摩”就是用大脑去思考、分析、研究。中医传统的“三部九侯”的脉诊法则是“按”中有“摩”。从此意义上讲,现代医学的触诊、叩诊、压诊也系“按摩”一形式。

  正骨按摩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正骨心法》所讲:“大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素知其体相,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离而复合,或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缺,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拳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本人认为手法要不拘一格,要不断审“摩”症状,“按而导之,摩而揣之”,手法适度得当,手力适量,轻重缓急,刚柔相济,以四两拨千斤之精巧之力深透病所。

总之,点穴按摩正骨手法的效果是通过:力、功或能及信息的综合作用来改变人体的病理和生理,进而帮助患者达到病祛身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