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世纪高校音乐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等基本素质

 my1234y 2011-05-10
 摘要:合格的高校音乐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不仅仅限于此,“多元”还包括很多方面,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师,多元化素质,文化底蕴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21世纪高校音乐教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又赋予了这个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师以新的任务和使命,推动并促进其不断地向全新的方向迈进。随着社会各界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加深,对音乐素质的培养越来越支持,这个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愈来愈重。我们教授的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使他们用音乐影响下一代,使下一代能够茁壮成长。为此,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思考———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音乐教师?当今社会,无论哪行哪业只懂一两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音乐教师更需要具备多重能力和多重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下面对高校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作分析,以使其进一步完善。

    一、先进的科学理念和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

    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从观念的现代化开始。教育观念包含很多方面,如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功能等。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实,在我国的主要教育改革中,基本观念发生过两次变化:一次是从灌输式教育转变成园丁式教育;一次是从园丁式教育转变为交流式教育。社会音乐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音响制品的空前传播成为可能。因为这种变化,音乐教师在上个世纪初所处的那种垄断音乐资源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逆转,那种学生只有到音乐教室才能听到音乐的现象再也不存在了,现在的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之前,不仅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音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趣味和修养。音乐教师必须意识到音乐教学的使命必须发生变化: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和学生对话和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仅就这一点而言,灌输式和园丁式的教育观都不足以为音乐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树立交流式的音乐教育观念,教师才能使自己的音乐世界与学生的音乐世界碰撞、交融,创造新世纪的音乐世界。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是为师之道的根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很可能会给学生以难忘的印象,会对他们产生无法估量的思想道德教化作用。这种影响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其区别在于教师本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优劣。音乐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教师”,而后才是“音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音乐教师更是如此。音乐教师的审美观首先要符合一个教师的道德审美标准,包括教师的着装打扮、语言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音乐是艺术,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在音乐课堂上不仅仅涉及音乐,还关联到更多的学科,比如绘画、舞蹈、文学、戏剧、历史、地理等。音乐有色彩和明暗,绘画、诗歌中也讲究节奏与韵律,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历史的背景,有地域的区别,等等,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具备广泛的文化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如果缺乏各门相关学科的素养,就必然很难满足和完成对于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会影响教学。我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在听完《梁祝》中“长亭惜别”这段音乐后,老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这段音乐感觉,有个学生就用了李清照的一首词来描绘自己听后的感受,老师听后很高兴,就问:是谁的诗?请再说一遍。老师的这种兴奋让学生感到很失望,同学们都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而且都能背下来,但是老师并不太清楚,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的文学素养很低。这里所说的文化素养不是要求你很深入地研究其文化艺术的内涵和深邃,但一般常识性的东西一定要知道。老师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就会在上课时海阔天空、得心应手。我国教育家李叔同从小多才多艺,后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但他的文学功底也很令人钦佩,所以,他曾在浙江师范教学期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那个“艺术课程”不被重视的年代,李叔同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教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也教会了我们,教师一定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三、扎实的专业功底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边说边练才是真把式。高校音乐教师没有一门拿得出手的真功夫是不配做教师的。扎实的基本功会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和科研成果。试想,没有认真弹过某个作品,就像没读过文章就去谈其写得好坏一样,那就是无稽之谈,无实质性意义。当然,我所说的专业功底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还有与之相关的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等,都是需要过硬的能力,才能够适应这份工作。教师要将自己所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教师的组织、诱导、平等参与、与学生交流等都要依靠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语言需要科学、准确、简洁、鲜明和生动。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以外,更应该具备语言的艺术魅力。课堂气氛是教师制造的,这个制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音乐老师要善于用语言表情达意,在音乐课上要善于用极富魅力的语言吸引孩子们,抓住他们的心。因此,我认为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应算作基本功的一种。

    四、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蜕变

    以上三点是很多人老话长谈的问题,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是音乐教育发展的硬道理。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但必须接受实践的不断检验。在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起点和终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性作用;理论是实践的总结与提炼,是进一步指导我们实践的思想路线,理论为实践服务,为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次来到首师大进一步学习,我深有体会的是,我们这些工作过又重新来上学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空前高涨,比读本科时更知道要学些什么和怎么去学,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我们知道过去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什么能用上,什么用得比较少,什么该加强,什么该交流,什么是学术空白,等等,心中的许多不解和疑虑也在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解开,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理论。当我们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时就会更加大胆地创新和丰富教学。前一段时间,我们听了大四学生的试讲,觉得他们的唯一遗憾是不知怎样把满肚子的理论知识掏给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我们则因为长时间远离学校和书本,表达不够科学和具体。记得有一次和同班同学探讨问题音乐,我对“歌词”是否属于音乐这一问题感到不解,去询问主修声乐的同学,她们只是说属于,但说不出任何理由,毫无说服力,最后我在上课听讲和翻阅资料才了解到歌词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属于音乐。因此,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只有实践没理论也是行不通的。音乐教师必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