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法制史表格速记(未完)

 昵称6932488 2011-05-11
中国法制史表格速记
社会类型 内容\朝代 指导思想 立法概况 主要内容 司法制度 审判制度 备注
刑事方面 民事方面 行政立法 经济立法 司法机构及法律特点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因 刑罚 主要犯罪 所有权 婚姻及家庭继承 行政体制 管理制度 监察制度 土地赋税 专卖法 市舶制度及其他 
选任与致仕 考课
奴隶社会 夏(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六世纪) 奉天罚罪 ①氏族纽带更强②部落首领权威加强③原始的礼由习惯变为法④刑起于兵   禹刑 \\                     啬夫\圜土\夏台   ①禹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②昏是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③墨是指贪得无厌、败坏宫纪④贼是指肆无忌惮地杀人
商(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 ①率民以事神②以天命祖命宣布王命   ①假托神意压服臣民②严惩违抗王命的行为 ①五刑即禹刑②酷刑如断手\活埋\\孥戮\炮烙\\                            
西周\前十六世纪至前770 ①敬天保民\明德慎罚②亲亲\尊尊   ①因地因时制宜②区分过犯与累犯、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③严惩犯上作乱、杀人越货④严谨错杀无辜 ①九刑(即原五刑上加鞭、扑、流、赎)②死刑还有斩、杀、脖、辜等形式     ①质,即买卖奴隶,牛马使用较长的契约;剂,即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较短的契约②傅,即债券;别,债券一分为二即为别 ①采用父权家长制②同姓不婚③六礼,七出,三不去④嫡长子继承         井田制     周王,大司寇,小司寇,乡士遂士 ①区分狱讼②重视证据,主要是盟誓,傅别③五听④秋冬执行死刑 ①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②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③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④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⑤《法经》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也称“六法”
春秋\770年至前476 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②法者,编者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③行刑,重其轻者 ①郑国铸刑鼎和竹刑②晋国被庐之法常法和刑书③楚国仆区法和茆门法 以律代法           ㈠剥夺旧贵族特权①废除世卿世禄制②奖励军功㈡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井田制,发展农业生产①奖励从事农业生产②颁发分户令       推行法治,执法为别亲疏
封建社会 战国\475年至前221 ①魏国的法经②楚国的吴起变法③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①法令由一统②事皆决于法③以刑杀为威 ①简公初租禾法令②献公止从死法令③孝公秦律,垦草令,为田开阡陌令,分户令④秦始皇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⑤法律形式有:律,令,式,法律答问,廷行事,程,课 ①责任年龄: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②区分有无犯罪意识③区分故意与过失,即端与不端④并合论罪⑤共犯加重⑥自首减刑⑦诬告反坐

㈠死刑①具五刑②族诛③枭首④弃市㈡肉刑㈢作刑,即劳役刑①城旦舂②鬼薪、白粲③司寇、作如司寇④罚作、复作㈣迁㈤赀㈥谇、籍没、赎
①不敬皇帝罪②诽谤与妖言罪③盗窃罪④贼杀伤罪⑤盗徙封罪,即偷偷移动田界标志⑥以古非今罪⑦妄言罪⑧非所宜言罪⑨投书罪⑩乏徭罪 ①按爵秩占有田宅②田界以封为标志,以埒连封③奴隶属于所有权客体,是动产 ①买卖契约②借贷契约,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可以劳役抵偿③雇佣契约④租借契约 ①无良贱身份地位的限制②不得与他人之逃亡妻为婚③歧视赘婿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③全国设四十个郡,郡守管民政,郡尉管武事,郡监直属于御史中丞,负责监察④郡下设县、道;县有县令、县丞、县尉;道的长官为啬夫⑤沿道路每十里为一亭⑥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㈠任官标准①五善五失②明悉法律令㈡任官限制①不准任用废官②官吏必须正式任命才能到任行使职权③长吏调任不得带走原属佐吏㈢选任方式①荐举,对有德行财产者②征召,对有名望者③任子,对二千石以上官吏者 ①定期考课②不定期考课 ㈠中央设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并与侍御史、监察御史监察中央地方官吏㈡地方设郡监,直属于御史中丞,监察郡守、郡尉等地方官吏 ㈠关于自然保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然生态的规律,采取周密的保护措施,通过法律令加以保护,如《田律》㈡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各级官吏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并通过法律对具体措施加以规定,如《田律》㈢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通过法律令保证产品质量和数量,如《工律》规定:“产品规格要一致,生产的器物须有制作官署名或者工匠名;同时还建立生产责任制和产品检查评比制度,以质量的评比作为奖惩标准。