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中国古典家具种类

 老枪No007 2011-05-14
    
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和中国文学、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一样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和西方家具有明显区别,中国家具强调线条,突出抽象色彩,西方家具强调功能性,实用,舒适。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你可以从一件家具了解它的历史以及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家具的式样。中国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对家具的要求不高。直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在椅子上,双足悬起,中国家具才逐渐兴起,到宋代家具才定型,室内陈设(桌椅几案等)开始讲究起来,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达到鼎盛时期。

  红木家具始于明代。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保持了古代的优美造型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点,采用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其雍容华贵,典雅精美而备受消费者的宠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红木情结,红木文化一直影响中国人的生活,认为红木代表高贵,因此使用红木家具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在古代更是一种社会阶级的象征。中国古典家具品种主要有: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桌案类

  桌案类包括: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半桌;4方桌;5条几、条桌、条案;6书桌、书案、画桌、画案;7其它桌案等。

  炕桌、炕几、炕案: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桌放在炕或床的中间;炕几、炕案由于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两侧端。

  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香几多为圆形少方形,腿足弯曲较为夸张。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香几多居中放置,四无旁依,应面面宜人欣赏,体圆而委婉多资者较佳。

  酒桌、半桌:这是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酒桌远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边缘多起阳线一道,名曰“拦水线”。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故名。它又叫“接桌”,每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时,用它来拼接。

  方桌:是传世较多的一种家具,分为“八仙”、“六仙”和“四仙”,在条桌、面桌上都可以找到同样的做法。

  条几、条桌、条案:条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师的分法是: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它们的结构不是用夹头榫,就是用插肩榫,否则便是变体。共分有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就是较小型的,也大于半桌。其结构、造型,往往与条桌、条案相同,只是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北京匠师均有明确的概念。画桌、画案,为了便于站起来绘画,都不应有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称画桌,案形结构的称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

  其它桌案:

  桌和案一般不好区分,尤其是条案和条桌。案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其前有俎几,其后才有桌。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几是人们坐时的侧靠之具,多为长者、老者而设,到春秋战国时期,几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长凳;5椅;6宝座等。

  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杌凳往往被作为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无束腰杌凳是直足直杌式,有束腰枨凳是直腿内翻马蹄,腿间安直或罗锅枨式,直腿外有略具S形的三弯腿。

  明式椅子大致分为圈椅、宝座、交椅、扶手椅和靠背椅五种。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椅子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上罗圈而得名,据考证中国五代时期就有圈椅,那时的圈椅和明朝风行的圈椅是有区别的,到宋代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见不多,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

宝座是黄室中特制大椅,是皇帝专用坐具,大多单独陈设,因其造型结构似床榻而得名床式椅。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加装饰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北京故宫中收藏颇多,但明代制品目前仅能列出一件。

  元代出现了一种带圈靠的交椅,交椅源自南北朝时期的折叠凳,时称胡床,后来经过发展加了靠背和脚踏,到宋、元时期直背交椅和圈背交椅式样基本成形,这一点可丛这两代文献中得到确认。表现为前后两腿交叉,上为弧形圈,正中背板支撑,外出可随身携带。

  靠背椅指的是只有靠背,不带两侧扶手的椅子。靠背椅分为灯挂式和一统碑式,灯挂式的靠背搭脑向两侧挑出;一统碑式的椅背和南官帽的靠背相似,搭脑两端不出头。

  扶手椅指的是有靠背的又带两侧扶手的除了宝座、交椅、圈椅外统称。扶手椅有两种形制,其一是南官帽椅,北方地区称为玫瑰椅,南方地区称为文椅,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与椅座垂直;其二是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坐墩:又名肃墩,由于其上多覆一方丝织物而得名。在明代及前清时期的坐墩上还保留着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

  交杌:俗称马扎,和古代胡床类似,自东汉从西域传至中土,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基本制式是由8根直木构成,长期没有变化。

  长凳:明清时期,长凳式样繁多。小条凳是民间日用品,二人凳宜两人并坐,至今江南地区仍在使用


  床榻类

  床榻类包括:1榻;2罗汉床;3架子床等。

  榻:北京匠师称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曰“榻”。

  罗汉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北京匠师称之为“罗汉床”。罗汉床身有多种做法,分无束腰两种。其做法不仅与榻相同,和炕桌、杌凳亦复相通。罗汉床更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围子上。床上三面各有一块围子的为“三屏风式”,由五块组成的(后三,左右各一)为“五屏风式”,更多的还有“七屏风式”。

  架子床:架子床是对有柱床顶的床的统称。进一步细分,架子床还可以分为只有四角有立柱的“四柱床”和四柱之外正面还有两柱的“六柱床”。

  明式的床前多设脚踏,罗汉床前的脚踏短而成对,架子床和拔步床前的脚踏独一而修长。尔后传世既久,脚踏大多已与床分离。

  柜架类

  柜架类包括:1架格;2亮格柜;3圆角柜;4方角柜等。

  书格即书柜、架格、书架,不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为若干层。

  架格:或称“书格”或“书架”。因其用途非为专放图书,故不如称之为架格。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亮格柜: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家具,明式的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
圆角柜:又名“面条柜”,其意费解。

  圆角柜柜顶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喷出,名曰“柜帽”。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遂成圆角。故圆角柜亦称为“木轴门柜”。圆角柜有的两扇门之间无闩杆,名曰“硬挤门”。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无侧脚。柜门同样有硬挤门。“顶箱立柜”,又叫“四件柜”,两具乃由四件组成。

  屏风类

  屏风是屏具的总称,包括由多扇组成,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的“围屏”和下有底座的“座屏风”。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传世围屏中,尚未发现清中期以前制作精美的硬木实例。

  古代屏风分为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

  地屏主要分为座屏和落地屏。地屏形体大,多设在厅堂,一般不会移动;座屏即插屏式屏风,是把把单独屏风插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座屏有独扇、三扇、五扇等奇数规格,独扇座屏与底座可连可卸,可卸的称为“插屏式座屏风”。

  床屏形体较小,多与床榻结合使用;

  梳头屏是用于梳妆用的小型屏镜;

  灯屏多为灯遮风的小屏风;

  挂屏为明末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挂在墙上作装饰用的屏牌,大多成双成对,四扇为四条屏等,到清朝后此种挂屏十分流行,至今仍为人们喜爱。

  楹联类

  其它类

  凡不宜归入以上几大类的家具只能放在其他类,故品种颇繁,有:笔筒;闷户橱;提盒;都承盘;镜台、官皮箱;微型家具等。

  笔筒出现于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大都造型简单实用,口底上下相似呈筒状,是案头工具必不可少的装饰实用品,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深得文人墨客得喜爱。笔筒源自笔架和笔船,笔架至今仍在使用,笔船由于笨拙被笔筒所代替。

  笔筒先后有竹木制、牙雕、玉雕、铜制、瓷制等形式。《长物志》“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文中花梨就是黄花梨木。

  明代的匠师能把造型和结构尽善尽美,在选料及装饰线脚、雕刻、镶嵌上创造出完美的风格,为清代家具和以后的现代家具建立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因此说:明式家具乃是收藏家们的首选珍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