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肾阳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1-05-11
 
  脾肾阳虚感冒治则为温补脾肾,解表散寒。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再造散 本方原为阳虚不能作汗的外感证而设,随后沿为阳虚感冒的代表方剂之一。方中人参、黄芪温补脾胃之气;附子峻扶脾肾之阳;羌活、防风、川芎、细辛发散在表之风寒;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为桂枝汤方药,有调和营卫,解表祛邪的功能。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脾肾,散寒解表的作用。夏日遇此证,可加知母、石膏,冬日不必加。
      (2)真武汤 本方是《伤寒论》中温阳(脾与肾)化水的代表方剂。虽然论中原文并未点明治疗阳虚感冒,但分析论中有关条文并结合临床实践,真武汤证的典型反应应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外感病汗出不解,仍发热,出现阳虚水泛之征;②肾阳虚复感外邪,水气四溢;③素有脾肾阳虚,外感风寒,出现水湿停泛胃肠之征;④心阳不足复受外邪,出现水气凌心之征。由此可见,脾肾阳虚感冒用真武汤治疗是无庸置疑的,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为君;生姜温阳行水散寒为臣;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使寒水从下消散,芍药和营。全方共奏温阳固卫,温肾逐寒,健脾利水之功。
      本方所治疗之感冒,应当是阳气虚弱无力抗邪外出的证候。其表现为虽发热而恶寒重,口虽渴而喜热饮,脉虽浮而无根。多见于老人或小儿。用之得当,确有转危为安的明显疗效。
      (3)脾肾俱寒挟感方 本方是清代医家吴坤安“少阴新法”之一。“凡看伤寒热病,诊得六脉沉细,似寐非寐,皆属少阴见象。……如兼泄泻,邪在脾肾之间。”(见《伤寒指掌•少阴新法》)方中以干姜温阳散寒为君药,桂枝、紫苏辛温解表为臣药,佐以广皮、厚朴、山药、焦曲、茯苓健脾理气化湿,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味配伍,具有温阳散寒、健脾、解表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俱寒挟感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大便泄泻,苔白舌嫩,而兼少阴脉症者。
 
脾肾阳虚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以先天生后天,以后天养先天。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造成脾肾两虚。命门不足必致脾阳失运,脾阳失运又可导致命火虚衰,二者形影相随,相辅相成。可见脾肾二脏乃人身之本源,根深而枝茂,源涸而流竭,故保护脾肾为养生寿老的第一要务。脾肾阳气素虚者最易招致外邪侵袭,一旦感受风寒,就非一般感冒证候那样容易治疗。若每用通常解表剂,则表气愈疏而卫愈不固,病无终了。而单纯温补,恐阳气未复,风寒已乘虚入内。必须温阳与解表之法共进,方能速散风寒。既能温补脾肾又能疏散风寒者,唯《伤寒论》中的真武汤独具此功。脾肾阳虚外感,温阳重于解表。若舍阳气于不顾,任其发散,轻者病情缠绵,迁延不已;重者阳气暴脱,难以挽救。

      外证解后,保养阳气,使其渐复,十分重要。简易有效的方法是自我按摩、气功导引与饮食调养。坚持不懈,定可逐步康复。
 
脾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肾阴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苏叶防风煎汤送服人参鹿茸丸 人参鹿茸丸是培补脾肾、温阳益气、填精益髓的成药。方中人参、黄芪、鹿茸、巴戟天温补脾肾为君药;冬虫夏草、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龙眼肉、当归、杜仲、茯苓温肾纳气,健脾养血为臣;另有牛膝引诸药偏走下焦,并能强健筋骨,香附行气解郁,黄柏苦寒坚阴,抑制诸药过于温燥,共为佐使药。本方适应证为:神疲困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子宫寒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等。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可使风寒得解,脾肾得补,虚寒得温,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

      (2)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建参片 建参片具有温肾暖脾,益气活血的功效。方中附子温肾,干姜暖脾,party参、炙甘草补气,川芎、桂枝温通血脉。原方治疗因脾肾阳虚,气虚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凡有此疾而感受风寒者,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既可缓解心律失常宿疾,又可外解风寒卒疾,可谓一举两得。
      (3)荆芥防风煎汤送服桂附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炮干姜、炒白术温脾阳,party参、炙甘草补益中气,中阳得温,斡旋四旁。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卧者,为首选之品。此类病人易患感冒,误用辛凉解表药必引邪入内。选用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煎汤徐徐服下,并服适量桂附理中丸,使通体皆温,风寒外解,脾肾之阳亦得到一定温补。
 
