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三月+夏三月养生法+夏三月宜清补+“夏三月”养“长”之道+对《修龄要旨...

 fjzhen 2011-05-16

 


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 蕃,音烦。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夜卧早起,缓阳气也。无厌无怒,宽志意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夏气养长,人道应之。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夏三月养生法

周易灵枢素问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

专家也指出,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和饮料,否则易于损伤脾胃,引起腹泻。下面我们从饮食、起居、运动三方面来阐述夏季养生的特点:

一、饮食方面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二、起居方面

1、保持床铺整洁:夏天炎热,易生菌,保持床铺整洁不但可使人有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而且还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

2、注意寝室的温度、湿度等:一般舒适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50%-70%为佳。20℃以下会使人有寒冷的感觉,而超过23℃,会使人有热的感觉,表现为难以入睡,甚至掀开被子。另外寝室的通风要好。

3、注意选用卧具:卧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特别大,床和被子要软硬适当。在所有卧具中,枕头、凉席的作用举足轻重。枕头不宜太高,在炎热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头会使头颈长痱子,汗水浸湿枕头没有及时洗净晾晒,汗臭霉臭味会使人昏头昏脑。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木植物精细编织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国特有的瓷竹、毛竹为原料制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制作的凉枕。

4、午睡:对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来说,适时的午睡可以作为一种补偿。但午睡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左右,不要过长。

三、运动方面

1、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2、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

3、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夏三月宜清补

周易灵枢素问


 在夏季,人们相对要“懒散”些,因为气温偏高,空气中湿度加大,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中医所说的热蒸湿动,湿热弥漫在空气中,这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

    夏三月的饮食调养,应以清补为主。唐代孙思邈曾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所以人们应多食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不但可以供给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多吃瓜果蔬菜,从中摄取的维生素 C,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在强调饮食滋补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过咸、过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以免发生内热而诱发其它疾病。食疗的膳食有西红柿炒鸡蛋、香菇冬瓜球、五味枸杞饮等,有生津止渴、补益肠胃、滋肾阴助肾阳的功效。

    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的排泄。

“夏 三 月”养 “长” 之 道

周易灵枢素问


今年是5月6日立夏。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的养长之道何在呢?下文详细地作了介绍,虽然有些长,但所谓“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不足为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不足为慈”。耐心地看完,相信你收获的不只是健康。

 

“夏 三 月”养 “长” 之 道[1]

 

《黄帝内经》经文:夏三月,此谓番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第一部分,何谓“夏三月”?我们又该怎么度过呢?

“夏三月”,即立夏到立秋这三个月。今年立夏的日子是五月五号。从立夏到立秋经过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一气是十五天。

1、夏三月,此谓蕃秀”。夏三月看到树木,首先是蕃,第二个是秀。“蕃”是草木葱茏茂盛,层层叠叠的样子,也有多和繁的意思。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秀”是什么?看看秀字下面的“乃”,再看看“奶”和“孕”,你就会明白,“秀”是草木孕育果实的样子。所谓秀才,就是满腹经纶的人。春天是大多数植物开花的季节,而夏天是孕育果实的时候。没有夏天的孕育成长,很可能就落个华而不实的下场。

2、“天地气交”。到了夏天,天气下达照射蒸腾,地气水蒸气往上走,出现一种交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下雨了。夏天是多雨的高温、高湿的季节。

3、“万物华实”。华是开花的样子;实是结果。早春开花的植物,像杏、桃,到夏天已经开始结果了。

4、“夜卧早起”。可以晚上睡得晚一些,早上早早起,即五六点天亮的时候。因为夏天是昼长夜短,人也应顺应天气,睡的晚点、闹腾一会儿没事。

  5、“无厌于日”。在夏天这么激烈、奔放的时候,不要去讨厌那个太阳。夏天打着伞,躲在空调的房间里,生怕晒着一点太阳。冷气开的也特别足。这些都会造成身心疾病。寒从足下起,就变成腿很粗,因为人体要分泌脂肪来抵抗这个冷气。有人到秋冬就会发生抑郁症,就是因为光照时间不长。

