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轩脉法》:脉诊不可神化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5-14
    中医有四诊,非独脉诊而已,而且四诊和参诊病方可万全,《内经》中也有云:“色脉者上师所秘”。不能只靠脉诊,还要望诊还要“数问其情”。然而有些医者特臆度其病而妄言之以求其神,当然并非不可,达到了让病人相信的目的,但无形也给中医罩上了神秘的面纱。

    各大医家对此都有过感慨,张景岳说:“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末,则于望闻问之际,已得其病情矣。不过再诊其脉,看病应与不应也……以脉参病,意盖如此,曷以诊脉知病为贵乎。”李时珍说:“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间,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彼。俨然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徐大椿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即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

    近代名医杨则民也曾经评论说:“脉诊为近世医者病者所共信,以为诊病惟一之术。在医者可不加问诊而使三指以疏方。病家则隐匿病情以试医生脉诊之能否。医道之荒莫甚于此。此习不去,吾医将无立足地乎!”

     当然根据全息理论,脉象作为一个全息载体携带人体的全部生命信息,也确有以脉辨病者,但那已不是中医脉诊的主要目的。而有些人则是靠了其他的手段假托为诊脉而已。据《史记?篇鹊传》中记载:扁鹊“视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脏腑症结”,但以脉为名耳。创独取寸口诊法的扁鹊犹如此,况其后人乎。

    目前手诊很是盛行,的确也能看出很多有关疾病的信息,所以又有一些人于诊脉之际观手察病,虽说诊断有所切中,但治疗却不能象诊病那么神了,因为辨证不准确就很难有良好疗效。真正的中医脉诊是为了辨证、为了组方用药、为了针灸推拿的选穴和补泻手法的确定。

    更有甚者,那就是采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曾有一位江湖医者谈及于此,笑而告知之曰,当于某地坐诊必请医托于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并事先排号,提前就诊,详告下面患者之病情,如此病人必为医生高明的脉诊水平所折服,而后必任人摆布也。呜呼哀哉,中医竟被如此践踏,诚中医之不幸。

    所以作为一个热爱中医的人一定要认真学习脉诊,并广为宣传中医脉诊的意义和真实内涵,不可在让中医这层面纱永远的戴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