脾肾阳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脾肾阳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桂浆粥 肉桂2~3克,粳米30~60克,红糖适量。
      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桂枝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早晚各服1次,温热食之。
      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脉的功效。粳米健脾胃,红糖暖中。本粥对于脾肾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四肢发凉,大便稀薄,阳萎及妇人虚寒性痛经,有温阳活血作用。对脾肾阳虚所致的感冒,有轻度发汗作用。
      (2)苁蓉羊肉粥 肉苁蓉10~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
      分别将肉苁蓉、精羊肉洗净后细切,先用砂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入细盐、生姜、葱白煮为稀粥。
      肉苁蓉甘咸性温无毒,有“沙漠人参”之称。是益肾壮阳,温补下元之佳品,同羊肉、粳米、葱、姜作粥,更能温脾。且葱、姜还有温分肉、散风寒的作用。故于脾肾阳虚感冒适宜。
      (3)炖狗肉 黄狗肉500~1000克,八角、小茴、桂皮、草果、生姜、盐适量。将狗肉切块,加入调料炖熟食用。
      狗肉补肾温脾胃,八角等调料均为温热之品。诸味合用,补益肾阳,温健脾胃。于老年脾肾阳虚者尤宜。感受风寒者,可于调料中加入大葱、芫荽,以助辛温解表。
      (4)羊蓉薤白粥 羊肾1对,肉苁蓉30克,薤白7茎,葱白3节,粳米60克。
      将羊肾去筋膜,切成片,肉苁蓉洗净切细,与薤白、葱白、粳米同煮成粥。此药粥有温脾肾之阳及疏散风寒作用,能预防和治疗脾肾阳虚感冒。
 
脾肾阳虚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脾肾阳虚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合谷、迎香、足三里、脾俞、肾俞。
      手法:风池、大椎、合谷、迎香,用泻法。足三里、脾俞、肾俞、用补法,加灸。
      (2)按摩疗法
      取穴:双风池、双迎香、双足三里、双肾俞。
      手法:①用双大拇指按揉风池穴1~5分钟,1日3次。有祛风散寒作用。
      ②用双手中指腹部轻按迎香穴,沿鼻旁向上,经前额、太阳穴处而下,回到迎香穴为一次,如此36次,每日2~3次。与风池穴配合,可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
      ③用双手拇指轻揉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1日3次。可起到健脾强身效果。
      ④以双手搓热放在两腰部,轻揉按摩;或用两手叉腰,大拇指按在肾俞穴上,轻揉按摩2~5分钟。有温补肾阳、壮腰强身作用。
      (3)自疗导引术
      将两手搓至极热时,在脸部摩擦(包括额、眉骨、眼角、两耳、以及鼻孔两侧等部位),及颈项两侧部位,一直摩擦至全部发热后乃止。旋即利用自己之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捏紧两鼻孔,停止不动(即既不呼气,亦不吸气,静止不动而已)。只将两眼球用力向左右摆动,一直至视力紊乱,泪水欲滴出之情况下而后止。旋即放松鼻孔,同时开口尽量吐气,并自然调息之。如此连续施行至三五次后,感冒症状即可消退。
      此术如能在寒冬季节施行,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4)贴敷疗法
      ①脾肾双补膏 苍术、熟地各500克,五味子、茯苓各250克,干姜32克,川椒15克。
      麻油熬,黄丹收。
      贴于肾俞与脾俞穴处。本方补益脾肾阳气,有强腰健身、预防感冒作用。
      ②补益元气膏 牛肚1个,黄芪300克,party参、生白术、当归各200克,茯苓、五味子、益智仁、补骨脂、胡桃肉、陈皮、肉桂、甘草各20克,砂仁,木香各22克,干姜15克,大枣10枚。
      先煮牛肚,去渣,后入余药,麻油熬,黄丹收。
      贴于膻中或脐下气海。
      本方药物较多,但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膻中为八会穴中气会之处,脐下气海为元气贮存处。贴敷二穴,温补元气力量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