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与随笔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 淡若晨岚 - 情感牧场 - 搜狐圈子

 我心自有明月在 2011-05-13
散文与随笔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11/369
标签: 转摘以供大家写作之用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佘树森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之称;近年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先说感悟。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意味之本。从散文里我们看到:作者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是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事实上,感悟经常是观察、思索、感觉的综合的思维活动。有作者的深思妙悟,才有散文中的深刻、隽永的情、理、意、味。因此,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例如朱自清的《春》,写到的春天的山、水、草、花、风、雨、风筝、孩子等等,本都是常见的事物,但是,一旦融入作者的特殊感悟,一切便现出新的个性和光彩,变得令人神往。肖乾《枣核》中的几颗枣核,更是平凡微小,但是,由于作者感悟到其中蕴藏的“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就能敷衍成如此感人的文章。老舍的《小麻雀》写的是一只小麻雀的“‘猫’口余生”的遭遇,却能让我们从中读出社会人生的况味,倘若作者没有那种深刻的感悟,又怎么能够从动物世界里寻找出人生的暗示呢?所以说,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 再说形式。

  要以精短的篇幅,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且写得坦诚、亲切、优美、隽永,既有一箭中的那样的准确有力,又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样的含蓄有味,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这一要求,决定了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其一,在叙述方式上,散文对事物的反映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叙述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聆听其倾诉衷情,备感亲切。

  其二,在艺术表现上,散文虽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有特定的要求,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表现比喻为“用奇兵”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机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寥寥几笔,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或个人情思,或人物风貌,或山水美景,或环境气氛,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晰,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二是侧面暗示。短小的散文,采取侧面的、暗示的写法,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其艺术效果更佳。这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从而更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如老舍的《小麻雀》,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有四个来月,还没捉住过大老鼠,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弱小者的同情,并寄寓着对弱小者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同时还蕴含着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根据作品的实际,认真地、仔细地思索体味,切忌牵强附会地去“发掘”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味”,以免造成误读。
  其三,在结构和行文上,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像“散步”,似“闲谈”,如“行云流水”。它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所写的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实现。具体情况又各自不同。
  就结构而言,有的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杨朔的《荔枝蜜》等等;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肖乾的《枣核》,张洁的《挖荠菜》等等;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就文体而言,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练和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
  读散文,应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蒂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艺术的特点,也道出了散文阅读和欣赏的特点。这是作者为本书写的。
什么是散文的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人们表述得十分困难的问题。而散文又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一种文体,每一个读过书的人都读过她,没有读过书的人都在口头上运用过她。过去,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教科书上在讲关于什么是散文的时候,都把散文分为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现在,我们仍然可以这样来区分我们的散文,但我们应当给散文以更大的空间,更新的内涵。我们说的广义的散文,是除了韵文之外的一切文章,都属于散文,这是对的。这就有如美国作家阿伯拉姆说的那样:“散文是一个没有范围限制的术语,一切口语化或书写式的,不具有韵文那种规律性的格律单位的文章都是散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说的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是狭义的散文。我们的教科书把散文的特点归结为形散神不散,又把这种散文区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这其实是很教条的,也是很僵化的。实际上,记叙、抒情和议论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三者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是交*融会在一起。有些散文,看上去是记叙的,实际充满着抒情性;有些散文看上去是抒情的,实际又充满着议论性。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抒情性散文,但她充满着描述性;而《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但她又充满了抒情性。

  现在,界定散文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这是时代使然,也是文学自身的发展使然。比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里,她的每一册都是有“散文”这样一个单元的,那些单元里编入的无疑都是散文范文,但在另外的单元里,比如在“记叙文”的单元里,编入的其实也是散文,那么记叙文和散文为何能够分开来呢?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开的呢?这就关系到关于散文的界定的问题,也正好能够说明散文的界定的困难是很大的。