人体有一个自我平衡的机制。比如说冷了,我会打摆子,振动我的阳气,让我热起来。夏天的时候热了吧,肾水就启动起来。中医五行里面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制热,一个制冷。第一套系统制热,是肝和心;第二套系统制冷,是肺和肾。到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健康的人,他的肾水开始工作,所以人呢,会出现一些微微的出点毛毛汗,不是那种大汗,然后呢,心情也不是那么焦躁,不是那么浮躁。真正的男人的身体是冬暖夏凉的。

人的生理发育,其实也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了秋收,冬藏,春生,没有夏天的热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可是现在这个社会,人心不静,发自内心的躁热,即便外面天气不热,他身上也躁热,再加上外面天气又热。唯一的办法,很多人不去从根本上去鼓舞自己的肾水,肾经去平抑自己的心火,反而是喝冰水,降火,然后呢,拿空调降火。

夏天本来这个毛孔是张开的。老妈妈们,正在热火朝天的烧饭,突然忘了根黄瓜,或是忘了一个甜面酱,一打开冰箱,一伸手,得,寒气什么一下子就进去了,所以就闹上什么肩周炎疼啊,关节疼啊,疼的一晚上睡不着觉,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啥毛病。

喝冰镇饮料,喝碳酸饮料,等于是把自己的感官啊给麻痹掉。最后呢,在不“知”不“觉”中被病邪侵害。

夏天不出汗,秋天出问题,也就是肺、皮肤、呼吸系统出问题。过敏的、哮喘的、花粉症等等。《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尤其是是夏天,人的阳气蒸腾在外,腠理毛汗孔开放的时候吹冷风,最容易伤人。

6、“使志无怒”。春天是叫“以使志生”,让自己的愿望、鼓励自己、我要干点什么?我要挣多少钱?我要出什么名?到了夏天的时候,“使志无怒”,怒是什么?郁怒。到夏天是很疯狂的追求你的梦想的时候,碰到千难万阻你要想办法去克服它,不要被卡在那儿。之所以人有怒气,就是以前想发的火没发,憋屈在里面,碰到另外一件事情把它勾起来,把它发出去了。怒伤肝,愤伤别人,怒是要伤自己的。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道家的养生之道。第一,你要看得开,人以不生恚嗔之心为最上,以不生怒,不怒为最高境界。你怒就是因为你想不开,你的想法就是,我是以我的君子,这种忠诚的标准衡量所有人,一旦有些人做了和我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相反的事,我就想,你怎么能这么做呢?如果把我的前提放下,你干嘛要生气呢?所以,以不怒为最高点。

那已经怒了要怎么办呢?要找合适的地点、场合,把它发出去,绝对不要去制怒、压在那儿。这个人啊,能量是守衡的。生了这口气,既然在那儿了,你要不把它转化出去的话,它永远在那。开始是一口气,气是无形的,慢慢的就会结合上其它一些恐怖分子:痰、淤血等,就变成有形的了,慢慢人就在那块长一块东西。

很多人说:我就咽不下这口气。是吧,我就憋了一口气,我就是一口气。建议大家:第一点,生气的时候千万别东西。很多人生气以后的习惯就是吃东西。这个肝气是往上走的,怒发冲冠嘛。吃东西呢,往下咽的。这个足阳明胃经也是从脸往脚上走的。所以呢,这一个往上顶,一个往下压,一口气是无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的这个东西的话,这就变成有形的了,所以很多人就是在生气时候去吃东西,然后就形成了这种很难化解的郁气。

