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思维场”论

 云中漫步XQ 2011-05-11

“写作思维场”论

杨文丰

                

 

 

             ( 载“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术研究》杂志 )

 

 

 当今的写作思维研究,将人类复杂整体联系的写作思维分解为单个的或部分的写作思维来认识。这是敲碎圆镜的方法。笔者认为,客观的研究,应该把写作思维视作一个完整的圆镜系统,从场论的视角进行考察。

 

   1 

 

  确立写作思维场的依据是什么?“场”原是物理学概念,是指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把思维确定为:人脑对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这种反映是和人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及其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写作是写作主体按照写作思维进行的系统活动,是写作主体各种思维相互作用及其定向运动的活动。我国知名的思维学学者陶同教授指出:“主体大脑贮存的种种信息是通过生理的物质和能围绕统一的思维线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脑中任何一思维的闪现都是思维场中种种因素共时性具体来说,写作思维活动中主要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一是思维与知识、经验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写作是创造性活动,写作思维必然会涉及主体所掌握的知识及写作经验,也得考虑与当时已有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手法和途径去实现等等。二是写作思维与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写作活动是多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其间,至少有两种以上思维会发生相互作用。三是新信息进入思维领域之后,即使不是和所有思维起相互作用,也会与至少一种思维产生相互作用,如对其接纳或拒绝,限制或交流,左右或利用等。四是任何写作新思维都产生于或离不开各种相互依存的思维群整体,因为,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指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这就是场论的基本主张。”

 

  写作思维场也有这些基本特征。首先,写作思维场存在于大脑这一空间区域;其次,写作思维场内各思维之间,思维与知识、经验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和交融等作用;其三,写作思维场也存在着能量、动量和质量,写成的文字是它们转化为实物的标志。写作思维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写作主体的表现得到形象的昭示,如,诗人写诗时的迷狂、激动、速度及顺畅程度等,便是写作思维场能量大小的表现。物理场中的动量与速度有关,其方向就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写作思维场是具有思维流向和思维速度的场。写作思维场的流向,即是思维的指向,思维的速度则表现为写作思维的效率。写作思维场的质量,可看作是写作思维场效应的质量,它也可外化为写作的质量。

 

 确立写作思维场,并不否认个体思维对写作活动的影响,而是将写作活动中的各种思维置于一个客观上存在相互作用的综合环境,即场之系统中去考察。在写作思维场这个系统中,若没有个体思维的作用,也就没有各个体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也就没有了超个体的整体写作思维场了。

 

 2 

 

 写作思维场,是各种思维、信息以写作为目标指向,共时空性地产生相互作用、整合,从而产生出整体效应的动态功能系统。写作思维场以场的形态存在,是由基础与信息场、发散思维场和收敛思维场三个子场构成的复合场。各子场由本身的构成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各子场的内涵及与写作思维场的关系如下:

 

  基础与信息场主要由写作主体的资质禀赋、观察力、兴趣、情绪、意志、气质、生活经历以及知识等要素构成。知识隶属于信息。其中知识又是一个由经验、理论和方法构成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的体系。师承关系等也归入这一体系。写作主体的知识结构,作为中介,对写作思维场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指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缺乏与写作指向有关的知识,等于缺乏思维的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使思维继续进行;反之,知识越丰富,思路就越灵活,判断也就越准确。可见,知识又是使写作思维场有序性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情绪则可以通过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写作。“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能够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事物,容易记住。情绪愈丰富,写作思维场中的想像就愈活跃。基础与信息场基于本身各构成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呈现动态变化性。写作主体在时间序列中因受时代氛围、教育等的影响,会推动基础与信息场的重塑。基础与信息场和写作思维场及其他子场之间,亦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动态变化,在动态变化中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

 

  基础与信息场对写作思维场的贡献主要是基础作用,而要使写作思维灵活,新思想层出不穷,则不得不依赖于发散思维场。发散思维又名辐射型思维,它围绕某个问题沿多个方向想开去,以求寻找尽量多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或新方案。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像、联想、灵感、直觉、假说等它们是发散思维场的构成因素,互相作用、影响、交融。一个写作题材进入写作思维场,写作主体为了确定是否值得写,它既可产生直觉判断,也可产生假说或想像活动;假说之中又同时有想像和直觉在相互作用。正是这些发散思维方法的相互作用、影响和交融,构成了发散思维场。发散思维场根据各构成因素的动态变化和运动,构成了自身的内部运动。发散思维场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皆体现在所产生的思路上。发散思维场最大的特点和功能在于善于冲破思维定势,能积极、主动地开拓出新思路

 

 收敛思维场由各收敛思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产生。常见的收敛思维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等。收敛思维是纯理性思维,它的产生必须以发散思维为前提。有了发散思维提出的诸多新思想、思路,收敛思维场才可进行扬弃、评价、选择、提炼、组织和确认。

