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奉节:一代名门演绎四代传奇

 舞动城市 2011-05-14
                                                                        重庆奉节:一代名门演绎四代传奇

                                                                         ——————  奉节县茅田乡邓氏家族名人介绍

    长江三峡,巴渝夔州,古今往来,人才济济。在重庆东部的奉节县,有一邓氏家族,百年来以一代名门,演绎着四代传奇故事。从奉节县城往北60公里的竹园区的高治、茅田、新政三乡交界地方,有一座北部最高的山峰,名叫轿顶山,以其山形似古代官员所乘官轿而得其名。据风水先生称此山容易出当官的人才。此说法听起来可笑,但解放后的确在此山附近出了六个奉节县级领导干部,其中四个还是党政一把手。在轿顶山东侧小地名叫茅田梁的地方,有一个邓家老屋,就是茅田乡的邓氏家族百年来居住的发祥之地,
    竹园风景秀丽、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清朝时邓氏祖上从河南南阳迁居到四川,繁衍成奉节的大户,在本地开设煤矿,创办“夔府宝华煤炭公司”,统买统卖夔州府属各煤窑的煤炭。后来到汉口社庄卖煤。邓徽绩(邓命辰),早年在家乡奉节县从事采矿业和其他实业活动。1891年,即重庆开埠通商之年,“为挽回中国利源”,把他和另一位四川同乡在日本经营的森昌火柴厂迁回重庆,建立了四川第一家近代工厂——“森昌泰”火柴厂,这个洋火厂最终还是被外国真正的“洋火”挤垮了。邓徽绩(邓命辰)之长子邓孝可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留学,与梁启超过往甚密。光绪三十三年(1901907年)回国,在上海与章士钊、章太炎等人纵论天下事。返乡后力主改革体制,创办实业。以三万两银子创办“夔府宝华煤炭公司”,统买统卖夔州府属各煤窑的煤炭。亲任经理。邓徽绩(邓命辰)次子邓孝然曾创办过煤矿开采、织布、造纸等实业,也当过成都中国银行行长,邓家算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竹园又是一个革命老区,邓友民1933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奉节县最早的一个共产党员。后来邓友民又领导云阳工农武装起义,失败后又率领茅田邓氏家族的几名热血男儿共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新民晚报的创始人邓友兰(邓季惺),以其传奇的创业和从事民主革命的经历,其子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使邓氏家族一代名门继续演绎着百年传奇。
       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出生于1907年,原名邓友兰。她的母亲吴婉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开通妇女,她认定女子要想摆脱受压迫的命运,就必须有知识。可是结婚后一连生育九个孩子的生活重压掠走了她的理想。为此,她曾写过一篇《不平则鸣》的文章,抒发对社会和个人不幸的命运的愤懑。不过,这位倔强的外祖母后来到底还是进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在重庆创办女子学堂。吴婉决心让自己的女儿走一条光明的路。  
  吴敬琏见过世面的外公邓孝然并不主张女儿去外面的学校上学,只要她念私塾。在她14岁这年,趁邓孝然不在,吴婉自作主张地让女儿投考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季惺考取了,从此远走高飞,也带走母亲的心,去遂母亲的愿。  
      1923年初,邓季惺和同学吴淑英等相约到南京,进南京暨南大学附中女生部三年级。吴淑英的弟弟吴念椿在读金陵中学,两所学校都在鼓楼附近,暑假里,季惺和淑英经常到鼓楼茶座去乘凉,念椿也是这里的常客。季惺和念椿熟识起来。又过了一年,季惺去上海念中国公学大学预科时,念椿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了。因着南京时的交往,二人已互生好感,如今,又来到了一个城市。在1920年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念椿和季惺尽情地享受自由恋爱。  
       1926年,兰竹一家回到重庆。竹似受聘《大中华日报》编辑。这份报纸属于军阀刘湘的势力范围,竹似每天忙于写社论短评,却不能自由言说,心情郁闷。他认为,报纸应当是人民的喉舌,大众的呼声,他强烈地想有朝一日办一张为人民说话的报纸。
       1928年,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合计,去南京找一个立脚点。竹似和《大中华日报》的同事陈铭德等参加了这一行动。吴竹似和陈铭德都进了中央社,在通讯社里,事事受到束缚,因此,办一份民间报纸的意愿便愈发强烈。于是,他们开始筹备一切。1929年9月9日,浸透着几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心血的《新民报》终于诞生了,竹似从孙中山先生遗墨中择出“新民报”三字描摹而成报头。和着《新民报》的问世,1930年1月儿子敬琏出生了。  