另外还规定了完成生产定额的标准㈣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要求买卖须标明价格和作出要式行为,另外还统一度量衡,如1石=120斤,1斤=16两 ㈠司法机构①中央由廷尉和御史大夫组成②地方由郡守、郡令兼理,郡守下设辞曹掾史和决曹掾史;县设辞曹掾史和狱掾;乡、亭设有秩、啬夫㈡法律特点①对奴隶制剥削制度仍加以保护②继续实行轻罪重罚③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 ㈠诉讼形式有官吏和一般平民㈡诉讼程序①辞者辞廷,即诉讼者要到郡县廷起诉②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③缚诣告,即扭送犯罪人④爰书,即调查或者勘验笔录⑤封守,即查封㈢审判程序①听取当事人口供②根据口供中的矛盾之处和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诘问③对多次改变口供、不老实认罪者施加刑讯④审讯效果分为上下败三类⑤审讯后作出判决并读鞠,如称冤可乞鞠 ㈠九卿①奉常掌皇帝祭宗庙,司礼仪②郎中令负责宫廷警卫③卫尉统率卫士负责皇城警卫④太仆管理皇帝车马和马政,为皇帝驾车⑤廷尉负责司法审判⑥典客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⑦宗正掌皇帝亲属事务⑧治粟内史掌管全国农田谷物和财政经济等事务⑨少府掌管山海泽地的税收㈡五善①忠信敬上,即忠于皇帝②清廉勿谤,即廉洁奉公③举事审当,即审慎地做好每项工作④喜为善行,即愿意做好事⑤恭敬多让,即彼此之间恭敬谦让
汉\前206年至220年 汉初,“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约法省刑,汉武帝以后德主刑辅 (一)西汉初期,除苛法,作九章律(即六律外加户、兴、厩);②西汉中后期,“禁网浸密”颁布大量诏令作为律的补充③东汉初期,“议省刑法”还汉室之轻法④东汉中后期,屡兴大狱,坐杀无辜(二)法律形式有①律令(诏令)?科(单行法规)③比(判例)⑤无统一解释 ①责任年龄(惠帝时)10—70岁(景帝时)8—80岁(平帝时)7—80岁(建帝时)10—80岁②法律时效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③亲亲得相首匿④先自告除其罪⑤贵族官员有罪先请(包括公侯及其嗣子和官吏三百石以上者) (一)汉初沿用秦制,另设“殊死”“顾山”(二)汉文帝除肉刑,以笞代替劓刑、斩左趾;把斩右趾改为弃市(三)景帝时期减少笞数,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施刑时中途不得换人(四)明帝时弃市改为斩右趾 在沿用秦制时,增加以下罪名:(一)危害中央集权制的犯罪①阿党与附益②事国人过律③非正④僭越⑤出界⑥漏泄省中语(二)危害君主专制的犯罪:①欺谩、诋欺、诬罔②非议诏书、毁先帝③怨望诽谤政治④左道⑤废格诏书(三)危害皇帝尊严和皇帝安全的犯罪:①不敬、大不敬②阑入宫殿门(四)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①大逆不道②群饮醉酒③首匿罪④通行饮食⑤见之故纵 ①汉初服徭役年龄为23-56岁②严禁盗卖土地③保证官田和私田的税收④对损坏一般财物也要赔偿⑤拾得遗失物要送到乡、亭或县廷地方招领,十日无人认领,贵重物件归官府收为公用,小的物件归拾得人 ①买卖契约叫券书,土地买卖须握有契约才取得土地使用权②借贷上保护债权人利益,同时限制利率严惩“取息过律”③租佃契约上,农民交不起地租,沦为“徒附” (一)婚姻成立上①鼓励早婚,“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岁不嫁五算”②歧视赘婿③一妻多妾制(二)婚姻的解除上①沿用七出、三不去原则②公婆可强迫夫妻离异③片面要求妻子忍痛与丈夫生活在一起④由丈夫提出离婚,允许女方将出嫁时的财物带走(三)家庭上①强调父权、夫权②提倡同居共财(四)继承上王位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财产则诸子均分(五)出现收养制度 (一)中央①仍设三公九卿②设立尚书台制约三公(二)地方①汉初有王国、侯国②郡、县③州(州本来是西汉武帝时商团的监察区,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掌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权,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机关)此时九卿名称略有变化,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大农令后降为大司农 (一)选任方式1、征召①诏举②辟书2、辟举也称辟除3、察举(二)实行回避制度,即“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三)致仕年龄为七十岁,并予一次性很高的赏赐 主要考核政绩(一)一般官吏,课其职守,考其功效(二)对地方郡国守相和县令以上计法考课,上计的范围包括户口、赋税、盗贼、狱讼、选举、农桑、灾害、道议等  (一)中央监察机关①汉初沿用秦制②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而监察之职由御史中丞承担(二)地方上,汉武帝时废除监察郡国的丞相史,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京师所在的州长官为司隶校尉,察举百官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属官有①都官从事②功曹从事③别驾从事④簿曹从事⑤兵曹从事⑥郡国从事;其他州设州刺史,属官有①别驾从事②治中从事史③主簿④功曹书佐⑤律令师 (一)田租①汉初十五税一②文帝时为三十税一③东汉时为十税一,后改为三十税一(二)口赋与算赋(口赋即人头税,算赋即对成年人所征的人头税)口赋二十三钱,算赋一百二十钱(三)关税十税一(实物税)出入关凭证叫“传” (一)均输法与平准法,是汉武帝时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调剂物价的两项措施。