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码摄影学堂 三

 柔轻如风 2011-05-14

         第九课 风光摄影之器材当家

        

引:当你准备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时候,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是必备。如果只是想简单记录一些所见所得,那么但凡是台数码相机都能用,甚至两三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都是很好的视觉记录工具。如果你想拍摄一些更精彩的风光片,那么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备了。

  与胶片的比较

  风光摄影是胶片固守的最后一片广袤田园,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风光摄影师在坚持使用胶片。

  但是,风光摄影师坚持使用胶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相机以纪录更丰富的细节。另外一些风光摄影师使用胶片完全是因为习惯,习惯于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反转片来控制色彩特性、影调特性。

  就现在主流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而言,其实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传统135系统胶片的成像质量。而顶级的135数码单反已经具备了中画幅相机的成像质量。

  在分辨率上,数码超越传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影调层次上,RAW电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层次足够丰富。另外,数码相机曝光的宽容度也超过了反转片,达到甚至超过了彩色负片。在后期处理的问题上,数码照片用一台计算机就替代了一个暗房,将数码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数码照片便于交流的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胶片不能比拟的。很多专业摄影师同样无法掌握一些特殊题材照片的观感,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人们的反馈。正在学习风光摄影的人们就更加不能缺少与同好的交流。

  由于数码相机的种种优势,它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风光摄影的范畴。

  单反还是便携

  在“到此一游”之后,数码相机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风光摄影的殿堂。严肃的摄影爱好者大多还是选择数码单反作为工具。数码单反的优势已经不必在此多说,但风光摄影的实践告诉我们,便携数码相机自有其优势。

  影像传感器上的灰尘是数码单反最大的弊病。当一天的拍摄结束时,拿出笔记本电脑浏览照片,发现上面一颗颗灰尘留下的黑色斑点,甚至还有毛絮的影子,这可能是数码单反用户最懊恼的问题了。目前虽然很多厂商在数码单反的设计上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至今没能完全解决。

  以前有一个名为f64的俱乐部,其主张就是在风光摄影上尽量收缩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这种主张确实是很多风光摄影题材中的惯用手法。在我们常用的数码单反系统上,没有机会使用f64这样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经足以让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灰尘现身,f22则会告诉你,貌似干干净净的影像传感器上已经有上百个颗粒了。这些肉眼难辨的颗粒非常难以清理,目前还没有完美解决之道,只能靠后期手工修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反的优势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比较而言,不可更换镜头的便携数码相机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帐篷、睡袋和炊具。这时候,便携数码相机的轻便特性还是挺有优势的。

  图:让我们看看这张未经修饰的照片局部,,f22的光圈令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难辨的细小灰尘纷纷现身。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便携数码相机优于单反。数码单反可能仍然是风光摄影的首选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的摄影目的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专业摄影师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种种苛求,一台不可更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R-1、富士S9500。

  镜头很重要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镜头是最具决定性的摄影工具。

  最理想的镜头配置当然是覆盖各个焦段、变焦和定焦兼备、光圈越大越好。但现实中往往既不能承担这样的成本,也无法携带如此多的镜头,因此我们还是要进行权衡和取舍。取舍的依据主要是自己的摄影习惯和偏好,同时要兼顾自己的购买能力和背负器材的体能。

  长焦和广角

  有一种观点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长焦适合拍人像。但事实上,风光摄影既需要广角,也需要长焦。有人把广角镜头比喻为宏大交响乐的指挥家,把长焦比喻为器乐独奏的演奏家。这种说法虽不尽然,却更为形象。

  顾名思义,在风光摄影中广角镜头能包容更广泛的信息,因此更适合庞大恢宏的场景。相比较,长焦镜头能从杂乱的场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内容。

  风光摄影的主题有时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有时是众多元素构成的。在单一元素时,各种镜头只要视角允许,都可以很好的表现主题,尽管表现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风光摄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需要很广的视角才能把它们包容进来,有时候又需要通过透视压缩把不相关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这时候,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组织摄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实际运用中,广角镜头的运用难度往往更大,尤其视角大于24mm的镜头。由于包含的信息过多,照片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素过多喧宾夺主、组织无序画面杂乱等。广角镜头本身的透视畸变也经常难以控制而产生副作用。

  图:长焦镜头可以把很多原本分离的元素(如图中的牧民、经幡旗、草甸、雪山等)通过透视压缩而组织到一起。100~150mm焦端的镜头经常可以用于这类用途。

  对于初学者,长焦也许更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满意的照片,而广角也许是更好的纪录工具,出好片的难度更大一些。总之,在风光摄影中长焦和广角都不可偏废,一只视角相当于135相机24~105mm的变焦镜头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而类似富士S9500这样的高端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则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选择,它的手动变焦镜头覆盖了28~300mm的焦距段,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远处优美的细节小品都可以轻松获取。

  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强调大光圈。尽管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收缩光圈,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光圈镜头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内和夜景光线环境下,特别是有人文环境的风光摄影中,三脚架是无助的,大光圈镜头是纪录特定光线氛围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变焦镜头会比f4的镜头有更广泛的适用环境。

  不过,变焦镜头是很难达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极限。因此,很多数码单反用户还会选择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以应付特殊的光线环境。与人像摄影不同的是,风光摄影师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广角定焦镜头,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景深,而避免背景过于虚化。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一般情况下有一支足矣。

