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蒂芬·霍金:不要迷恋天堂,那只是个传说

 风棱石 2011-05-17
斯蒂芬·霍金:不要迷恋天堂,那只是个传说

在《卫报》的一次独家专访中,斯蒂芬·霍金驳斥了对上帝的信仰。

斯蒂芬·霍金曾这样说过,相信天堂或来生在等着我们只不过是一出“神话”,因为人们害怕死亡。这样的驳斥表明了霍金对宗教抚慰的坚决抵制,这位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认为,当大脑闪现出最后一丝灵光后,生命便会陷入虚无。

这位21岁时就被诊断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物理学家,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很多人认为这种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疾病会在几年内终结霍金的生命,这种观点甚至使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迷上了瓦格纳的音乐,但最终,霍金战胜了病魔,他说自己比以前更会享受生活,虽然未来还笼罩在未知的阴云之中。“这四十九年来,我一直活在英年早逝的传闻之中。死亡我并不畏惧,但急着赴死也并非是我的本意。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他说。“我认为大脑就如同一台电脑,零件失灵它也就停止工作了。对于陷入停滞的电脑来说,天堂或来生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为害怕闭眼的人所预备的一出神话而已,”他补充说。

霍金最近关于宗教的其他评论在他2010年出版的新书《伟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中都能找到,在这本书中,霍金断言,解释宇宙的存在并不需要虚构什么造物主。《伟大设计》一书激起了某些宗教领袖的强烈不满,例如首席拉比萨克斯勋爵(Lord Sacks)就斥责霍金犯了一个逻辑上的“基本谬误”。

自2009年在美国举行了巡回演讲之后,这位现年六十九岁的物理学家就大病了一场,其间被送到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进行救治的消息还引发了公众对其健康的严重关注。最近,霍金已经以研究主任的身份重返剑桥了。霍金的言论将隐喻的上帝和作为信仰的上帝完全区分了开来,在信众的眼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他主宰了宇宙的运作机制。

在1988年出版的畅销书《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中,当写到“万有理论”对于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霍金就耍了一回爱因斯坦最喜欢用的招数。“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时,我们就能洞晓上帝的思维,”他在书中这样写到。这本书据说卖出了九百万本,霍金顿时成为了物理界的顶级巨星。冲天的名望让他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和《红矮星号》(Red Dwarf)中都过了一把客串瘾。而在老本行中,霍金亦建树颇多,他最伟大的成就便是理论描绘了黑洞如何释放辐射。

在这次访谈中,霍金还驳斥了死亡之后生命依然存在的理念,并强调这只不过是人类通过延续生命概念来满足潜在永生的需求罢了。在回答人类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时,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人类应当寻求行为的最高价值。”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霍金则回顾了科学之美,例如生物学中DNA精致的双螺旋结构,或物理学中的基本方程等。

对《卫报》所提出的问题,霍金都一一作了解答。此外,他还提前回答了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本来是预备拿到第二天在伦敦召开的Google Zeitgeist大会上进行讨论的。届时,霍金将论证一个终极问题,即早期宇宙中微小的量子涨落是如何成为后来形成星系、恒星以及人类的火种。“科学预言,从虚无中会同时诞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宇宙。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存在的概率问题,”霍金暗示,随着诸如欧航局普朗克望远镜这种先进太空仪器的出现,人类有可能解读到最早期宇宙光线中的古老信息,并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科学支配着宇宙。但科学以抽象的方式直接告知我们,人类无法解决某些终极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实用性的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选择论,来解释那些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生命体系。人类赋予它们以更高的价值。科学之美在于它能对现象或不同观测结果之间的联系作出最简洁的解释,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生物学中的双螺旋结构和物理学中的基本方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