第二点,怎么去化解自已的这个怒气呢?就是我们要吃一些舒肝理气的药。一般这些药物都是有一些辛味、发散的药。这些药物呢,最好去找医生去调理,或者呢,去开一些成药或者是汤药。比如舒肝丸、逍遥丸。有些人生完气吃点东西,开始胃疼,吃点凉腹丸,香砂养胃也可以吧。吃完药或者扎完针以后有一个明显特点,这个人开始打嗝,或者放屁。这种屁是什么东西?这种打嗝是什么东西?就是那咽下的那口气,把它出来了。把它变成一种无形的东西出去了。放出去以后,他那种肝里面那种郁结,就消散了。所以夏天,不是让自已郁闷、憋怒、憋屈的这么个季节,尽情地去找合适的场合,或者时间,去把它表达出去,发泄出去。

7、“使华英成秀”。不压抑自己,才有可能使华英成秀。让那些盛开的花瓣,吐出的花蕊最终受孕,这样秋天才有结果。所以老百姓最怕的是夏天不热。夏天要连几个阴雨天,种下的麦子,该灌浆的灌不了浆,该抽穗的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实,结不了果。现在人们用这种空调,冰箱,冷饮,也使自己的那个果实发育不良,男人的精子数目下降,女子的那种卵胞不成熟,都跟夏天用这种冰有关。

8、“使气得泄”。就是说让汗出来。我们现在不出汗了,全憋在里面了,憋在里面就出问题。开着空调,开着电扇,然后使气得泄,气没来得及泄,邪气、虚邪贼风就进去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风的一个季节。

真正的解渴,不是吃冰砖和冷饮,而是生津止渴。就是说让你体内产生出那种津液,才能解你那种焦渴状态。运冰块的人是不吃冰块的,人家是讨碗茶喝,喝碗热茶,唇齿留香,舌下津液一出来,唉,那个焦渴劲就没了。

这个“使气得泄”还有就是使心气流露表达出来。因为夏天是应该热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心气比较高、比较旺盛的时候,让心气让心愿得以表露,也是一个“使气得泄”。

9、“若所爱在外”。挺有意思吧,若有爱,爱是什么?我们现在简化字“爱”已经没心了,没心没肺了。[愛]古代的里面有个心,现代的人爱都不动心,都动意,看对方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原来古代人都动心。若有爱,爱是一种心气,爱在外,是一种心里面的阳热之气向外面的流露。就是自己那种心肠热热、柔柔的感觉,忍不住流露出来,要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去爱别人,这时候,你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温暖舒服的。

有的人你跟他待一块,你觉得他很阴、很毒;有的人待一块,你觉得他很暴戾。这都不是爱,真正的爱就是什么?暖洋洋的感觉。他不强迫你,但是他会感染你,这就叫“若有爱在外”。所以呢,夏天也是个恋爱的季节,乘自己心气高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的时候,搞对象吧!千万别在秋冬搞对象,也可以搞,但是挺费劲。

10、“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与夏天的气应上了,就养“长”。长,就是枝枝、杆杆、花花,就是身心的成长和孕育。

 

第二部分,如果不与夏天的气相应,又会怎样呢?

1、“逆之则伤心”。正常人到六十岁才心气虚,苦忧悲,但是如果你老逆着季节做事的话,你早早地就会伤心。怎么会伤心啊?举个例子,汗不出,会伤心;心愿达不成,会伤心;开了花,开了半截就殒落了,蔫了。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包括有三个内容:

第一,“太阳不长”。何谓太阳不长,这里的太阳,指的是小肠,即小肠受寒了。怎么会让小肠受寒了呢,受寒后的后果是什么?又该怎样把它变热呢?

第二,“心气内洞”。“太阳不长”后,就会导致心气内洞。怎样判断心气内动了,怎样把洞了的心补上呢?