  运用偏振镜

  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习惯于在镜头前一直拧着一片偏振镜,特别是光线较好的时候。偏振镜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气的通透度,使蓝天更蓝,也可以部分消除物体表面那种令人讨厌的反光,消除物体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饱和度。

  在阳光下,偏光镜几乎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工具。偏光镜的另一个用途是充当中灰密度镜,可以降低至少2档曝光时间。在拍摄瀑布、溪流等题材时,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虚化的效果,而一块偏光镜可以帮助你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把曝光时间延长2倍,2块拧在一起的偏光镜则可以延长4倍以上。

  偏光镜是2块玻璃组成,相对比较厚,在广角镜头上容易出现暗角。因此,应该为广角镜头专门配备超薄型偏光镜。  

  图:三脚架在风光摄影中仍然很重要,配合快门线并预升反光板,是在昏暗光线下获得层次丰富得高清晰度照片的必要手段。


              第十课 风光摄影之技巧密籍

             

引:风光摄影虽然不那么强调“决定性瞬间”,但是确实存在“决定性时间”,选择恰当时间出现在恰当地点,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前提。

  决定性时间

  出发前,可以了解一下当地值得拍摄的主要地点以及一年四季各不同的景致。很多地方,最佳的拍摄时间往往就集中在一两周之内,或者说,不同时间的拍摄主题会完全不同。举个例子,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时节一般出现在10月底,塞罕坝最璀璨的白桦林出现在9月底10月初第一场霜之后、第一场大风之前。如果你选择贵州百里杜鹃、青海门源花海、还有候鸟迁徙之类的自然风关题材,或者融合了民族节庆特征的人文风光题材,那么一定要事先研究并选择好最恰当的时间。

  另外,如果能找到当地摄影师或者资深的旅游探险者指点迷津,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由于任何有吸引力的新风景路线被公开披露后都可能导致过度旅游开发而毁灭的后果,现在很多优秀的风光摄影题材都被“发现者”们有意隐藏了具体的地理信息,避免公之于众。因此,玩摄影,还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果刚开始对摄影发烧,在互联网上泡泡相关的论坛,参加一些相关组织的活动,才能获得这些圈内人的非公开信息。

  如果去一些比较知名的大众化景点拍摄,到书店和互联网上翻阅一下前人拍摄的成果,阅读前人作品,可以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避免自己拍摄主题与前人拍摄的作品雷同或者毫无新意。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拍几张“糖水片”,借鉴前人的作品则是一条“捷径”。

  青海门源县在夏季的几周内会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去旅行的时刻。

  按下快门之前

  每当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就不要急于出手。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找出当地风景中那些直接能刺入你心灵的“元素组合”。

  震撼人心灵的风景,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或喜或悲的氛围,有时候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景物,有时候又是几件事物的组合,有时候是特定氛围下的特定事物,有时候是元素间的和谐力量感染你,有时候又是元素间的背离力量冲击你。

  找到震撼心灵的元素组合是按下快门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元素组合的发现和选择是每个摄影者最大的差别。由于每个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取向各不相同,在此时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

  风光摄影的过程,要突出必要元素、剪裁或弱化非必要元素,运用手中器材通过光线、色彩、角度进行构图,然后用曝光和景深控制等摄影技巧来表现这些元素组合。

  玩转数码相机

  用数码相机拍摄风光前,最好对相机进行一些设定。

  1.白平衡

  风光摄影中数码相机最重要的设定是白平衡设置。任何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在复杂的自然光情况下都不准确,一般情况下偏差不大,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偏差非常严重。白平衡不准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色彩不准确,比如自动白平衡情况下色温略微偏高就会导致色彩偏蓝,晴朗的蓝天下原本生机勃勃的绿叶都变成了一种暗淡的绿色。在风光摄影中,凡是在日光条件下拍照,均可以手动指定色温,参照日光型胶卷特性,我们可以把色温设定在5400K,这样日出日落的暖调和、阴影以及日落后的蓝调都可以准确表现。

  在拍摄夜景风光时,可以指定较低的色温,比如4000K,这样既可以保持夜景灯光下的暖调,又不至于使黄色调过重。不过夜景下的色温设定和灯光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试拍的样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要通过手动白平衡把色温校正得真正的“白平衡”,这样会失去夜景灯光的光线氛围。

  2. 色彩、反差、影调和锐度

  在专业数码相机的设置中,由于是面向多种用途的,缺省设置比较中性,并不适合风光摄影。在风光摄影中,对色彩的设置经常选择较高的色彩饱和度或者鲜艳的色彩模式。

  对于反差的设置,在风光摄影中需要经常调整。一般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然光线的反差就已经非常高,超过了数码相机感光的宽容度范围。因此没必要设置高反差模式,把反差设定在标准模式既可。而一些阴天或者光线平淡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较高的反差,使照片的层次感更分明、立体感更强。因此,反差需要根据创作环境进行适当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至于风光摄影的影调参数设置,多数数码相机的使用者很少在相机上调节这一设置,而把调节留到了后期。因为很多照片是高调还是低调,往往需要根据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目的和光线特征而频繁调节,这样调节过于频而容易造成误操作。

  风光摄影中的锐度设置,多数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缺省,留待后期针对不同输出设备的特点再进行调节。如果不打算进行后期处理,多数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较高的锐度。但是在设置了较高感光度的情况下不要设置高锐度,否则噪声将被锐化突出。

