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智慧型的母亲

 宇宙巫师图书馆 2011-05-14
三、做智慧型的母亲

  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吗?认为是合格妈妈的请举一下手。举手的妈妈很自信,没举手的妈妈我更能理解,因为至今国家对妈妈这个职业既没有上岗前的培训,更有没有上岗后的考核。咱们做母亲的都是无证自然上岗,无人监管,所以合不合格是很难判定的!这也更说明了我们做母亲的伟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起早贪黑,呕心沥血,妈妈们,是不是这样的?如果颁发劳苦奖章,我敢保证,我们在座的妈妈每人必得一枚。

  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是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拿破仑在他的传记中说:除了他的母亲以处,几乎没有人可以指挥了他。她总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的母亲。他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她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的力量。

  我们如何做个合格的智慧型的母亲呢?

   1、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1—6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2、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枯燥的说服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否则,适得其反。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家长对自己的“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啦啦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3、学习先进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子方式。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如果播错了种子,只错过一季,家长教育孩子如果播错了种子,就错过了孩子的一生啊!正所谓:“种田不除一季荒,养子不教一世枉。”

  教育孩子,应采用以下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1)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

  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全面、客观的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了解他的睡眠饮食,我们要像对待朋友那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转过头来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我们也是从孩子时期过来的,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还是基本相似的。我们小的时候不是也经常出错,缺点很多吗?我们希望大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也就应该尽可能地怎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一下,我们才不会对孩子居高临下,才会蹲下身子跟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当我们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处境,认可孩子,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这就是理解。

  因为理解,我们就不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撒泼到孩子身上来;

  踢猫效应

  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就是“踢猫效应”带来的不良连锁反应。

  孩子的心里话:

  妈妈,您笑起来真的很美,可我为什么很少看到您的笑脸?看到您时,要么怒发冲冠,要么愁眉不展,要么一脸冰霜。我问您为何不高兴,您说是上班是遇到一些不高兴的事。妈妈,您常教育我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还教育我要正确面对挫折,您呢?妈妈,我想对您说,请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让一家人跟着您不开心!

  每天下班进家门时,不管有多少烦恼,暂时将之抛到脑后。心里想:我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有一个和谐的家,我是幸福的女人。然后微笑着打开门,亲切地说:“我回来啦!”当您关上门的那一瞬间,尽可能地将一切不愉快拒之门外。

  我们要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2)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时,我们每天都要交作业。顾晓鸣老师经常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当我的作业在指导师群里再次得到顾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时,我很自豪,大声对儿子说:“顾老师又表扬我啦!”儿子也高兴地说:“那说明妈妈学习认真哦!祝贺你啦!好学生!”我和儿子都笑了。

  成年人都喜欢听表扬之词,何况是孩子呢!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千万不要吝啬表扬之词。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或眼神,会给孩子前进的动力和信心,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您肯定要问了,那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能批评?当然要批评,但批评应讲究策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09年上卷(第十一期)第130页《教你一招:三句话批评孩子》:

  第一句话:指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

  批评孩子不要啰啰嗦嗦,尽可能简短并直入主题,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犯的错误。这一句话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千万别翻以前的旧账。

  第二句话:指出这件事的后果,以及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不高兴,难过,甚至很生气……

  告诉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错事。这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三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很喜欢他本人。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所做的错事,但是我们很喜欢孩子本人。我们不是不喜欢他而批评他,而是因为爱他才指出他的错误。

  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妈妈还是其他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强。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地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3)平和多一点,功利少一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心情都可以理解,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甚至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超过别的孩子。每个做母亲的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很好的前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心情人人都能理解。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孩子,担心孩子不够卓越,就无休止地要求孩子必学卓越,即使99分,也嫌分数不够最高,还无休止地要求去学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一个在失去快乐的童年的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人格会如何呢?