均输主要是对物价进行调剂,平准主要是对平抑物价。(二)盐铁专营(三)对于酒,汉武帝起实行酒的榷酤(即)酒只有国家才能制造和销售)至汉昭帝时才改酒专卖为课税,每升四钱。 (一)对外贸易上把风商业贸易纳入政府管辖之下①参与互市和私商必须取得符传②不准内陆商贾以铁、兵器、马匹、铜钱与匈奴贸易(二)手工业管理上①中央设大司农掌管农业生产,负责采矿、冶金、盐酒等生产的政令,下设斡官、铁市两长丞,主均输之事;设少府负责各种手工业生产管理,下 有东织、西织(负责纺织品和服装);设将作大匠掌管土木兴缮,水衡都尉掌管炼铜和铸造铜器②地方设专门管理的官吏,如铁官 (一)司法机构1、中央①汉初规定丞相有诛罚之权②汉武帝后赋予尚书以司法审判权以限制相权③廷尉④御史大夫2、地方①汉初封国享有相对独立的审判权②郡守、县令兼掌赏罚、司法、监察等权,下设贼曹、辞曹、决曹、仁恕掾(二)法律特点①两汉统治者以德主刑辅作为法制指导思想②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③改革刑制④推行抑商政策,打击商人势力A、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B、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C、不许推择为吏(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做官)D、重赋税以困辱之,商人与奴婢倍算E、谪发也称谪戍,即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一)告劾即自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即公诉(二)逮捕和羁押①对普通人犯罪,有人告发或被官吏告劾即随时予以逮捕②对封建贵族官僚的犯罪得先奏请皇帝才能逮捕,即有罪先请③对民间争讼,一般不予逮捕,采用德化(三)审理和判决,即鞠狱与断狱①五听②刑讯逼供③传复,即经审讯得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的行为④读鞠,即复审判决后宣读判词⑤乞鞠,即告申(四)执行①重大案件须由皇帝裁决方可执行②一般案件由郡县执行(五)春秋决狱,即审判时必须根据案情事实先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 (一)六曹尚书包括①常侍曹(光武帝时改为史曹)主公卿事,负责各级官吏的任免与考课等事②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事,即主管郡国上报的各种事实③民曹,主吏民上书事④三公曹,原主管三公文书档案,后主断狱事⑤南主客曹⑥北主客曹,均主外国夷狄事(二)诏举,由皇帝诏令各郡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经过皇帝面试(即对策)任用为官的方法(三)辟举是高级主管官吏或者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在其辖管内对有名望而又有统治才能的人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者自选属吏的制度(四)察举,即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一定数量的人才选用为官(五)刺是指刺举、侦视揭发不法;史是指天子所遣之使者
  三国220-280两晋265-420南北朝420-589   ①三国:拨乱之政,以刑为先②两晋:纳礼入律A、礼治是法制的灵魂B、立法与执法社会效果的优劣完全系之于礼③南北朝:礼律进一步结合 (一)三国①蜀科②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七种,以及八议入律(二)两晋《晋令》为国家各项制度的法典;《晋故事》为律令之外的制书、诏诰等法律文书和汇编;《晋律》、《张杜律》即张斐、杜预所作的注释(三)南北朝①梁修律②《北魏律》纳礼入律③东魏《麟趾格》④西魏《大统式》⑤《北齐律》确立重罪十条⑥北周《大律》 (一)八议、官当入律与准五服以制罪。八议是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和减刑的规定;官当即官员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与爵位抵罪;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准五服以制罪即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刑愈轻;相反愈重(二)设立重罪十条,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一)限制族刑,缩小缘坐范围(二)肉刑日趋减少(三)酷刑日趋减少(四)定流刑为减死之刑       士庶有别,良贱不婚 (一)中央形成了三省制度,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二)地方行政机构由郡县二级向州郡县三级制转变(三)州长官大多由武官担任(四)对九卿,北魏时增设少卿以辅佐正卿,北齐时将卿改为寺 ①九品中正制②清议禁锢之科设立。