  在富士系列数码相机,例如S9600/F30等产品中,都具有独特的“反转片模式”,可以模拟传统富士反转片,产生色彩浓郁、层次鲜明的画面,能把眼前平淡的景物变得与众不同。

  3. 内置色阶曲线

  一些中高端数码相机还具有内置色阶曲线功能,可以在计算机上设定好色阶曲线,然后加载到相机中。定制的色阶曲线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控制照片的多种影调特性和风格,减轻后期处理的复杂性。

  色彩曲线的特性直接涵盖了色彩、反差和影调特性,此外还具有色彩平衡功能,可以形成特定的影调风格,类似于不同胶卷的影调风格。目前佳能的高端数码单反EOS-1D系列、尼康的中高端数码单反等都具有这一功能,能预置的色阶曲线数量从1条到3条不等。

  4.电子底片

  拍摄RAW格式的电子底片,可以为后期图像处理留下最丰富的数据。尽管人们对风光摄影后期处理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数码相机时代人们越来越认同后期处理。

  不同型号数码相机的RAW文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记录了CCD/CMOS影像传感器捕获的原始数据,数据更丰富,包括12位至16位的色彩深度,色域空间更广泛,而保存为JPG格式时这些数据都已经大量损失掉了。

  如果保留了RAW格式电子底片,上述的白平衡、色彩、反差、影调和锐度等设定都可以到后期处理时重新设置,甚至还可以应用不同的色阶曲线对原始数据进行调节,因而拥有最大的灵活性。尤其风光摄影,需要对色彩、细节的质感等进行调节时,RAW格式更是不可或缺。

  另外,对于不同的输出形式,理论上应该从RAW输出不同图片文件,以适应输出设备的表现能力。随着自己对图片认识的提高,也会需要根据电子底片重新调节而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摄影意图。因此,保留电子底片至关重要。

  目前,不仅大量数码单反提供了RAW拍摄功能,像富士S9600这样的准专业便携产品也可以拍摄电子底片。S9600还标配专门用于RAW格式后期处理的超级应用软件Hyper Utility HS-V2,让摄影者能享受“无损”格式的乐趣。

  全天候摄影

  在刚刚踏上风光摄影道路的时候,人们总认为晴朗的天空和通透的空气是最佳风光摄影条件。但这种天气往往只能拍出清晰的风景,而并不能成就佳作。

  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之作,可以诞生在多种天气条件下。雾气昭昭的迷茫与柔和、黑云满天的悲凉感、阴天下特有的低调氛围、雷雨交加的独特背景,都能成为风光摄影中的独特元素。

  恶劣天气下拍片的难度显然加大了,但是却有机会拍出一些独特的、更有震撼力的作品。因此,在恶劣天气下,千万不要灰心丧气。相反,好运可能就要降临,浓云漫天时也许就有一缕乍现的阳光照耀在你眼前的田野上,大雨结束后你或许就会看到布达拉宫背后的彩虹。

  要学会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风光摄影创作,成为全天候摄影师。最出色的风光摄影作品,往往诞生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

  雾气是强调气氛和空气透视的绝佳工具,当然,这时曝光的控制相当关键。 


               第十一课:人像摄影之器材与技术基础

               

引:您为什么会拿起相机,肯定是要留下身边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而在这些需要凝固的记忆中,恐怕大部分都是人——我们的家人、朋友、旅途中有趣的当地人……如何才能在日后欣赏这些人的照片时毫无遗憾,如何通过照片拉近和他人的关系,让我们从基础开始。

  怎样才是令人满意的人像照片

  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拿着一张自以为是佳作的人像照片送给“模特”本人,结果惨遭白眼——能够令本人和创作者都满意的人像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可能提到人像摄影,您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女大头照。但我们应该掌握的技巧决不应该仅仅限于拍摄美女,而是要精确记录各种人物的神态,让我们日后看到照片就能迅速联想起这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把人物拍得更漂亮固然是一种追求,但准确反应其外形和性格特点则是更高的境界。例如抓住孩子纯真的笑容、母亲平和的微笑、战士坚毅的目光、明星们放电的眼神等等。

  呵呵,可能我们上述言论有些过于理论化,让您有些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就从观看一张肖像照片的角度来分析,看看怎样才是一张精彩的人像照片。首先,照片中人物应该突出,很自然地吸引住观众的目光,不能被环境、背景等抢了风头;其次,人物的神态和体态应该自然,那种矫揉造作的照片不耐看;第三,它应该符合我们评判一张普通照片的标准,例如清晰度高、曝光准确、构图协调等等。如此这般,你的人像照片就可以算是基本合格了。