       竹似是《新民报》的主笔。此时,他正遭受着肺结核的折磨,亲友们建议,或许北平干燥的空气和医疗条件能医好他的病。于是竹似和季惺决定北上求医。竹似住进北京白塔寺的中和医院,季惺插班上了北平朝阳大学。由于父辈对于新政的追求和自己的所见所感促使季惺选择了法律专业。  
      1931年7月,竹似去世,季惺时年24岁,大女儿敬瑷五岁,二女儿敬瑜三岁,儿子敬琏只有一岁半。  
      在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里,与吴竹似一同办报的陈铭德给了这位朋友的妻子友善的关怀,他感佩这个女人的力量,心底里除了敬,渐渐地也生出爱来。1933年1月,他们在南河沿欧美同学会礼堂举行了结婚会议。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会议。来宾们得到了一份新婚夫妇陈铭德、邓季惺署名的协议。协议写明,婚后家庭财产实行分别财产制,双方共同负担家庭生活费用。他们把订立的协议印在粉红色的卡片上,广而告之,以强化这份协议的严肃性。可想而知,只有聪慧明智如季惺,坚持原则如季惺才会创造出如此富于想像力的杰作。它的意义不只是明确家庭中的财产权利,更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对封建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解放轰轰烈烈的张扬。深深理解妻子的陈铭德也以他的行动来了个绝好的配合。  
       1933年夏天,季惺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迁回南京在司法部工作,后又辞职,在南京和镇江做起挂牌律师来。她不畏权贵,常常为受虐待、被遗弃的妇女免费打官司。在业余时间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妇女解放事业。和朋友们别出心裁地做“女权运动”实验,学开车、练打靶,开风气之先,号称要“群策群力为女界作一番日新月异的工作”。她们认为,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就很难有社会地位,而家务负担是妇女走出家庭的羁绊。因此,要为妇女解除后顾之忧。为此,她们创办了“南京第一托儿所”,季惺自告奋勇当所长。她们还利用《新民报》开办《新妇女周刊》,季惺发表了《妇女运动的时代性》、《妇女运动与家庭》等一些具有先锋思想的文章。此外,她还在报纸上主持《法律回答》栏目。  
       陈铭德了解妻子的才干,他早就邀请季惺和他一起办《》。季惺惟恐加入《后成为丈夫的附庸而不肯轻易让步,何况她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获得了社会的承认。直到1937年,邓季惺才接受陈铭德之邀,正式加盟,掌管经营管理和财务。从那时起,邓季惺说,与《》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发展也就是我的生命的发展。
      邓传理,女,四川(重庆)奉节人,书香门第。父亲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母亲毕业于上海音专,姑父陈铭德姑妈邓季惺是新民晚报的创办人。邓传理曾留学美国,与上海留美教授黄自强结婚。现为上海新民晚报社的编辑。女儿:黄圣依。中国女演员。1983年2月11日(阴历年三十)出生于上海,黄圣依出身书香门第,学习优秀。高中时期某次大奖赛使得黄圣依走上了主持人的行列,同时激发了她表演主持的兴趣。2001年同时被北电和上戏录取,黄圣依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大一时就获周星驰青睐,签约《功夫》剧组,凭借清纯可人的气质主演了星爷的红粉佳人(哑女)。随后接拍了偶像电视剧《美丽人生》和《红苹果乐园》,并在周星驰改编自电影的《天下第一》《九品芝麻官》等电视剧中担纲主演。《功夫》在国内外的热映和好评使她踏上了平坦的星光大道。
                                                        重庆奉节邓氏家族及其部分名人:
     邓徽绩(邓命辰),男,奉节县茅田乡人。早年在家乡奉节县从事采矿业和其他实业活动。1891年,即重庆开埠通商之年,“为挽回中国利源”,把他和另一位四川同乡在日本经营的森昌火柴厂迁回重庆,建立了四川第一家近代工厂——“森昌泰”火柴厂,这个洋火厂最终还是被外国真正的“洋火”挤垮了。其子邓孝然曾创办过煤矿开采、织布、造纸等实业,也当过成都中国银行行长,   