清议即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     (一)曹魏的屯田制(二)西晋的占田制,即官员按品级的高低限额占田及佃客(三)北魏的均田制: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种谷物)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子并授桑田(种树木)二十亩,如是产麻地,则男子授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其中桑田子孙世业,身终不还;其他田亩年老免役或者身殁须归还国家     (一)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廷尉(北周称秋官大司寇,北齐称大理寺,曹魏增设律博士培养司法官吏(二)地方仍由行政长官兼任。 诉讼制度沿袭汉制,增设①登闻鼓制度(即将登闻鼓设于朝堂之外,有冤情者右击鼓直接向皇帝或者中央司法长官诉冤②皇帝直接参与司法审判③确立死刑复核制度④采用严刑逼供,如北魏的重枷、南梁的测罚、南陈的测立 屯田制指屯田区由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及屯田都尉管理,统属中央大司农,土地属国有,屯田客多由强征而来,为国家佃客,即依附农民,不得自由迁徙。采用军编制,按四六(用官牛者)或者对半(不用官牛者)分向国家交租,屯田客一般不负担其他徭役
  隋581-618   ①取适于时,留意宽简②注重司法实践,锐意改革③既为天下,事须割情 ①《开皇律》“以轻代重,代死为生”,继承《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特色,共分十二篇②《大业律》减轻刑罚,确立十恶 ①优遇贵族官员,使之享有议、请、赎、官当等特权②确立十恶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③改革刑罚制度 确立死、流、徒、杖、笞的封建五刑制度 十恶 ①土地所有者以均田制划分②山林、矿产之利与众共之     三省制度,即尚书、门下、内史 科举制   ①中央设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②大业年间设司隶台,掌州县巡察,下有别驾分掌畿内③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④设谒者台,以谒者大夫为长 ①均田法②租调力役法 废除盐专卖法 外商入境,即为上宾款待赏赐     “六条”指一察品官以上不能理政;二察官人贪残害政;三察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踰制,官府不能禁止者;四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天灾亡蠲免者;五察部内盗贼不能穷逐,隐而不申者;六察德行孝悌,茂才异行,隐而不贡者。
    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②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③执法要求审慎 (一)法律形式①律是关于定罪断刑的法典②令是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法典③格是皇帝对国家机关或者个人因时因事颁行的制敕,经过整理的法规汇编④式是国家机关经常和广泛适用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二)具体法律规范有:①《武德律》②《贞观律》③《永徽律》及《律疏》④《开元律》及《开元律疏》⑤《大中刑律统类》⑥《唐六典》(三)唐律开篇目十二,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一)严惩十恶(二)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①八议②请:一是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属;二是应议者期以上亲属及孙;三是五品以上官爵③减:一是六七品官员;二是上述得请者的直系亲属以及兄弟姐妹和妻④赎:一是上述具有议、请、减特殊身份的人;二是八九品官员;三是六七品官员的直系亲属和妻;四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妾⑤当,即官当(三)亲属相犯,准五服论处(四)良贱相犯,依身份论处(五)老(70、80、90岁三档)、少(15、10、7岁三档)病残犯罪减免刑罚(六)划分公罪和私罪(七)区分故意和过失(八)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九)同居有罪相为隐(十)自首减免刑罚(十一)更犯累科,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论;(十二)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十三)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十四)涉外案件“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十五)类推 (一)五刑①笞刑五等,从笞十到笞五十②杖刑五等,从杖六十至一百③徒刑五等,自徒一年至三年,每加一等加半年④流刑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唐太宗时增设加役流,即流三千里,劳役三年,作为对死刑的宽宥处理)⑤死刑二等,即绞、斩(二)赎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