  如何拍出一张合格的人像,让我们慢慢道来。

  选择适合人像的焦距段

  您可能经常听周围的发烧友说起什么“人像王”镜头,确实,为了在合适的距离拍摄人物大小合适的人像照片,镜头焦距的选择有规律可循。通常而言,为了拍摄最常见的半身到特写(大头照),最适合的焦距段是中焦,80mm等效焦距左右。如果焦距短于这个值,拍摄大头照就需要相当贴近被摄者,不仅给人以压力,而且成像的透视变形明显,形成大鼻子、小眼睛的怪异效果;如果焦距更长,要在画面中容纳下完整的半身像,则要离被摄者相当远,不便于和模特的交流。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您可以灵活掌握。50mm等效焦距的标准镜头焦段适合拍半身到全身照,也便于交待环境;更广角的镜头则经常用于创作摄影,用夸张的效果吸引视觉,但最好不要在拍摄MM时用广角,否则肯定会遭遇白眼;而长焦镜头则利于抓拍人像,可以在不干扰被摄体的情况下拍摄到自然的神情,而且拍摄大特写时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拍摄对象和照片类型选择合适的焦距段,就可以迈出拍好人像照片的第一步。根据一般的需求,典型袖珍数码相机的35~105mm变焦范围就够了。但如果您希望拍摄动人的大特写,或是喜欢抓拍一些街头美女,就需要更长焦距的镜头,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或S6500fd那样从28mm延伸到300mm的镜头,就基本可以满足任何人像拍摄需求。

在一次发布会上抓拍的游泳运动员“鱼雷索普”,采用中焦镜头拍摄的半身照。略微侧面的角度正适合表现他明晰的面部轮廓,而图片左边留出的空间让构图不会局促。

一次时尚发布会上拍的模特,接近标准焦距段的镜头可以留下构图协调的全身照。

  精准对焦和曝光

  我们欣赏一幅人像照片时,会很自然地关注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因此,人像照片的对焦应该以眼睛为基准,一张眼睛模糊的人像照片很难及格。从原理上说,人像照片的对焦与通常拍摄时的对焦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保证被摄主体的清晰。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拍出的人像照片出现对焦失误,焦点落在背景上,让我们原本希望突出的明眸和红唇都失去了光彩。这是因为在拍摄人像时,人物脸部所占画面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经常不在画面中间,再加上我们脸上这些部件的反差往往不如画面背景高,相机又习惯于寻找高反差画面进行对焦,如果距离背景再近一点儿,很容易出现对焦失误。

  在人像摄影时,我们可以使用前几次讲座中提到的对焦锁定方式,先把人脸放在画面中央完成对焦,然后保持半按快门钮,重新构图后再拍摄。对于一些具备对焦点选择功能的相机,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图习惯,把焦点选择到人物眼睛的位置,以确保精确对焦。

  同样,人像照片的曝光也必须以保证脸部准确曝光为目的。在逆光、舞台光等情况下,背景光线往往会影响测光,导致人脸过暗或过亮。这时,我们可以把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到点测光或局部测光,对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保证脸部的层次。对于肤色比较白皙或者希望白皙的被摄者,可以酌情增加0.5级到1级曝光;如果要表现黝黑的皮肤,则需要略减曝光。

  这些人像摄影的拍摄技巧是否有些复杂?对入门用户来说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不过,目前大部分相机上都有专门的人像模式,会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闪光灯(增加眼神光)等设置来帮助用户拍出好照片。对于对焦和曝光的问题,渐渐开始成为新趋势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上大忙。以富士最新的S6500fd为例,它采用专用硬件电路,让“脸部识别技术”不但更快而且功能更强大:完成识别人脸只需要0.05s,对拍摄完全不产生影响;这个系统最多可同时识别10张脸,即使是晚会、小型合影这样的场景也难不住它。而且在回放模式中,“脸部识别”功能也可以实现以人脸作为画面的关键信息进行修剪或放大。识别出人脸后,相机的对焦和测光就会以此为基础,让人像摄影箭不虚发。

  把握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

  可能受到证件照拍摄习惯的影响,也许是这种构图方式最为直接,很多人在拍照时都习惯把人物放在中央,这样的照片往往显得很呆板,除非您是出于什么特殊的创作目的,追求完全平衡或是具备压迫感的画面效果,最好还是让人物离开中线为好。

  我们在构图基础的讲座中提到过九宫格的布局方式,让主体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会带来舒适的视觉效果,对于大特写的人物面部,则可以选择让眼睛位于黄金分割点上。至于让人物偏左还是偏右的问题,要看人物眼睛面对的方向而定。我们习惯上在人物面对的方向留出空间,让其视线有延伸感,否则会显得画面很局促。此外,除了大特写外,最好让人物的头部或是肢体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中,切掉部分头发、出现一半的手看起来都不太舒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构图习惯则是横竖画幅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把显示器作为照片的欣赏工具,横构图的照片比率也迅速增加,毕竟,在拍摄时竖起相机操作有所不便,而后期欣赏时更会大大减小有效尺寸。但如果我们看看那些流芳百世的人像名作(包括照片和油画),会发现竖直构图的作品比例极高。竖构图确实适合表现人像,因为我们也是直立状态的,竖构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画面来表现人本身,而横构图则更适合交待场景环境。因此,我们在拍摄人像照片时可以多多尝试竖构图,让人物尽量充满画面(当然也要留些边缘空间),虽然在后期欣赏时可能略有不便,但输出成照片后效果可以不同凡响。

同样是时尚发布会上的抓拍,灵活运用竖构图可以让人像作品更加突出主题。

            
第十二课:人像摄影之技巧与实践

             

引:通过上期的基础知识介绍,您可以了解到如何拍出一张“不难看”的人像照片。但如何让作品更加传神,能在抓住观众目光的同时令模特满意,不妨仔细看看我们的人像摄影升级攻略。