  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在做考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是按照教科书来答题,按照老师的教导来答题,这是为了考上好的分数,考上好的成绩,也是为了考上好的学校,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前途奠定一个坚硬的基础。但是,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妨把视野放远一点,尽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拓展自己的思想空间,把问题想得远一点,符合我们自身的实际一点,创造性一点。这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那么,关于什么是散文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思考她呢?这是完全可以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对散文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我对于什么是散文的问题是这样认识的: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她是作家运用除了韵文以外的语言对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上的生命、生存、生活的记录、描摩和状写,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能充分地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感情的文章。
  我首先不说明清以前的文学,也就是说,我首先不说古代文学,因为那时候的文学距离我们太远,我们也只能从教科书和了解到的不多的古代作家中知道关于散文的一些说法,比如先秦散文、韩柳运动、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什么的。因此,我想从现代散文说起。我们知道的30-40年代的散文中,以朱自清、俞平伯等为代表的作家作品,大都属于艺术抒情性的散文,那种散文多半是书写自我的,写自我的那种独立的内心的小世界,比如对一些风景的描述,对于季节的感慨等,都属于惟美的艺术抒情形的散文,——那是一种散文观。到了50、60、70年代甚至到了80年代,我们的散文在政治的影响下,成了一种宣传品,写什么,不写什么,都被框框套起来,从表现的形式,到行文的格调,都要按照一定的空气所约束。

  我们熟悉的散文作家代表有杨朔、魏巍等。杨朔的散文我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中学语文教材里编入他的散文不少,但他的散文大多形成了一个模式,首先是对一幅风景的描写,而后找出那种风景与那个时代的某一特征的共同性(往往是政治上的需要或者说是服务于政治的),然后二者一相融合,于是以高昂的格调收笔——那是另一种散文观。于是就有了一种模式:山象征什么、水象征什么、树象征什么、花象征什么、草象征什么等等,手法相似,喻意也相同。在这样的散文的影响下,我们当学生的就难免会被他们所牵引着,走入一种作文的窠臼,这样就只能写出假而空的文章,因为那种文章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90年代以后,中国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或者说中国散文到了90年代以后,进入了散文革命的时期,对于散文的争论十分激烈起来。到了这个时期,散文不再是纯艺术抒情性的散文,也不再是单单的为政治服务的散文了。散文走向了多样化、多元化。人们的散文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散文强调了人的现代意识。那么,什么是强调现代意识呢?也就说我们的散文要关注的是大部分人类都在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不再是单纯地歌颂什么,而是从多角度深入社会的深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提倡对历史的、对人生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丰富多样的手法,以唤醒人的心灵和思想。这个时期,以余秋雨为先锋的作家提出了一种写大散文的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写出了许多很大气的散文,于是,中国散文又进入了一个崇尚大散文的阶段。那么什么是大散文呢?就是散文要讲究境界和题材的拓展,要创新,而不是单单讲散文要写大题材、写大篇幅。

  讲完散文观以后,我想讲讲作家。作家是有区别的。有一种作家永远跟在时代的屁股,他们的作品大多是迎合时代的,是歌颂形的,是魅俗的;而另一种作家则总是千方百计把目光盯向时代的前方,他们的思想是有独立个性的,其目光是具有前瞻性的,他们与时代是有距离的,有时候是冲突的。这两种作家的命运和生存状况也是不同的,前者往往过得很舒坦,后者总是过得很艰难。但前者往往被历史遗弃和掩没,历史永远记注那种具有前瞻眼光的作家。
文学不是一门手艺,作家不是工匠。文学创作是*生活说话的、是*思想说话的,是*语言说话的,是*艺术水平说话的,因此,散文创作不可能是像工匠教学徒那样简单的传授。但这里我可以与同学们探讨,提出几点提高散文创作水平的途径。

  首先是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的前提,就是要阅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从中学语文教材里学习了很多散文,但刚才我们说过,那些散文是有限的,它们大都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是一些写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它们远远不能够代表散文的世界。散文更重要的是要充满着现实生活的气息,要有对世道人心的体察和知晓,体现民生的悲欢苦乐和衣食的艰辛,同时还要有对人生的感觉和认知等等。我们有时候在作文中常常落入一种逃离不去的范囿,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阅读视野还不宽,思考问题还很单一。所以我们常出现一种这样的现象,就是当老师教授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只是步着那篇课文的套路来写我们的作文,没有新意,这是散文创作的大忌。所以,我们要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拓宽我们的作文思路,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

