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遗址首次对市民开放

 苏迷 2011-05-16
考古遗址首次对市民开放
时间:2011-5-16 8:14:00   来源:苏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继东 实习生 张稚廉)昨天下午,入围201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迎来了首批市民观众。在考古队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由苏州博物馆组织的40余名考古爱好者实地参观了古城遗址,这也是古城考古遗址首次面向普通市民开放。“这是此次考古中发掘出的良渚时期的玉璧。 ”下午2点,在位于木渎镇穹灵路苏州古城联合考古队的展示厅内,苏州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照根正热情地为市民讲解。展台上摆放着数十件玉璧、玉珠等出土器物,其中一块玉璧直径约20厘米,为素面青玉,大部分因钙化呈白色,中间含有一道红沁。据介绍,这些器物均是在木渎春秋古城北城墙外的一处良渚时期的祭台和墓地中发掘出土的,这块玉璧是出土的最高等级的器物。张照根介绍说,此处墓葬的等级虽然不高,但足以说明五六千年前苏州地区已较早地进入了文明时期。

  随后,市民们又实地参观了位于古城北城墙外的良渚墓地发掘现场。自2009年秋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苏州西部山区及周边地区的先秦时期遗存进行了综合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历经一年半,联合考古队相继发现了与超大型城址有关的古城墙、护城河、水城门以及一处大型遗存。从目前已知的南、北、东、西城墙遗迹测算,总面积达24.79平方公里,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春秋时期具有都邑性质的最大城址。“古城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史,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为拥有并生活在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里而自豪。 ”一位前来参观的考古爱好者告诉记者。木渎春秋城址的考古工作不仅牵动着苏州市民的心,也引起了我国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公布了六项“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苏州木渎春秋城址考古项目名列其中。

  据悉,为了进一步揭开木渎古城的面纱,今年下半年,联合考古队还将重点对古城的城市布局进行采点考古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