  用光塑造人像

  光线是摄影的画笔,在人像摄影中,光线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曾经在前面的课程中详细介绍过光线的运用(find./ ),这里再针对人像摄影进行一下回顾。光源方向过于偏上和偏下都不太适合表现美好的人像,而是恶作剧的理想光源;与人物头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面的光线方向最适合真实地还原模特的容貌。

  来自模特正前方的光线比较平淡,不能突出面部的立体感,而且会显得脸盘比较大,但具备一定的美化作用,加上适当化妆,可以掩盖不少小的脸部瑕疵;侧光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但也会让鼻子留下浓重的阴影,表现男性或五官很精致的MM尚可,但对于大部分模特,都会导致皮肤粗糙等问题,因此,我们最好利用来自模特前方45度角附近的光线,或是在光源的另一侧增加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让五官轮廓鲜明的同时,保证恰当的皮肤直观还原;来自人物背后的逆光会在边缘留下美丽的轮廓光,但由于人物脸部缺乏光线,可能会很暗,需要使用闪光灯补光。

  最后,还有光线方向不明显的散射光,例如薄云遮日或是建筑物的阴影中。这种光线适合表现柔和的皮肤,是拍MM的理想光线。

  创造眼神光

  除了通常的光线角度和强度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眼神光。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像照片中清晰传神的眼睛也非常关键。而让眼睛“亮起来”的诀窍就是制造眼神光。通常,眼睛都会或多或少地反射一些周围的光点,但往往不够突出,或是位置不够理想。按照通常的审美观点,在眼球的2点或10点位置上产生的眼神光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光点在正中间或是明显出现多个光点都会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

  如何产生和控制眼神光呢?专业摄影师在影棚中当然很容易控制光源,不过对普通用户屡试不爽的技巧就是使用闪光灯。在拍摄人像时,即使在户外明亮光线下,也可以尝试强制闪光,这样,闪光灯在产生眼神光的同时,还可以给人物脸部补光,补偿阴影。

  当然,一些相机的闪光灯控制不够智能,可能会出现人物脸部一片白或背景黑乎乎的情况。而富士最新几款数码相机上的智能闪光技术正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显露功力。“智能闪光技术”充分利用了富士数码相机出色的高等效感光度成像能力,不仅可以平衡主体和背景的曝光,实现自然的闪光效果;而且FinePix F20/V10等产品在“自然光&闪光”模式下能够一次连续拍摄两张照片,一张使用智能闪光,另一张则为自然光模式,为用户留出备份。

  拍好环境人像

  环境人像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人像拍摄题材,让人物出现在特定的场合中,画面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了,不仅表现出人物的形态,更交待了他与相关环境的某种关系。打个通俗的比方,如果你要给自己的老板拍张照片,让他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做踌躇满志状,画面中包含庞大的办公桌、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几本当红的杂志、背后充实的书架,这样一张照片比把他拍成奶油小生的特写更令人满意。

  但要拍好环境人像也是颇有难度的,因为这时你需要兼顾人物和环境。记住,我们要首先要表现的人,因此,人最好在画面中占据比较主要的位置,无论是测光还是对焦,都以人为主。同时,要尽量避免让人物和背景融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光圈控制小景深,让背景稍稍模糊,也可以通过主体和背景的颜色区分开。同时,背景也不应该出现太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线条,更要避免人物“头上长角”等低级错误。

  巧拍美女照

  谈到这里我都有些兴奋,美女照片可谓大众爱好,不仅大家爱看,拍摄起来也是一种享受。您不要认为那些影友组织、专门邀请模特的活动才是真正拍摄美女的机会,我们日常给女友、老婆或是女同事拍摄都可以实用同样的技巧。

  既然是美女照,把模特表现得更加漂亮自然是最明确的追求。因此,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模特的自身特点,并充分扬长避短。例如,对于身材很好的人,我们可以多拍一些全身和半身照,并让模特略微侧过身体,以显示傲人的身材;对于面庞优美的人,则可以多拍特写。

  当然,拍摄美女也有一些通用原则。例如,相机应该略高于模特的眼睛,首先,她的眼睛向上看,可以显得更大、更明亮,神情也变得更加生动;其次,略微抬头的角度可以尽量避免拍摄到脖子上可能产生的皱褶。再比如,可以让模特稍稍侧过脸庞,这样通常可以显得脸瘦一些,而且可以突出鼻子、嘴唇的轮廓。在光线方面,应该避免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拍摄美女,因为这时很难睁开眼睛不说,脸上的阴影也非常影响视觉效果。半阴天或阴影中的散射光线非常适合表现柔美的皮肤,当然,别忘了我们上面谈到的眼神光技巧。为了更好地抓住模特的神情,我们在存储卡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连拍模式,一旦模特绽放微笑或是眼神亮起,只管按下快门钮,记录下完整过程,大大提高拍摄成功率。当然,听到机关枪般的连拍声,模特心中对你这个摄影师的印象分也会迅速增加。

  拍美女的细节功夫

  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明眸皓齿、肌肤似雪,但镜头是客观的,会忠实记录下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模特自己不喜欢的细节。因此,单纯掌握好拍摄角度、用光、瞬间并不一定能得到真正漂亮或是让被摄者满意的照片。首先,我们应该针对美女进行一些独特的拍摄设置。以富士S9600为例,它有普通、反转片和黑白三种色彩模式,拍摄美女时用普通模式会更保险一些,因为反转片模式艳丽的色彩可能会突出人物脸部的瑕疵;同时,我们可以把锐度设置到柔和,让画面略显柔和和朦胧;当然,曝光也可以增加1/3~2/3,让皮肤更显白皙。