  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经历过几个时期。我这里说到我自己,并不是意味着我的散文学得好,也写得好,我只是与大家探讨一下,以期得到共同提高。我在中学的时候,阅读的视野比在坐的同学们还不如,我们那个时代决定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后来我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很多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我是受到他们的影响和陶冶走上写作道路的。我在80年代中末期,我以我在中学任教时候的生活写过一组关于乡村的系列中短篇小说,那时候我对何士光的作品爱不释手,所以老师和朋友们在阅读我的那个系列时,都说我的作品有何士光的味道。我的那个乡村系列小说集已经结集,交给贵州文学丛书编委会审查,如果运气好,她会于不久与我们见面。后来我在出版我的散文集《让我们顺水漂流》的时候,伍略老师在他的评论文章中把我的散文与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瓦尔登湖》相比,我的作家朋友余达忠也在评论文章中把我的散文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相比。说实在的,我有说不出的惭愧,也有说不出的欣喜。现在,我虽然不能够跟那种重量级的作家相比,但我阅读了他们大量的作品,使我的文笔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我的风格,这是我所喜欢的地方。

  我喜欢阅读张承志的散文,大江健三郎的散文,谷崎润一郎的散文,和一些世界音乐大师的散文……

  第二,要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我们一切文学的源泉,散文也不能例外。因此,每一个有作为的作家,他首先是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这就是老师要求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的原因。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情实感,就不可能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写散文是要有激情的,没有激情,散文就缺少了时代和生活气息,就会变成了虚构的空写,再有才气的作家都会走向失败的末路。我有三年时间是在柳川镇工作的,那段日子,由于工作的繁琐而在瞎忙,我几乎没写什么东西,我的老师,也就是著名作家伍略先生对我的处境十分担心,唯恐我被掩没在那些繁杂的事务里,于是再三写信来鞭策我,说可以不写,但不能不读,也不能不认真感受生活。后来,离开了柳川镇的时候,我以那时候的生活写了一篇长散文《山坳上的村庄》,收录在我的散文集《让我们顺水漂流》里。伍略看了后很高兴,对那篇散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些同学会说,我每天都在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但就是写不出好的散文,这是为什么呢?是的,生活是每天都从早上开始,然后到晚上结束,然后又从早上开始的,是平淡无奇的,主要是我们要有一双独特的眼光,从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提取能写好散文的东西。这就需要一种文学修养,这种文学修养是从阅读中不断提高,从写作中不断提高的。

  第三,是要多写。这是十分明白的。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这些文字,其实我也会组合。但真要自己动笔的时候,才知握笔之重。所以,就是要多写,多写才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在多写中提高自己调遣文字的能力,形成自己表达思想的风格。否则怎么会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说法呢?好多优秀的作家都是写过很多费稿,而后才成为作家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写,成为一个作家是迟早而已的事情。但成为什么样的作家,那就要看我们的努力和天赋。可惜,这个时代,作家的桂冠已经不再光彩照人。

 

 

 

 

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是文学创作领域内一种取材自由,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富有生动表现力的文学体裁。

随笔能充分自由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真率清晰地展示为文者的精神境界,机动灵活地彰显执笔者的个性才情。

随笔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它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它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

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它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它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达、真率为文.

意到笔随,言尽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这是随笔的特点。

根据随笔的特点,随笔的形式一般讲求以下两点:

一,精要。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精要、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灵性,这样,既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随意。随意是指举凡生活中的一景、一事、一人、一理,只要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及我们感应的神经的,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旨、意趣,率性而作,涉笔成趣,加以个性化的再现。

随笔的写作有时甚至竟不拘章法,不讲结构艺术,完全任由情感、心意驱谴笔墨,意到笔随,笔随意走,言尽而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正是这种轻灵随意之美,形成了随笔独特的魅力。

保持轻灵的心态,不刻意求工,展露个性,抒写真情,自然流畅。随笔的美,正在这个地方。学习随笔写作,要注意两个要点:
一,要善于以小见大,随笔是对生活中的片段见闻、偶尔经历、点滴感悟、瞬时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它的表达方式自如,可描述一个牵动情思的小场景,可描写一件情趣盎然的小事情,可描摹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可纵论一个启人心智的道理,也可抒发一段独特别样的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不如此。如果总是像流水帐一样,面面俱到,仅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而没做到艺术地反映生活。

二,要善于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有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电视图像在随笔中,善于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周作人曾说过,随笔当思想博大,见识明达,趣味渊雅,因此,深刻而不沉重,轻灵而不虚浮,自然而有品位,闲适而有雅趣,这是我们写作随笔时应追求的目标。
[最后更新时间为 2008-09-03 09: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