第三,减肥的关键是什么?为何要做个热心肠的人。

先看第一,“太阳不长”。

逆夏气,最大的问题就是夏天着凉。夏天吹空调是外面着凉,夏天吃冷饮是肚子里面着凉。这些逆的结果就会让你的心肠变冷。

我们肚子里面有两个太阳,一个是膀胱,膀胱经走的是后背,从腰背、腘窝,到脚后跟。另一个是小肠,走的是肩背。很多人现在有颈肩综合症,看他疼的那些部位,再看他循行的那些经络,一看就是小肠受寒了。最典型就是小鱼际,小拇指这儿,是青色的。

小肠是个泌别清浊的地方。把你吃进去的营养物质,分清别浊,消好了、化好了,变成你的水谷精微,被小肠吸收到体内,那些污浊糟粕的东西,被小肠运到了大肠。所以小肠功能要保持正常,它应该是火热的,温度很高的,即心肠要热。温度高了,就给消化酶,包括胆汁,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工作环境,把吃的东西转化成你身体需要的这些水谷精微。

小肠叫九曲回肠。具体的解剖位置,环绕着肚脐,一圈一圈,全是小肠。又叫赤肠,赤肠就是红热的意思。所以女青年,穿那些露脐装是很危险的。

小肠变寒也是将来得抑郁,往阴寒负面走的一个前兆。

把他小肠的温度提高了,保持他的太阳的那个热度,然后呢让它疏通通畅了,不要让它有结滞,这个人的心情绝对坏不到哪去。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愁肠百结,尽管他温度是够了,但是他的小肠在那儿打着结。这人开始愁肠百结,就有想不开的事儿,下一个就开始心有千千结了。

怎样把小肠弄热呢?

小肠有两个代表穴,为水分和关元。水分在肚脐下一寸,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中里巴人介绍了推腹疗法?即推心置腹。把自己的手搓热了,从心口沿着中线,一直揉到肚脐之下,或者直接揉自己的肚子。还有就是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关元在肚脐下三寸。按中医目前理论来讲,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你灸一个关元就像击打一个物体一样,打了它的重心,照样能推动它。所以让这个关元老是那么温暖,热乎乎的话,你这个心就死不了。丹田就在这儿。定期灸关元,人会感觉非常舒服。

第二,“心气内洞”。

如果你伤了小肠以后,邪气又往里走了,由表及里,小肠的里就是心,下一步就会伤到心。具体伤到心,把心伤成什么样儿呢?《黄帝内经》说了:“心气内洞”。主要有如下症状:

1、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心是藏神的。这个藏精气而不泄的这个心出现了一个洞,这人就出现什么问题?失魂落魄,魂飞魄散。老百姓讲这人丢魂了、失神了。或者看人的眼神迷离恍惚,没神了。而且特别敏感,我们正常人都听不见的地方,那个人听得一清二楚。还有人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说有人就谁他说话了……这是出现幻听幻视。这都是一些心气内洞的表现。稍微轻一点的症状就是,往那儿一躺,外边不能有一点声音,卫生间嘀嗒个水呀,边儿上闹钟指针嘀嘀嗒嗒走呀,对他都有影响。问题在哪?不是那些东西噪音大。外边那个声音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状态下,你也听见了,说明什么?神出来了。

2、手掌心冒热气。手掌的劳宫穴,手掌心包经第八个穴叫劳宫穴,就觉得手心这儿出出地冒热气,这个人就是心气在往出泄。这个人没有心情,没有欲望去做其他事情。就是心气都漏掉了,这些人都应该去补心气。

3、舌为心之苗。心气内洞,有一颗破碎心的人,舌头上往往布满了小裂纹。

怎么把它补回来呢?