  其次,按下快门并不意味着创作结束,特别是对美女照而言。技巧出色的后期处理技巧可以让人像照片改头换面。以往,对于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操作不太熟悉的普通用户也就是用模糊滤镜掩盖一些皮肤缺陷,调调反差亮度什么的。但目前有了不少专门针对人像照片优化的软件,例如NeatImage,而且很多是免费的,或是试用版就相当实用。通过几次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以完成“磨皮”处理,创造出让被摄者爱不释手的美女照。

  有关人像摄影,最后有几句话想提醒大家。如果您想迅速体验到人像摄影的乐趣,或是拍出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可以在车展、时装展示会、街头产品展示或是影友们的模特拍摄活动中出手,因为那些模特不但长得比较漂亮,而且大多很有经验,懂得如何面对镜头,再加上别人布好的光线,很容易拍到漂亮的照片。如果您想真正掌握好人像摄影,最好从身边的人下手,多拍,尝试各种构图、镜头、用光,当他们满意你的作品时,你的人像摄影火候就差不多了。

这张在尼泊尔拍摄的照片中,后面寺庙的背景恰到好处地交待出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

 

孩子细腻的皮肤不怕测光和逆光的刻画,特殊的光线正好突出了脸部轮廓

第十三课:舞台摄影之技巧与实践  (1)

引:在观看现场精彩表演的时候,我们视觉享受之余,常常会想把演出拍摄下来,留待日后欣赏或是与别人分享。曼妙的舞蹈、精彩的演唱会、真情流露的演奏、声情并茂的话剧,这些都值得我们拍摄,也可以当作提高摄影水平的一种方式。

  以往谈到舞台摄影,那可是相当专业的领域,需要大炮般的镜头和昂贵的高感光度胶卷。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舞台摄影已经成了每个摄影者都可以尝试的领域,而且如果技巧得当,就可以获得相当精彩的照片。

  舞台摄影的特点非常鲜明:拍摄对象基本都在移动中,照明是特殊的人造光线,拍摄距离和角度受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拍出漂亮的照片,让我们来对舞台摄影技巧逐一讲解。

  利用好拍摄位置

  可以想见,一般舞台摄影最佳的拍摄位置自然是第一排正中,因为前面没有其他障碍,而且可以兼顾到整个舞台。在这个位置上,广角焦距段可以拍摄舞台的全景,使用标准镜头可以拍摄一些话剧或演唱会的多人场面,使用70~200mm焦距的变焦镜头即可得到满意的半身到特写构图。

  但我们毕竟不是专业舞台摄影师,也往往没有财力去锁定那个黄金位置,因此就要做好准备,利用好自己被分配的座位。与前几排相比,坐在后面基本只能使用中焦到长焦镜头,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S5600fd配备的28~300mm镜头就足以在后排清晰拍摄到舞台上的人物,普通的3倍光学变焦小数码很难派上用场。不过这也可以让摄影者更加集中在追踪、拍摄最好的瞬间,而不用老想着变换焦距和构图。此外,第一排的位置虽好,但在有些场地中低于舞台很多,导致拍摄的角度都是仰角,在后排可以提高拍摄角度,实现更舒适的构图。因此,到达现场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仔细观察舞台,基本锁定自己的拍摄焦距段和角度。

  对付光线难题

  舞台的照明基本是纯粹的人工光线,这给白平衡和曝光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可以把舞台光源分为两种,一是稳定的光源,如音乐会、室外演出、舞台剧等,在演出期间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演出正式开始前进行试拍,看看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是否可以有效校正低色温。如果自动白平衡模式不行,最好采用自定义白平衡自行设定。

  另一类是不稳定光源,如演唱会、舞蹈、杂技的效果灯和追光灯。在这种环境下,光源的强度和色温变化多样,难以控制。不妨干脆把相机设置到自动白平衡模式,由相机来完成复杂的光线判别;或者干脆使用日光白平衡,以完全还原现场气氛。

  光线难题还在于舞台上人物和背景的照明往往差别极大,很容易造成曝光失误。首先,舞台灯光的亮度通常不太高,使用大光圈的镜头配合数码单反相机是一种选择,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快门速度。在非单反相机中,具备高等效感光度和高成像质量的产品同样可以胜任。例如富士FinePix S6500fd,最高等效感光度达到了ISO3200,可以保证舞台照拍摄的成功率。

  此外,面对的是布光复杂,明暗区域繁多甚至光线强度和角度均不断变换的舞台,相机自动曝光很难保证准确。这时通常要求摄影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曝光补偿、点测光、曝光锁定等功能。

  别被这些术语吓倒了,其实现在拍摄舞台照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利用人脸识别功能。在富士S6500fd、F31fd和Z5fd等机型中,系统可以在取景的同时判断出画面中的人脸,并以人脸为基础进行对焦和测光。这样,舞台摄影的很多顾虑就可以一扫而光了,画面中人物的曝光和清晰度得到保证,就具备了一张优秀舞台摄影的基础。

