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让学生主动“做数学” - 兴趣教育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袁园丁 2011-05-13

怎样让学生主动“做数学”

学习兴趣研究 2011-05-11 21:31:35 阅读3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宁静致远.《怎样让学生主动“做数学”》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已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

  一、情境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热情。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 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勇于“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已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已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已心爱的玩具。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是求知的欲望与胆量。学习数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记得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说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发现了圆周率,大家有信心通过自已的研究发现吗?学生通过自已的研究果然发现了“圆周率”,那个高兴劲简直就像发现新大陆。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发明,就是创造。学生自已发明的、自已创造的,就理解得更深更透。

  再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探讨“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这一问题时,学生由于在预习时受课本的影响,思维定势为长方形。我有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一定是长方形吗?被我这一问,学生愣住了,开始重新思索、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思维豁然开朗:

  1、沿高剪开是长方形。

  2、斜着剪开是平行四边形。

  3、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是正方形。

  4、沿两边对称处斜着剪开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思维之潮奔涌,创新之花竞开。教师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得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做数学“。

  三、操作实践,让学生善于“做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末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已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如:我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先出示了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看角、指角;然后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让学生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接着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个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

  还有,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

  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

  学生在摆弄和剪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 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让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稿源:永春东关中心小学 陈秀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