      孝可 (1869——1949),男,字守源,号慕鲁。奉节县茅田乡人。邓徽绩(邓命辰)之长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留学,与梁启超过往甚密。光绪三十三年(1901907年)回国,在上海与章士钊、章太炎等人纵论天下事。返乡后力主改革体制,创办实业。以三万两银子创办“夔府宝华煤炭公司”,统买统卖夔州府属各煤窑的煤炭。亲任经理。宣统元年,参加川汉铁路股东大会,任法务部主事。宣统二年成立蜀报,担任主编。宣统三年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任文牍部长。民国二年(1913年)四川民主党改为中国进步党后,任常务委员。1949年在上海病逝。
       邓孝然(邓孝可之弟、邓季惺之父),男,重庆奉节茅田乡人,邓徽绩(邓命辰)之次子。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邓孝然曾创办过煤矿开采、织布、造纸等实业,也当过成都中国银行行长,邓孝然是1909年建立的大型民办企业“川汉铁路公司”董事,他和胞兄邓孝可参加了1911-1912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保路运动”,邓孝可则是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现在看,邓家算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吴婉(邓孝然之妻),女,幼年在家跟着哥哥读书,后来肄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曾在重庆创办了一所女子学堂。生育了8个孩子(六男二女)。女儿邓友兰(邓季惺)是新民晚报的创始人,一个儿子邓友德,解放前曾任国民政府新闻局长,另有三个儿子(邓友民、邓友辛、邓友理)赴延安参加革命。
        邓友兰(邓季惺)(1907——1995),女。奉节茅田乡人。邓孝然之女。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之母。1933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曾任南京新民报社副经理,成都、重庆、南京、北平新民报社经理。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北京日报社顾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顾问,民建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8月邓季惺在北京逝世。生有两女:吴敬瑗和吴敬瑜、一男:吴敬琏。
        吴敬琏,男,吴竹似与邓友兰(邓季惺)之子。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经济学家。父亲吴竹似是住在四川的江苏武进(常州)人,母亲邓季惺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奉节人。他出生那年,父母都不过23岁。父亲吴竹似当时是《》的办报人;母亲邓季惺原在上海公学大学预科读书,此时因结婚生育暂时中断了学业。吴敬琏是家里的老三,上有两个姐姐:吴敬瑗和吴敬瑜。 吴敬琏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84年以来,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改革》、《比较》杂志主编。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邓友德,男,奉节茅田乡人,邓孝然之子,当年在四川读书时还加入过共青团,本来是想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为一场病,滞留上海后来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走了另一条道路。抗战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还被法租界警察抓过,日本想引渡未果后逃回重庆,在那里进了中宣部。抗战胜利后,邓友德当上新闻局副局长,他和邓季惺姐弟感情很深,只是立场不同。1944年政府组织一个中外记者代表团访问延安,副团长就是邓友德,他到了延安之后,还和自己在延安的另外三个弟弟合了影。邓友德在解放后去了香港,后来又辗转巴西、日本等地,最终落在台湾。解放初,周总理还跟邓季惺说:“你要动员友德回来!”邓季惺还很认真地跑到广播电台的对台节目里广播一番。1993年吴敬琏到台湾访问,这时台湾的政局有了变化,邓友德很高兴地和他见了面。
       黄圣依(黄自强和邓传理的女儿),女,中国女演员。1983年2月11日(阴历年三十)出生于上海,黄圣依出身书香门第,学习优秀。高中时期某次大奖赛使得黄圣依走上了主持人的行列,同时激发了她表演主持的兴趣。2001年同时被北电和上戏录取,黄圣依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大一时就获周星驰青睐,签约《功夫》剧组,凭借清纯可人的气质主演了星爷的红粉佳人(哑女)。随后接拍了偶像电视剧《美丽人生》和《红苹果乐园》,并在周星驰改编自电影的《天下第一》《九品芝麻官》等电视剧中担纲主演。《功夫》在国内外的热映和好评使她踏上了平坦的星光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