神是从哪跑的?就要从哪收。心一般是从神阙和神门跑的。

第一个方法是,赶紧给他艾灸神阙(肚脐叫神阙。),把它封固住。神阙呢,正好在我们腹部正中线,它也是一个大门。供谁出入的呢?皇帝。咱们身体里边谁是皇帝呢?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心和神是君主。还有就是按神门。很多人出神就是这个小门关不严。神门在我们手腕小拇指侧,第一腕横纹,手掌第一掌横纹手腕上,掌横纹和肌腱的交界处,尺动脉搏动的那个地方。睡不着的时候你别数羊了,你就应该去按自己的神门穴。

第二个方法是,把洞的地方给粘住。中医用的补药都是止损,补漏洞先把窟窿堵上。推荐几个补药,最好的补药就是阿胶,这种胶类的东西啊,都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中医有很多胶,有鱼膘胶,有黄明胶,也有这种用驴皮熬的阿胶,还有龟板胶,驴角胶……这些胶类的东西都是血肉有情之品。它有个特点,就是能把心和血脉里边的那些窟隆给它补上。

第三个方法,吃不起这些补品的话,怎么办?——“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什么叫独立守神?把你那些漏掉的精气神给它收回来,自己能学会安静。没事在那儿站着,而且金鸡独立式的站着(“金鸡独立”,即双眼闭合,双手自然下垂,抬起一只脚,站立,至少一分钟以上,换另一只脚抬起)。

 

第三,减肥的关键是什么?为何要做个热心肠的人?

减肥,不要去减肥,要去减寒,寒气散了以后,把肠子弄热了,自然不会长多余的脂肪。脂肪自然就下去了。现在科技发达,逆其道而行之。抽脂,抽完脂以后,怎么着了?一是还长,身体说我刚好不容易盖住,你怎么又给抽走了,它还长。还有一个不长的话,就是什么呢?抑郁症。现在报纸也有报道抽脂的人70%以上,抽完脂以后得抑郁症。为什么呀?本来我这个脂肪是保护自己的,你把它抽走了,那寒气就往心里去,然后这个人就叫心寒齿冷。活得都没意思了。我们说心肠热,热的时候,身体最健康,心肠一冷,心肠就硬,这人身体也不好、情绪也不好,待人接物也老伤别人。

老年性痴呆病人在发病前都是吃冰,你看《贫嘴张大民》的故事,那老太太老年性痴呆之前都是吃冰,一打开冰箱就吃冰,为什么?肚子凉以后,就把那心火往上顶,就人表现的是一种烦和燥,老想吃冰来压,这时候你别给他吃冰,你给他吃热性的药把他肚子弄热了,他那种烦躁,热的感觉就没了。要引火归元。让他热,所以,想健康,心肠一定要热。我说这个人是个热心肠,中国话别看俗,都很有讲究,一定要把它搞热。

心和小肠要热,心肠要热、心肠要软,这是健康的人。心肠一冷、一硬就病了。那些严于律己的人,把自己很多不好的情绪、情感深深地埋在心里,形成一个个的结,最后形成一个个的患,最后爆发出一场大病。很多人为什么最后就痛不欲生啊?就要寻求安乐死,其实都是他这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那些负面的信息和能量形成了有形的物质,然后变发成一种深刻的彻骨的那种痛,折磨得他痛不欲生。人哪,还是别太扭曲自己。要得善终的话要气脉常通、肾气有余。

抑郁症啊,燥狂症啊,这么多心理疾病,包括一些心脏疾病,根从哪种下的?大多是在夏天。我们有两套心,一个是有形的叫心包,这是我们实质的那个心脏,肉心。另外呢,是我们那种形而上的思想,情绪、情感,那个叫心神,这都会伤。所以夏天是养自己心很好的季节。这种养包括不吃寒凉的东西,不从物质上使心伤,也包括修身养性,养心神,不从精神层面上使心伤。也即“使气得泄”。

2、“秋为疟疾。”。到了秋天就会发生一种常见的病,就是一种打摆子、疟疾。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其实就是伏寒在里面出不来。就会发这种病。

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到了秋天就没法收获了。你华英成不了秀,没有孕育,秋天哪有结果?所以春华为什么没有秋实呢?夏天没有好好热烈的让它去秀!所以呢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到了冬至那天,阴气最重,阳气最弱那天,你就可能发一场重病。而且很多人会死在冬至。比如马季先生,就死在冬至的凌晨,卫生间里。阴寒之气,污浊之气最重的时候和地方。

