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

 shengdafei 2011-05-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都以阅读为基础。语文教材一般采用以阅读为主轴来编写的,学生也以阅读为训练的主要内容。然而,教师和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把语文课全都用在了阅读教学上,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毋庸讳言,在阅读教学方面,有我们有好多语文教师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从实际教学中探索出切全学生实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职责便是寻求最好的阅读方法,并且其法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易于学习和把握。笔者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曾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认为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   种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不管是自觉不是不自觉,只要处于思考状态,都会与比较有缘。概括起来说,“比较”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即要将两种事物或材料放在一起;二是“较”,它有“相竞”“比照”之意。通过比较,求同存异,鉴别选择。 
80 年代中期,西方比较文化对国内学术界影响甚大,这种研究学术的新的思维方法也逐渐在语文教学中被采用,形成了“比较教学热。”二十年来,比较教学法一直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相应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概括地说,比较阅读教学法有以下一些功能: 
1 、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面。 
中学阶段课程多,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了,阅读面也相对缩小了,但学生的需求却不断提高与扩大了。因为他们要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及时补充营养。而阅读面缩小,就制约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调控,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做到既要让学生不误各科学习,又要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在进行高中第三册《守财奴》教学时,很自然地会讲到与葛朗台同属世界著名吝啬鬼的夏洛克、阿巴公、泼留希金,也就会要求学生去找《威尼斯商人》、《悭吝人》、《死魂灵》等作品来阅读。在进行《明湖居听书》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去读其他晚清的“谴责小说”。这样,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兴趣也增强了,从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 
2 、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于学习某种学科,就是对这一学科的强烈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趋向。语文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本来就有综合性与趣味性,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无所不有,从古到今,从宏观到微观,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广阔丰富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不一,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话,那么,语文教师就要及时汪入些催化剂,催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与兴趣,这催化剂就是新颖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授课形式。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果说语文课内知识要受到考试的制约和检测而削减了本学科的趣味性的话,那么,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摒弃了这种压力与无味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我们在进行第六册《唐诗三首》教学时,不妨对三首唐诗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准确全面地领略这三首的意境。同时,也可以对三首诗作纵向的比较,如结合本课的阅读,回顾第四册诗歌单元中的《词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国当代新诗两首》《外国诗歌两首》,比较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比较阅读教学法,使知识得到引申与拓宽。学生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又是问题的参与者,潜在的好胜心、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日渐提高。 
3 、比较阅读教学法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教的教师会引导学生   去主动学习。目前,教育界提得最多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表现在知识的机械重复上,而是表现在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速度、灵活性、逻辑性上。比较阅读教学法是迁移与活用课文中的知识,所选文章从体裁到内容都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所比较的文章的相同点、不同点,从思想内容到结构层次、再到艺术手法进行比较。这对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化为技能,是否反应灵敏等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全面检测。而且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方式灵活多变,教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 
比较阅读教学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思维。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让学生把“太阳”和“球鞋”联结起来。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很快形成这样的思路:“太阳→大地→操场→踢球→球鞋。”原因是这些学生能较快地调用自己以前所见的材料来“派对”“比照”,这实际上得力于比较。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同一单元内进行比较,如: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的两篇课文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几篇课文思想内容和手法异同的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比较;同一单元几篇体裁相同课文的综合比较。二是超越单元界限的比较,如:不同作家不同体裁而写法有同有异的再现两篇课文的比较;不同作家体裁相同,内容和写法也大体相同课文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几篇课文的比较。 
现行的统编教材,一般是根据可比性原则,按文体的相同或相近来组成单元。一个单元中的几篇阅读课文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的“个性”。在一个单元里既可就“共性”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又可就“个性”进行比较,异中求同。 
(一)在同一单元内进行比较 
1 、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的两篇课文比较 
在进行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诗经》二首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代檀》、《硕鼠》这两首诗进行比较。从内容上说,这两首诗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以及被压迫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两首诗分别运用了比、兴手法。《硕鼠》主要用的是“比”,《代檀》总的来说是“赋”,但每章的第三句是“兴”。 