  抓住最美的瞬间

  在观众的眼中,舞台上的每个瞬间都那么优美,但在摄影者的快门中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拍摄演出者时,她可能闭眼、皱眉,可能在舞蹈的高速旋转中我们拍到的只是一个背影,可能我们试图拍摄一个舒展的弹跳,但最后留下的是一个落地的瞬间。

  舞台摄影对瞬间抓拍能力的考验不逊于体育摄影,他们都要求摄影者在眼明手快之外,最好能对演出的内容有所了解,对其动作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同时,无论那种相机,都存在从按下快门按钮到快门释放的延时,只有提前按下快门才能抓住最美的瞬间。

  对于初学者,这当然有些难度,我们可以充分观察,争取发现其动作的规律。使用连拍功能也是有效手段,例如,一个舞蹈演员的弹跳过程,我们拍下3到5张照片,其中出现最舒展姿势的概率自然比单张拍摄高了很多。不过,大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的连拍能力都有限,如果在精彩瞬间到来之前把连拍能力浪费掉就没有办法了。富士在很多机型上提供了独特的“循环连拍”方式,只要用户按下快门钮,就开始不停连拍,但只有松开快门钮前拍摄的3张被存储下来。如果你对演员的动作没有把握,不妨用这种方式,看到精彩瞬间结束就松快门钮,基本可以万无一失。

  舞台摄影注意事项

  在进行舞台摄影时,必然会对周围的观众造成一定影响。您也不希望自己前面总有一个伸着脖子举着相机晃来晃去的人存在,因此摄影者应尽量注意细节,避免干扰他人观看演出。

  1、 如果有可能,事先联系演出的主办者以获得许可,或得到一个更适合拍摄的位置;这一点在大型演出时很难,但如果是自己单位的演出,则不妨主动出击。

  2、 不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不仅会干扰观众,更会影响演出者,而且破坏了演出的光线环境,拍摄效果也不会好。

  3、 使用单反相机尽量选择快门声音摄影小的,使用便携数码相机则设置为无声状态,并关闭辅助对焦灯。

  4、 拍摄中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及频繁的移动,那样自己劳累不说,还会招致身后的一堆抱怨。

  5、 拍摄前通过节目单了解演出情况,合理安排拍摄,特别是要计划好存储卡和电池的分配,以免到了关键时刻弹尽粮绝。

  6、 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性能局限,即使按照以上技巧拍摄,得到的很多照片仍然不是很理想。先不要急于删除,我们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来进行后期处理,使照片起死回生。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按照上述技巧,我们基本可以拍摄到清晰精彩的瞬间。但真正舞台摄影的精髓不止是忠实记录舞台上发生的每个场景,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作意图。如果看看几十年来舞台摄影作品的发展,我们也会发现从写实到再创作的鲜明趋势。例如,很多摄影师在创作中甚至会故意设置慢速快门,模糊的画面有时会更好地表现动感,而光线和人物运动的轨迹结合会很有创意。另外值得一试的还有后期的叠加处理,多张舞台照拼合起来,往往会更好地表达演出内容。

 普通舞台剧照明光线比较固定,拍摄起来相对容易,可以在构图的瞬间抓取上多下工夫

露天演出的“印象 刘三姐”也可以看作一个巨大舞台的演出,同样是人工光源的环境,虽然拍摄者距离远,但也可以抓住一些有趣的光景瞬间.

   拍摄者在体育馆的二层,使用了相当于300mm焦距的镜头也很难拍到特写,但利用现场光线,正好可以记录下多人的场景

  第十三课:舞台摄影之技巧与实践   (2)


引:在观看现场精彩表演的时候,我们视觉享受之余,常常会想把演出拍摄下来,留待日后欣赏或是与别人分享。曼妙的舞蹈、精彩的演唱会、真情流露的演奏、声情并茂的话剧,这些都值得我们拍摄,也可以当作提高摄影水平的一种方式。

  以往谈到舞台摄影,那可是相当专业的领域,需要大炮般的镜头和昂贵的高感光度胶卷。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舞台摄影已经成了每个摄影者都可以尝试的领域,而且如果技巧得当,就可以获得相当精彩的照片。

  舞台摄影的特点非常鲜明:拍摄对象基本都在移动中,照明是特殊的人造光线,拍摄距离和角度受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拍出漂亮的照片,让我们来对舞台摄影技巧逐一讲解。

  利用好拍摄位置

  可以想见,一般舞台摄影最佳的拍摄位置自然是第一排正中,因为前面没有其他障碍,而且可以兼顾到整个舞台。在这个位置上,广角焦距段可以拍摄舞台的全景,使用标准镜头可以拍摄一些话剧或演唱会的多人场面,使用70~200mm焦距的变焦镜头即可得到满意的半身到特写构图。

  但我们毕竟不是专业舞台摄影师,也往往没有财力去锁定那个黄金位置,因此就要做好准备,利用好自己被分配的座位。与前几排相比,坐在后面基本只能使用中焦到长焦镜头,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S5600fd配备的28~300mm镜头就足以在后排清晰拍摄到舞台上的人物,普通的3倍光学变焦小数码很难派上用场。不过这也可以让摄影者更加集中在追踪、拍摄最好的瞬间,而不用老想着变换焦距和构图。此外,第一排的位置虽好,但在有些场地中低于舞台很多,导致拍摄的角度都是仰角,在后排可以提高拍摄角度,实现更舒适的构图。因此,到达现场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仔细观察舞台,基本锁定自己的拍摄焦距段和角度。

