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帆:关于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思考

 昵称2687579 2011-05-10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教授


  中国收入分配的制度性调整已开始


  4亿5000万,100年基本没有增长,1959年增加到6亿多。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10年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大量农民进城变为工人,这是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以后人口继续增长,计划经济限制农民进城,过剩劳动力积压在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农民进城做工但不解决户口,家属不能进城,数亿农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成本被认为压低,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扩张,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现在农民工的待遇要全面改善,不仅是社会和政府关心的福利问题,本身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1997年城市农民工3900万,2005年13000万,2009年15000万。2004年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务市场价格猛增,说明劳动力供给有不足迹象。近几年农村和中西部的发展了,许多农民就不出来打工。新一代农民工对生活和工资要求比较高,可利用手机谈判。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农民工工资是要涨的。随着物价的上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要随之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是要逐年降低的,而工资和物价是要逐年上升的。在改善收入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关键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真正改善,提高效率,以免陷入停滞膨胀的陷阱。


  改革开放初期所遵循的“效率第一,兼顾公平”原则,是针对计划经济平均主义提出的,只具有阶段性意义。在市场经济基本确立以后,我国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就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在首位。所谓让少数人先富,带动大多数人后富,没有达到目的。我们低估了资本造就两极分化的力量,低估了资本与权力结合力量。先富者形成了利益集团,抵制社会公平政策的出台,把改革变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发展下去,中国将出现两极分化,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则,影响社会稳定,内需也不能启动。富人边际投资倾向高,穷人边际消费倾向高,新增加的收人,富人用于投资,穷人用于消费。因此制度性地进行收入分配调整,就成为下一阶段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个税免征额调至3000元,即将出台的大范围涨工资方案,说明收入分配调整不限于再分配,且深入到初次分配。再分配是指对富人征收遗产税所得税,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扶助穷人,建设社会公共设施;还有一种办法是鼓励捐赠,捐赠者免税。初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立法等手段强制规定工资水平,包括保障最低工资,全面提高工资标准,实际是把工资与物价挂钩,保障实际工资逐年提高,至少不降低,在物价快速上升的年代,往往被迫如此,这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事业单位的微观行为。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政府对大多数低收入者让利,提高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这是改革深化的表现,从经济到社会,涉及全社会的利益格局调整。


  ,现在已有满意归宿。 问题在于30年以后问题的恶化。广州开发区有一家台湾商人开办电脑笔记本厂家,比手表具有上千倍增加值,但装配工的工资增加没有超过物价增加的幅度,就是说实际工资20年没有提高,增加的财富基本被发明者,技术管理人员和投资者所攫取。 这样的分配格局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上万装配工所做的仍是简单劳动,其熟练程度还不如装配手表,除非找不到装配工人,工资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值得欣慰的是,电脑工厂比30年前的手表工厂多了上千名技术工人,他们是国内培养的大中专生,工资比农民工高一倍,但比起国际水平,差距还要大。这说明提高劳动者工资,其前提之一是提高其熟练程度,特别是提高技术水平。有人说,提高劳动工资会降低中国国际竞争力,这是把比较利益静态化得出的错误结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创新来提高的。中国不能停留在以简单劳动力的低工资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大学生比起农民工,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科技人员竞争力更强,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比农民工大得多,工资收入比国际水平差距更大。关键在于我们要进行民族产业升级,才能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我们在前一阶段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误导,幻想长期依靠外国资本进行科技创新,依靠劳动密集型出口拉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科技进步速度。无论在价值创造还是价值分配上,我们都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劳动者收入不能提高的深层次原因。可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对劳动者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二是尽快进行产业升级,使中国人参与更多的价值创造,这才能在价值的分配中得到更大的份额。民工荒是提高劳动者工资的客观基础 新自由主义一贯反对政府干预,主张市场调节。我们退一步讲即使政府不干预,市场供求关系也已出现有利于劳动者的转变。 前30年的低工资,劳动密集型出口战略是建立在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前提上的。人们没想到的是,6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30年来20%的出口增长,可消化4亿过剩农村劳动力。 1840年中国人口是4亿,1949年人口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才能提高工资


  贫富差距是全球性的问题,原因及其复杂,必须采取综合对策,进行长期努力。限制腐败是第一要务。第二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1985年我考察过蛇口三洋电子手表厂,数百名女工在电子手表装配线上拼命工作12---15小时;吃住条件很差,月收入包括加班的双工资在内不超过700元。长期批判资本主义的国内舆论,把它和《野麦岭》包身工联系起来。这一段资本原始积累难以避免,农村过剩人口毕竟变成了工人。蛇口工业区为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相信这第一代走出山沟接受工业文明熏陶的年轻农民,现在已有满意归宿。


