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境改变处境—镜子法则

 yagi1 2011-05-16

用心境改变处境——镜子法则

从镜中看到的你

你在镜子里看见谁了?望着镜中的自己,你快乐吗?

要了解自己的特质,就必须回顾以往。这里所说的回顾,不是指那种「早知道我就该怎样……」的反悔,而是要回想「我当时做了什……」。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摒弃「反射心态」。

反射心态

所谓的反射心态就是指:想要去辩解、怪罪别人,并去盘算、计较利害得失。

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到什程度,关键就在自信。充满自信的人,在遇到批评时,会把人家对他的批评和指责全部先照单全收,完整且不带评价的去思考它。

遇到批评的反应

遇到批评时,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处理、修正或排除问题。

但有些人遇到批评时,却会反过来指责批评他的人,认为是批评他的人有问题。这种人心中充满了盘算,他们的标准回答总是「那是对方的问题」,并以此为自己脱罪。

正视问题 处理问题

反省能力和自我批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

把过错推给别人,为自己辩解或一心盘算的行为,都只会妨碍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唯有当我们愿意正视问题,处理问题时,才能从错误中学习。

每个人的反应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要对某件事所带给我们的印象或影响,做出什样的反应。就因为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所以,神父可能教出作奸犯科的儿子,但强盗窝也可能养育出一个大圣人。

一个人到底会正面还是负面的去处理那些接收到的印象,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的挫败是谁造成的?

关键就在,从快乐的经验和痛苦的经验中,我们到底学到了什

而这个问题则同时指出另一个跟生命品质有关的问题:我的挫败到底是谁造成的?

谁该为我的失败负责?

这里要谈的就是一种在承担责任时很常见的现象:如果事情的结果跟自己心里想要的目标一致,当事人就会很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如果结果不符合他的目标,许多人就会一味怪罪别人:「那些不能信赖的家伙,那个识人不清的老板,最近异常低迷的经济景气……」

甚至是天气,都可能成为他怪罪的对象。

抛开成见和自我保护

一个人的意识越清醒、越有警觉性,包容差异的能力越大,就越容易做得到。

暂时抛开成见和自我保护,诚实的去感知真相——并非评断——并且感知自己正在做什,曾经做过什,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获得学习。

从观照中学习

反省和自我批评都是一种学习过程。为了往正确的方向去学习,我们必须时时反观自己,就像在照镜子一样,并且敞开心胸接受事实——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观察自己和接受事实:只有是事实能帮助我们,其他的无异于欺骗,最后只会带来失望。

找出具体的解决步骤

如果你的现在和过去笼罩在一种负面的情绪中,这就表示你必须立刻正视危机。

不可以寄望未来,不可以「只会往前看」,你必须先为自己目前的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步骤。建议你不妨把步骤明确列出来。

解决步骤一:提问

翔实而明确的向自己提问,这种做法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有了答案就能找出解决办法。

请你问自己:「客观来看,我的问题到底是一个还是好几个?或者,问题只是出在我看待事情的态度不对?」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切忌把问题归罪于别人。怪罪别人只会造成混淆,并且妨碍知觉的客观性。

解决步骤二:定出愿景与目标

明确的定出愿景与目标。我的愿景与目标到底是什

如果把我想要的结果具体勾勒出来,应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如果真的让我做到了,我会感到满足吗?或者,它反而会为我带来新的或更大的问题?

解决步骤三:放下负面想法

有效的利用精神控制法。仔细检查一遍,找出那些属于过去的、会让自己丧失能量的想法或计划,放下它们。

这些想法可能是:罪恶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愤怒、自我质疑、自我评价很低,一直奉行着被夸大的信念,或奉行着人家强迫你接受的信念。

小结:擦亮心中的「镜子」

如果我们不能无条件的接受「事情就是这样」,那我们反而无法认清事情。因为「不肯接受」只会让我们排斥那件事,让我们没有机会去看清楚存在于当中的各种可能性。

排斥会让我们的感官知觉严重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看清存在于那些不愉快事件中或所谓痛苦压力中的契机。

「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汉斯.鲁道夫.马兹格(本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