我们经常说的那个节儿,节儿是不好过,节过不好了,那就是个劫难的劫。所以我们说四季八节,这八个节儿就是什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是节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都是节儿。另外一个相声大师侯耀文死在夏至第二天。碰到这种节气转换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病,所以在预防的时候呢,很多人也讲究换节气的时候提前吃点药,然后调整一下自己的身体,这都是我们中医就是“上工治未病”,还没得病的时候就要去调整它。

 

第三部分  夏天吃什么?穿什么?怎么睡?

如果你是“无厌于日”的话你会出很多汗。流失很多盐分。怎么办呢?真正夏天补液体的话,一个要喝汤、喝热水,另外,在热水里面或者汤里面要加点盐。要补充自己的盐分。还有一个问题,夏天人的阳气和能量是往体表走的,它要出汗。这时候哪儿就凉了?反而肚子里面凉。

大家都知道苦夏和疰夏一说。其实就是夏天人的阳气散布在体表,相对来说肠胃的阳气就弱,消化能力就差了。这时候人本能地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所以夏天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凉吃生冷,不要过分吃油腻。越到这时候一定要吃热性的东西。“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要吃姜?温暖他的肠胃。

如果实在要吃海鲜的话,一定要加热性的紫苏叶、芥末、生姜、黄酒、白酒去平衡它,或者碳烧牡蛎、烧鳗鱼。现在的人都流行吃海鲜喝凉啤酒,结果很多人因此得痛风。

夏天少吃苦寒的东西,苦寒的都是泄心,伤心的。除非你是个疯子,你的心火太旺,欲望过于强烈,所以,夏天少吃苦寒的东西。(苦瓜),要吃可以,加红辣椒炒,平衡寒凉。

夏天穿什么?红色、鲜艳的颜色,开花的颜色。夏天可以少穿点,使气得泄,别捂汗。夏天应该是最漂亮的,衣着鲜艳。夏天是一个展现自己最美丽、光明一面的时候。

睡觉的时候冬天要盖后背,夏天要盖肚子。如果贪凉不盖,或者吹着电扇空调睡觉,那就是引狼入室,轻则闹肚子,腹痛泄泻,重则暑热发烧。


对《修龄要旨•四时调摄》中“夏三月”的解读

周易灵枢素问

《修龄要旨》是元末明初著名养生家冷谦所著的一部中医养生学专著,也是中国古代气功学的代表作,本书内容丰富,切合实用,对调摄养生、抗老防衰以及预防疾病等均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拟通过提要、翻译及按语等形式对《修龄要旨?四时调摄》中的“夏三月”进行解读。

  [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伏阴在内,宜戒生冷。神气散越,宜远房室。勿暴怒,勿当风,防秋为疟。勿昼卧,勿引饮,主招百病。心旺肺衰,减苦增辛。心藏神,性礼,属火,味苦,形如例悬莲蕊。着于内者为脉,见于外者为色。以舌为户,以小肠为腑,故食咸则伤心。治心用呵字导引,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虚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按 ,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间气为之,去心胸风邪诸疾。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提要]论述夏季养生要点及护心呵字导引功法的运用。