  问题在于30年以后问题的恶化。广州开发区有一家台湾商人开办电脑笔记本厂家,比手表具有上千倍增加值,但装配工的工资增加没有超过物价增加的幅度,就是说实际工资20年没有提高,增加的财富基本被发明者,技术管理人员和投资者所攫取。


  这样的分配格局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上万装配工所做的仍是简单劳动,其熟练程度还不如装配手表,除非找不到装配工人,工资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值得欣慰的是,电脑工厂比30年前的手表工厂多了上千名技术工人,他们是国内培养的大中专生,工资比农民工高一倍,但比起国际水平,差距还要大。这说明提高劳动者工资,其前提之一是提高其熟练程度,特别是提高技术水平。


  有人说,提高劳动工资会降低中国国际竞争力,这是把比较利益静态化得出的错误结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创新来提高的。中国不能停留在以简单劳动力的低工资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大学生比起农民工,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科技人员竞争力更强,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比农民工大得多,工资收入比国际水平差距更大。关键在于我们要进行民族产业升级,才能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


  我们在前一阶段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误导,幻想长期依靠外国资本进行科技创新,依靠劳动密集型出口拉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科技进步速度。无论在价值创造还是价值分配上,我们都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劳动者收入不能提高的深层次原因。


  可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对劳动者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二是尽快进行产业升级,使中国人参与更多的价值创造,这才能在价值的分配中得到更大的份额。


 
  4亿5000万,100年基本没有增长,1959年增加到6亿多。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10年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大量农民进城变为工人,这是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以后人口继续增长,计划经济限制农民进城,过剩劳动力积压在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农民进城做工但不解决户口,家属不能进城,数亿农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成本被认为压低,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扩张,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现在农民工的待遇要全面改善,不仅是社会和政府关心的福利问题,本身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1997年城市农民工3900万,2005年13000万,2009年15000万。2004年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务市场价格猛增,说明劳动力供给有不足迹象。近几年农村和中西部的发展了,许多农民就不出来打工。新一代农民工对生活和工资要求比较高,可利用手机谈判。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农民工工资是要涨的。随着物价的上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要随之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是要逐年降低的,而工资和物价是要逐年上升的。在改善收入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关键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真正改善,提高效率,以免陷入停滞膨胀的陷阱。


  民工荒是提高劳动者工资的客观基础


  新自由主义一贯反对政府干预,主张市场调节。我们退一步讲即使政府不干预,市场供求关系也已出现有利于劳动者的转变。


  前30年的低工资,劳动密集型出口战略是建立在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前提上的。人们没想到的是,6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30年来20%的出口增长,可消化4亿过剩农村劳动力。


  1840年中国人口是4亿,1949年人口是4亿5000万,100年基本没有增长,1959年增加到6亿多。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10年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大量农民进城变为工人,这是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以后人口继续增长,计划经济限制农民进城,过剩劳动力积压在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农民进城做工但不解决户口,家属不能进城,数亿农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成本被认为压低,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扩张,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现在农民工的待遇要全面改善,不仅是社会和政府关心的福利问题,本身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1997年城市农民工3900万,2005年13000万,2009年15000万。2004年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务市场价格猛增,说明劳动力供给有不足迹象。近几年农村和中西部的发展了,许多农民就不出来打工。新一代农民工对生活和工资要求比较高,可利用手机谈判。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


  4亿5000万,100年基本没有增长,1959年增加到6亿多。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10年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大量农民进城变为工人,这是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以后人口继续增长,计划经济限制农民进城,过剩劳动力积压在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农民进城做工但不解决户口,家属不能进城,数亿农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成本被认为压低,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扩张,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现在农民工的待遇要全面改善,不仅是社会和政府关心的福利问题,本身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1997年城市农民工3900万,2005年13000万,2009年15000万。2004年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务市场价格猛增,说明劳动力供给有不足迹象。近几年农村和中西部的发展了,许多农民就不出来打工。新一代农民工对生活和工资要求比较高,可利用手机谈判。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农民工工资是要涨的。随着物价的上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要随之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是要逐年降低的,而工资和物价是要逐年上升的。在改善收入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关键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真正改善,提高效率,以免陷入停滞膨胀的陷阱。


  农民工工资是要涨的。


  随着物价的上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要随之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是要逐年降低的,而工资和物价是要逐年上升的。在改善收入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关键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真正改善,提高效率,以免陷入停滞膨胀的陷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