  《妈妈,我想对您说》

  “不要再玩了,快去写作业!”一听这话,就知道妈妈您又在唠叨了。我说: “写完了。”您就让我去弹钢琴,并说: “明天那些曲子你要是过不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妈妈,您知道吗?琴并不是我喜欢的乐器,您不管我的兴趣,直接给我报了钢琴班,我就只能放弃玩的时间,每周六去上课了。

  有一次,我有首曲子没过,您就和爸爸大发雷霆,先是男子单打,接着就是女子单打,最后则是男女混合双打。我难受极了,您再望子成龙,也不能这么打我啊,您从前并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次,我上完课回来,您看见我的曲子全过了,便高兴得眉开眼笑,并让我去玩电脑,说是让我放松一下。妈妈,您真像一只变色龙。才玩了一会儿,您又让我去把新曲子弹熟,还要抽查我的练习情况,让我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啊!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08年下卷《这样父母的爱能要吗》一文对七种爱的误区进行了阐释,分别是:上火的爱,有条件的爱,唠叨的爱,补偿的爱,风云莫测的爱,不负责任的爱,打乱规则的爱。以上哪种爱都是不健康的,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没有益处的。

  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平和多一点,功利少一点,这样不仅能促进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情趣多一点,说教少一点

  孩子喜欢活泼幽默的母亲。在孩子面前做母亲的也应该是“孩子”,会玩会闹。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必总是一本正经、不怒自威,母亲应该有幽默感,虽然这可能是父亲擅长的。必要的幽默技能会使孩子感受到母亲特有的智慧与宽容,他们的心会与母亲靠得更近。

  有这样一位母亲,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就正经地朗诵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咪呜、咪呜’,老鼠妈妈也回叫‘咪呜、咪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高高兴兴地拿起书读了起来。试想,如果这位母亲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又会如何?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话题广泛,氛围民主,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谈下去就成了“说教”,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母亲罗嗦,觉得烦躁不安。

  因此,多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些共同的经历,培养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做法是走进孩子心灵的第一步。母亲应该适时地和孩子一起购物、一起看电视、一起旅游、一起劳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母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这很重要。

  5)宽容多一点,严厉少一点

  我们一直提倡宽容,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大人则更多的是训斥和批评。真正蹲下身子跟孩子交流,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家长真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家长容不得孩子出错。所以孩子为了讨好家长,总是报喜不报忧,对于自己的过错躲躲闪闪,甚至是撒谎骗人,就是为了博得家长的一笑。想想我们的孩子多么的不容易,可我们做家长的又是多么的不近人情。一旦谎言戳穿,家长不是从自身找问题,而是把所有的怨恨都倾泻到孩子的身上,当我们做家长的大声责骂孩子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孩子的过错是大人造成的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面对孩子的过失母亲应该有“大将”气魄,既不大惊小怪,也不听之任之。母亲需要在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基础上引导他、帮助他,并且把您对他改过的信心传达给他。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自己的理由,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危险性,当孩子认错后,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并告诉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和要求,即使孩子有隐瞒,也要耐心地引导,给孩子一定时间,让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用打骂让孩子认错,更不能因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而使其遭受皮肉之苦。

  6)放手多一点,包办少一点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把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恰恰是送给孩童的最可怕的礼物。”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找心理学医生,说她的儿子总是让她帮着做这做那,自己都快忙死了!心理学医生说:“是不是他第一次系鞋带时,系成了死结,你就再没给他买过有鞋带的鞋子?”“是的。”“是不是他第一次洗碗时弄湿了袖子,你就再没让他走近过碗池?” “是的。”“那以后他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吧!包括房子和汽车!”心理学家说。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

   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这个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舵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后,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有个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知心姐姐卢勤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

  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

  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

  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

  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

  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

  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

  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

  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

  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地拒绝;

  3.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

  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

   那么,我们该如何关心男孩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家庭教育的阵地让给父亲,让男孩儿多跟父亲相处,沟通,从父亲身上学习人格魅力、雄性意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

  无论男孩儿、女孩儿,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强大”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让孩子做高山,父母来做小草,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父母做小鸡,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曾说: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

  母亲自从有了孩子,就处于各种家庭关系交织的节点上,具有较强的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力和情感凝聚力。母亲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对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

  一个身心和谐的母亲应当是丈夫的知己和伴侣,与丈夫灵肉相契,齐头并进;是子女的导师、朋友和玩伴,与子女游戏学习、共同成长。一个身心和谐的母亲可以在多重角色互动中,巧奏家庭和谐之曲。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位心怀希望的合格母亲,就少一个无声绝望的孩子。

  俗话说“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母亲是学出来的”。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行为品德的培养者、社会化的最早引领者以及情感世界的支撑者——母亲。应该潜下心来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女人之美,下美在貌,中美在情,上美在态。以镜为镜,可以观貌;以女人为镜,可以动情;以男人为镜,可以生态。无貌,还可以有情;无情,还可以有态;有态,则上可倾国,下可倾城。

   愿在座的妈妈们:

  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做睿智型的优雅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