  [白话详解]夏季的三个月,就是所谓的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起居方面应该晚睡早起。此时阴气伏藏体内,应该戒除吃生冷的食物,同时天气炎热,阳气易于耗散,因而性生活要有节制。性情不可暴躁大怒,也不可当风而立以防外邪侵袭而伏邪于内,至秋季引发疟疾。白天不要睡觉,也不要猛喝水,这样容易招致百病。夏季人体脏腑活动的特点是心气比较旺盛而肺气相对衰微,因而饮食五味方面要减食苦味,增食辛味。心脏的生理特点是藏神为阳中之阳脏,五行属火,五味为苦,五常主礼,形状如同倒悬的莲蕊,其功能在内表现为血脉的运行是否畅通,在外表现为面色的枯荣。心开窍于舌,与小肠经脉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因肾水克心火,而肾主咸味,故过于食咸味则伤心。心的保养可练习呵字导引功,其方法为:身体正坐,口中发呵声,两手握拳用力,分别互相击打对侧,左右各击五至六下。也可以将一手按大腿上,另一手向上撑举,假想撑举重物一样指向虚空,左右手交替操练。再以两手交叉,身体蜷缩,一只脚踩踏交叉双手的掌面,在调整呼吸的间歇时左右脚各交替踩踏五至六下,此功法能祛除心胸风邪等各种疾患。上述的导引功习练时间要长一些。闭目,将口中津液分作三次咽下,叩齿三遍后而结束。

  [按语]夏季气候温热,万物生长,草木繁茂秀美,开花孕育果实,此时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心为阳中之阳脏,通于夏气,故夏季的养生应以养心为先。心主神明,主血脉,阳气主动,主升散,因而夏季养心首在保持心情舒畅愉悦的同时可以顺应“夏长”的特性。适宜兴奋精神,增加活动,并注意生活作息起居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这一规律依据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与实践,源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意在夏月季节,宜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即所谓的养阳以劳,养阴以静。同时在夏季也可以多享受太阳的光照,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适当多劳动出汗,在保持情绪平和精神振奋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阳气得以宣泄通畅。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又由于机体内阴阳互相依存,互为消长,夏季的特点是阳盛于外而阴虚于内,故原文言“伏阴在内,宜戒生冷”。《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云:“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意思是夏季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恣食生冷就会使寒湿盛于体内,不容易被脾胃消化,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对于夏季的饮食调摄,原文指出要在五味调养方面遵照减苦增辛的原则,即减少摄食苦味,而增加辛味食品,这一理论源自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云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等论述,是中医五味入脏补泻理论的具体应用。苦味入心使心火旺,心火旺则克伐肺金太过,容易使肺气伤,而辛入肺,补益肺气,补金可抑火,夏季心火已旺,故饮食上要增加辛味,避免过量的摄入苦味而致心火太过。民间亦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可以适当吃点姜、蒜、葱、萝卜、韭菜等辛味的食物,有助于补益肺气而制约亢旺的心火。暑易伤津耗气,可以适当增食酸味食物,如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能敛汗生津,收敛心气而不使心神散越。但五味不可偏嗜太过,若一味太过就有可能会引起脏气的偏盛偏衰,从而引发疾病产生。

  夏季养心,呵字导引功是一种最为适宜的功法。

  [原文]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为纯阳之月,忌入房。五月,肝气休,心正旺,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早卧早起。名为毒月,君子斋戒。薄滋味,节嗜欲。霉雨淫蒸,宜烘燥衣,时焚苍术,常擦涌泉穴,以袜护足。六月,肝弱脾旺,节约饮食,远避声色。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勿濯冷,勿当风,夜勿纳凉, 卧勿摇扇,腹护单衾,食必温暖。脾藏意,性信,属土,味甘,形如刀镰。着于内者为脏,见于外者为肉。以唇口为户,以胃为腑。故食酸多则伤脾。旺于四季末各十八日。呼吸橐龠,调和水火,会合三家,发生万物,全赖脾土,脾健则身无疾。治脾用呼字导引,可大坐,伸一脚,屈一脚,以两手向后,及掣三五度。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提要]论述夏三月的致病特点、养生要点及护脾导引功法的运用。