 

 复合型的写作思维场中的三个子场,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其相互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发散思维场 → ←收敛思维场

↓ ↑           ↑ ↓

基 础 与 信 息 场

 

 基础与信息场既为发散思维场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收敛思维场的决策预备了信息等水准和条件,起着基础场的作用;发散思维场既是收敛思维场的前提,也对其他两子场起到影响、促进等作用。发散思维场起着“思维发生器”的作用;收敛思维场既是写作思维场的“决策机关”,也对其他两个子场起到影响、促进等作用。三个子场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不仅构成了写作思维场,也促进着写作思维场的演化,并产生出场效应。

 

  3 

 

 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就产生了。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意为文。“为文”是指写作思维场以成文为根本指向、目标或结果,还需考虑不同文体的规范体式。“立意”即确立为文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向,以及选字、组句、构段、结篇的指导思想。文意的隐显、朦胧、深刻、肤浅等,皆由写作思维场的立意倾向决定。意是写作的前提,通过字句而得以表现。同时,立意也对写作思维场运行起到一定的引发导向作用。朱光潜先生就曾在《作文与运思》一文说道:“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我有时把一段话预先想好,可是把它写下来时,新的意思常源源而来。”

 

 ()整体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思维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整体效应的结果,而整体效应得靠各子系统或各思维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任何单一思维方式(比如想像),都是受思维场中其他思维的作用才能产生。当然,其间有的作用可能转化了,有的也可能中途消失了。二是写作思维场的所有作用均发生在同一相关的空间区域,即因而富有空间整体性,这是必然的。三是写作思维场中的各种相互联系和作用,“具有时间整体性,即在系统整体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的每一步都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

 

 ()能动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能动性,是指促使写作主体进行写作的思维、写作以及对生理反应产生影响的能力和作用。能动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内部各因素、各子场之间,存在着不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促使着写作思维场的演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些外因通过内因也对写作思维场产生作用,共同构成了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与立意为文相关,它使主体对所写的作品具有总体构想和实施步骤。二是使写作呈现主动创造性。写作主体面对的写作题材、词语很多,主动地根据最有利于表达写作的中心和文体的需求,做出主动的选择、改造和创造。   三是使写作对写作主体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科学事实已经证明,人的心理,一方面依赖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对于写作主体来说,“脑越用越灵”是合乎规律的。

 

 ()混沌性。在混沌学者看来,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三体相互作用就会进入混沌。“混沌状态,即宏观混乱、微观有序的状态。所以混沌亦不是一片混乱,而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是乱中有治,是决定论系统当中自身产生出来的随机性。”(潘柄至,杨辉:《论混沌思维》,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7(9))。对混沌的描述,学界尚未统一,常见的涉及有序与无序、稳定与非稳定、完全性与非完全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方面。有的学者已发现了非线性系统由有序向混沌转化的常数为4669 201 609 0。写作思维场作为系统,也同样存在着混沌性,对写作思维场来说,混沌的主要表现有:整个写作思维场中各子场皆有许多因素、规律在其中起作用,它们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纵横交错,造成了整体无规律或失向性状态;写作思维场中此部分状态有序,另一部分却无序,有序与无序共存互扰,又倾向妥协。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如何写有基本倾向,而对文章的局部如何写尚未明晰,或局部如何写明晰,整体如何写尚不明晰,等等。混沌状态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这就是“蝴蝶效应”: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使下个月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为之改观。写作思维场效应中确实是存在蝴蝶效应的:一篇散文作品,开篇首句文字高雅或粗犷,影响所至,可使整篇文字风格皆高雅或粗犷

 

 ()跃迁性。跃迁性是指写作思维场从常态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跳跃到高级态或极态状态的特征。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表现为直觉和灵感。在写作中,直觉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思维场在一瞬间便判断、理解、把握和领悟出并非刻意追求过的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做出主观结论的场效应。当写作对象与写作主体的内在信息“碰撞”时,便可跳过逻辑推理,立即产生“共鸣”和“理解”,使写作思维场直接跃迁到直觉状态。而灵感的出现,同样没有经过正常的逻辑推理。灵感是写作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高度清晰、敏锐而异常积极地涌现,并与相关的信息实现最佳妙的融合,指向性创造能力突然跃迁到高级态或超常态时的心理状态。灵感是写作思维场中各因素之协同性突然跃迁,创造能力瞬间达到超常发挥,可一气呵成作品或克服创作难关时的场效应。直觉和灵感,绝非个别思维因素的行为,而是整个写作思维场非逻辑性的总体效应。直觉和灵感作为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效应,说明写作思维场作为非线性系统,在发生演化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渐变的同时,同样存在着突变。这是写作思维场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跳跃和间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