  对付光线难题

  舞台的照明基本是纯粹的人工光线,这给白平衡和曝光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可以把舞台光源分为两种,一是稳定的光源,如音乐会、室外演出、舞台剧等,在演出期间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演出正式开始前进行试拍,看看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是否可以有效校正低色温。如果自动白平衡模式不行,最好采用自定义白平衡自行设定。

  另一类是不稳定光源,如演唱会、舞蹈、杂技的效果灯和追光灯。在这种环境下,光源的强度和色温变化多样,难以控制。不妨干脆把相机设置到自动白平衡模式,由相机来完成复杂的光线判别;或者干脆使用日光白平衡,以完全还原现场气氛。

  光线难题还在于舞台上人物和背景的照明往往差别极大,很容易造成曝光失误。首先,舞台灯光的亮度通常不太高,使用大光圈的镜头配合数码单反相机是一种选择,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快门速度。在非单反相机中,具备高等效感光度和高成像质量的产品同样可以胜任。例如富士FinePix S6500fd,最高等效感光度达到了ISO3200,可以保证舞台照拍摄的成功率。

  此外,面对的是布光复杂,明暗区域繁多甚至光线强度和角度均不断变换的舞台,相机自动曝光很难保证准确。这时通常要求摄影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曝光补偿、点测光、曝光锁定等功能。

  别被这些术语吓倒了,其实现在拍摄舞台照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利用人脸识别功能。在富士S6500fd、F31fd和Z5fd等机型中,系统可以在取景的同时判断出画面中的人脸,并以人脸为基础进行对焦和测光。这样,舞台摄影的很多顾虑就可以一扫而光了,画面中人物的曝光和清晰度得到保证,就具备了一张优秀舞台摄影的基础。

  抓住最美的瞬间

  在观众的眼中,舞台上的每个瞬间都那么优美,但在摄影者的快门中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拍摄演出者时,她可能闭眼、皱眉,可能在舞蹈的高速旋转中我们拍到的只是一个背影,可能我们试图拍摄一个舒展的弹跳,但最后留下的是一个落地的瞬间。

  舞台摄影对瞬间抓拍能力的考验不逊于体育摄影,他们都要求摄影者在眼明手快之外,最好能对演出的内容有所了解,对其动作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同时,无论那种相机,都存在从按下快门按钮到快门释放的延时,只有提前按下快门才能抓住最美的瞬间。

  对于初学者,这当然有些难度,我们可以充分观察,争取发现其动作的规律。使用连拍功能也是有效手段,例如,一个舞蹈演员的弹跳过程,我们拍下3到5张照片,其中出现最舒展姿势的概率自然比单张拍摄高了很多。不过,大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的连拍能力都有限,如果在精彩瞬间到来之前把连拍能力浪费掉就没有办法了。富士在很多机型上提供了独特的“循环连拍”方式,只要用户按下快门钮,就开始不停连拍,但只有松开快门钮前拍摄的3张被存储下来。如果你对演员的动作没有把握,不妨用这种方式,看到精彩瞬间结束就松快门钮,基本可以万无一失。

  舞台摄影注意事项

  在进行舞台摄影时,必然会对周围的观众造成一定影响。您也不希望自己前面总有一个伸着脖子举着相机晃来晃去的人存在,因此摄影者应尽量注意细节,避免干扰他人观看演出。

  1、 如果有可能,事先联系演出的主办者以获得许可,或得到一个更适合拍摄的位置;这一点在大型演出时很难,但如果是自己单位的演出,则不妨主动出击。

  2、 不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不仅会干扰观众,更会影响演出者,而且破坏了演出的光线环境,拍摄效果也不会好。

  3、 使用单反相机尽量选择快门声音摄影小的,使用便携数码相机则设置为无声状态,并关闭辅助对焦灯。

  4、 拍摄中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及频繁的移动,那样自己劳累不说,还会招致身后的一堆抱怨。

  5、 拍摄前通过节目单了解演出情况,合理安排拍摄,特别是要计划好存储卡和电池的分配,以免到了关键时刻弹尽粮绝。

  6、 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性能局限,即使按照以上技巧拍摄,得到的很多照片仍然不是很理想。先不要急于删除,我们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来进行后期处理,使照片起死回生。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按照上述技巧,我们基本可以拍摄到清晰精彩的瞬间。但真正舞台摄影的精髓不止是忠实记录舞台上发生的每个场景,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作意图。如果看看几十年来舞台摄影作品的发展,我们也会发现从写实到再创作的鲜明趋势。例如,很多摄影师在创作中甚至会故意设置慢速快门,模糊的画面有时会更好地表现动感,而光线和人物运动的轨迹结合会很有创意。另外值得一试的还有后期的叠加处理,多张舞台照拼合起来,往往会更好地表达演出内容。

 普通舞台剧照明光线比较固定,拍摄起来相对容易,可以在构图的瞬间抓取上多下工夫

露天演出的“印象 刘三姐”也可以看作一个巨大舞台的演出,同样是人工光源的环境,虽然拍摄者距离远,但也可以抓住一些有趣的光景瞬间.

   拍摄者在体育馆的二层,使用了相当于300mm焦距的镜头也很难拍到特写,但利用现场光线,正好可以记录下多人的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