  [白话详解]四月,肝气开始减弱,心气渐渐充盛,应增食酸味,减食苦味,同时加强补肾养肝,调养胃气。此月心火已旺,阳气充盛,为纯阳之月,要节制性生活。五月,肝气渐微,心气正旺,应减食酸味,而增食苦味,注意补益肝肾,固藏精气,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这个月被称为毒月,君子应斋戒,饮食五味应素食清淡,要节制房事活动。梅雨时节,气候潮湿,湿热氤瘟,保持干燥。室内要时常焚烧苍术以祛除湿邪阴气;身体要经常地擦拭足底涌泉穴,并穿上袜子来保护两足。六月,肝气衰弱,脾气旺盛,饮食方面要节制,房事女色要远离。这段时间,阴气伏于体内,暑毒热邪蒸腾于外,不要用冷水洗漱,不要当风吹冷,不要半夜出去纳凉,睡觉时不要摇扇取凉,肚腹上要盖上薄被子,吃的食物也要温热为宜。脾藏意,主思,五行属土,五味为甘,五行为常,形状如同镰刀。脾主运化,将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输送至周身,向内营养五脏六腑,在外营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经脉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因肝木克脾土,而肝主酸味,故多食酸味则伤脾。脾旺于四季末各十八日。其作用同橐龠一样能调节呼吸,又用调和水火,充养心肾,促使肺心肾三脏正常活动。生发自然界万物,全赖脾土的滋养,脾的功能正常则身体就会常葆健康。脾的保养可练习呼字导引功,其方法为:身体正坐,口中发呼声,一脚前伸,一脚屈曲搭在另一腿上,两手向后撑地,仰头挺胸,极度拉伸腰背三至五下。再双膝着地跪坐,以两手撑地,向左右扭颈转头各三至五下,同时眼神要虎视眈眈般的专注有神,此功法能祛除脾脏积聚的风邪毒气,又能促进食物的消化。

  [按语]《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这要求我们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以达到天地人和谐的目的。五气与五脏相通则肝气春生,心气夏长,肺气秋收,肾精冬藏。当夏三月,火气正旺,子病容易犯母,子盗母气而易致肝脏受伤,更加上肝主藏血,主疏泄,至夏阳气发动,肝不藏血,肝失疏泄而致衰弱之故,故有“肝脏已病”、“肝气休”、“肝弱脾旺”的病机变化,当此季节欲养生防病,从饮食五味入手需减苦增酸,同时参以补肾养肝,通过五行制化而使五脏安和。减苦主要是通过苦能入心,减少其对夏季火旺之气的助推作用,增酸主要是因酸能入肝以补肝气之不足,补肾主用是通过水能生木,肾精能够滋养肝阴来补肝气不足,皆是通过五味归经入脏而达到五脏安和阴精内守的养生目的。

  夏季四五六月,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肝肾易亏,心火独旺。故而养生要点尤其重要的是远房事,节嗜欲,勿濯冷,勿当风,免受寒凉刺激,伤及阳气。另外,《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张志聪注:“春夏秋冬,肝心肺肾之所主也。土位中央,灌溉于四脏,是以四季月中,各旺时十八日。是四时之中皆有土气,而不独主于时也。五脏之气,各主七十二日,以成一岁”。 突出说明了脾主四时之末,土能灌溉四旁,脾主运化及四肢肌肉等重要功能,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在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由于其能化生精微充养五脏,同时又处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因此关系到心、肾诸脏腑的正常活动,体现在呼吸运动,心肾相交等生理菜单现之上。恰似于自然万物以大地为物化场所,五行之中以土为母的生理特性。故李东垣《脾胃论》说:“脾胃一病,百病由生”,正说明“脾健则身无疾”的后天之本重要性。脾主运化,主管机体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夏季饮食要有节制。《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而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一致,才能颐养天年。夏季饮食原则上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不可偏嗜生冷食物和冷饮,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故养生防病要特别重视“节饮食,薄滋味”,以避免脾胃阳气受到侵害,这一论述对指导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

  脾,位于腹腔内,居于中焦,形如刀镰,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由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夏季养生也要重视对脾的养护调理,可应用呼字导引功。 (浙江中医药大学 郑红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