2 、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几篇课文思想内容和手法异同的比较 
在进行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唐诗三首》的教学时,可以将《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进行比较。从思想内容上看,这三首诗都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思考,但入题的角度和作品的风格却有明显的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消极的避世思想。作者以奇的夸张描写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笔墨写梦游天姥的情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写了自己的现实遭遇,也写了作者的愿望理想,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琵琶行》把琵琶女的命运和诗人自己的身世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体现了诗人对当时摧残人材的控诉。在艺术特色上,作为唐诗的高,这在首诗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但各有特色。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特瑰丽的想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沉郁顿挫,《琵琶行》的细腻而有声有色的描写。 
3 、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比较 
在进行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教学时,可以选择《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火刑》进行异同的比较。( 1 )相同点:①都是以写科学家为内容的写人记叙文;②都是以赞颂献身科学、追求和捍卫真理的崇高精神为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③都是用大量的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④都是通过肖像、语言、环境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特征;⑤文笔和语言都较朴素、平实。( 2 )不同点:人物的命运和经历不同,②记叙的方式不同:前篇为顺序,后篇为倒叙;③人物描写方式不同,前篇除肖像、语言、心理描写外,多用行动描写,后篇没有行为描写,较多地引用了资料;景物描写不同,④景物描写不同:前篇着重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后篇着重在对比中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 
4 、同一单元中同一作家同一文体的两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异同的比较 
在进行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学时,可以将《文学与出汗》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以比较。这两篇杂文同是驳论,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开门见山揭示敌论的论点或论据,都是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驳论方式,在论证过程中都是坚持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略微提及就行了,而把着眼点放在不同方面:两篇虽是驳论,但前篇主要是批驳,后篇则是驳论与立论并重;在揭示论敌论据顺序上,前篇先揭示论点,再揭示论论据,后篇则先揭示论据,再揭示论点;在批驳的具体方法上,前篇较多地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并运用了反证法,前篇大量运用了嘲弄讽刺笔法,后篇则不全用讽刺笔调,还有对人民的赞颂;在语言上前篇更为幽默犀利。 
5 、同一单元几篇体裁相同课文的综合比较 
这一比较法,主要用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在进行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时,可以对《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湖居听书》、《灌园叟晚逢仙女》四篇古典小说作综合的比较。如小说类型的比较、叙述人称的比较、小说创作背景的比较、小说思想内容的比较、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小说语言特色的比较、小说表现手法的比较等等。当然,重点可放在小说表现手法的比较上。这四篇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林黛玉进贾府》主要通过人物外表、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先声夺人以及介绍人物时详、略、虚、实相间的写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通过曲折紧凑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明湖居听书》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白妞的歌唱艺术;《灌园叟晚逢仙女》则是通过虚构情节以及语言和行动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对本单元的小说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理解。 
(二)超越单元界限的比较 
1 、不同作家不同体裁而写法有同有异的再现两篇课文的比较 
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都写得气势恢弘,辞采飞扬,是千古吟诵的名篇,将它们作一番比较是不无裨益的。( 1 )两文提出的论点方式的比较:两文都旗帜鲜明、观点明确,但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同。《过秦论》的前四段引述史实,最后一句才归结出全文的论点;《六国论》却是开宗明义,篇首即提出全文的论点。前者如渠成即水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收束全文,干净利索;后者似高屋而建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抓住症结,启开议论。( 2 )两文议论方式的比较:两文都议论充分、论证有力,但议论方式各有特点。从全文来看,《过秦论》是以叙为议,述中析理;《六国论》的议论方式是因议选例、析中有事。两文的论证虽都以史实为据,但在运用史实进行论证时却各有特点,《过秦论》类于归纳法,《六国论》近乎演绎法。( 3 )两文风格的比较:《过秦论》极富辞赋色彩,是典型的史论风格。在叙事上极力铺陈,极力夸张。《六国论》却极具纵横家的风度,是典型的策论笔法。篇首明义,总揽全文,紧扣论点,逐点剖析,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 、不同作家体裁相同,内容和写法也大体相同课文的比较 
文学作为人学,总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独领风骚。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与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就是以特有的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两篇分别是高中教材第五、六册上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1 )两文的感情基调相似。都是那种对至亲的拳拳爱心和绵绵亲情。文笔都那么自然质朴而淡雅,却表达得又都那么哀婉久绝。( 2 )两文的表现手法也很相似。都是以深情的缅怀作为主线串连起一件件往事,“寓真情于家常琐事的娓娓叙述了最令自己感动的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之中”。( 3 )两文的景物描写也一样的墨淡情浓,景物描写虽都只寥寥几笔,因为是用缅怀的色彩去点染的,所以更加浓了作品原有的氛围。 
比较阅读教学应用的范围很广,大而言之,可以从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体裁、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方法比较。小而言之,乃至于一个词语和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无一不可采用这种方法。当然,每次比较的侧重点也不尽完全相同。 
实践证明,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加深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总之,比较阅读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