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锡伯族 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

 求实求是 2011-05-17

锡伯族  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
  

锡伯族西迁节

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四百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十二小节,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均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目前,口头文学作品的失传现象日渐严重,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西迁节(四一八)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起源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
  

锡伯族西迁节

)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

  西迁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家属与送行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齐集在太平寺“锡伯家庙”,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锡伯村屯,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梁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间有了来往,更把“四、一八节”提念起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这个节日,每年的“四、一八节”日到来时,市政府与市民委都要召开茶话会,电影招待会,和锡伯族一起欢度这个传统的光荣节日。从1982年开始,在“四、一八节”时,沈阳市锡伯族群众,到北陵公园集会,举行纪念活动。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与经过,讲述西迁戍边的意义,激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辈光荣传统,
  

锡伯族西迁节

发扬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缅怀保卫着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省市民委每年都到会祝贺,与锡伯族群众一起欢度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两千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主要活动

  2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
  

锡伯族西迁节

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四百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十二小节,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均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主要特点

  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在延续200多年的时空当中,形成如下显著特征:
  1、传承着古代锡伯族在大兴安岭一带从事渔猎生活时生成的崇拜大自然、"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在沙锅里"、"飘飘雪花如蝶飞,驰骋骏马共撒围,搜遍一山又一山,猎队满载凯歌回"的古老渔猎习俗及其原始文化形态。
  2、传承着萨满教的原始文化习俗。萨满教在锡伯族的民俗艺术中起到"萨满是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的作用。在民间留存着萨满攀刀梯仪式、跳神仪式、萨满歌、萨满音乐等许多原始形态,为我国和世界探究萨满文化提供着最为珍贵的活资料。
  3、传承着"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锡伯族从西迁屯垦戍边时起直至20世纪40年代,长期学习使用满语满文,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锡伯文。为我国和世界满-通古斯语族民俗事象的保存和研究提供着极为难得的"活化石"。
  4、传承着锡伯族军民屯垦戍边的爱国奉献精神。为了戍守祖国西部边境,当年4000余名锡伯官兵及眷属从盛京出发,从蒙古北路向西域行进,沿途战胜无数困难,将原定三年时间缩短为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一万余
  

锡伯族西迁节

里,就抵达伊犁,在祖国和民族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在其后的二百多年间,戍守卡伦抵御外侵,维护地方安定,参加平息叛乱斗争,付出重大牺牲。同时开挖大渠,建设家园,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取得生存发展的条件,成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由此培育了爱国主义的西迁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新疆西迁节民俗艺术所要弘扬的永恒主题。
  5、西迁节民俗艺术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与过去的庙会形式逐渐演变,成为由本民族部分人到全民族成员踊跃参与,由民办到官办、由新疆向东北地区普及,由所在地区其他民族成员也共同参与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一个跨越时空和地域、纵横传播的文化空间。

传承价值

  通过"西迁节"的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音乐艺术。它以我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传承地区,向全国锡伯族地区辐射,形成集历史、时空、地域、精神为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西迁节民俗艺术中的原始文形态出现失传的危机。诸如:古代渔猎遗俗及其口头和书面文学产品日渐消弭,失传严重。古老的萨满文化出现无人传承的断代危机。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50岁上下的锡伯人大都不懂锡伯文,这一用于传承的主要工具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大都年龄偏高。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或减少等,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锡伯族西迁线路图

  沈阳—彰武台边门—辽通.—开鲁—阿鲁克尔沁—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汗旗—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额敏—博尔塔拉—巴尔鲁克—伊犁惠远城—察布查尔

锡伯族目前人口

  锡伯族是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一。我国的锡伯族有十万余人,它也是一个人口虽少,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民族。现有五万多人分布在东北等地,还有近四万人在新疆,其中两万多人聚居在伊犁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中。

锡伯族简介

  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锡伯族与古代鲜卑有渊源关系。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锡伯族风俗习惯

  锡伯族比较重视的礼节有满月礼、周岁礼、婚礼和葬礼,这其中又以婚礼和葬礼最具民族特色。锡伯族的传统婚礼非常热闹,他们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称送“喜车”、第二天主要是在女家举行嫁女“萨林”(宴席)、第三天是新郎家的大宴(安巴萨林)。锡伯族的葬礼比较繁杂,从为死者洗理到出殡,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主要有死尸的洗理、设灵堂停尸、报丧、吊唁仪式、出殡。 锡伯族的禁忌
  锡伯族的禁忌是很多的,包含范围较广,包括婚姻、丧葬,饮食、妇女、疾病等方面。

锡伯族的娱乐活动

  锡伯族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射箭、摔跤、赛马、角力、滑冰等活动,此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棋类(卡塔)、嘎尔出克(比石)游戏等。
  射箭和摔跤历史悠久,锡伯族素有“骁勇善射”的美名。在锡伯族的村庄里,经常可以见到八九岁的男孩,身背用柳条扎成的小弓,手拿用芨芨草棍制作的小箭“练兵”。

锡伯族的饮食

  锡伯族的饮食种类较丰富,面食有发面饼、死面饼、锅盔、馒头、面条、拉面等。馅食有包子、饺子、韭菜合子、肉馅饼等。米食有大米干饭、抓饭、大米(小米)稀饭。

锡伯族的宗教信仰

  原始信仰。锡伯族在长期从事狩猎、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原始信仰,并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在崇拜以上神灵的同时,还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

西迁节的文化空间保护

  对西迁节的生成、发展、嬗变与现存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包括:
  

锡伯族西迁节

1)西迁节的由来、承载的原始文化或次生、再生文化形态;锡伯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与社交、节庆活动;
  2)西迁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所表达的生命意识空间和拓展的生存意识空间;
  3)西迁节承载的戌边屯垦历史及其培育的民族精神;
  4)西迁节文化空间的超越能力,全国范围内西迁节活动的民间形式、官方形式;各地区举办节庆活动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文化场所和发展环境;
  5)满语满文、锡伯语锡伯文在西迁节民俗艺术生成和发展中的传承作用;满语满文的留存与我国和世界满—通古斯语族民俗事象的保存和研究提供的“活化石”价值;锡伯语文的环境建设及其对西迁节民俗艺术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西迁节的民俗艺术形态保护

  对西迁节及其民俗艺术所承载的古代、近代、现代民俗资料,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形态进行保护。选出其中价值较高者,以田野报告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包括:
  1)古代渔猎文化、山林文化的原生形态与现代遗存;
  2)祖先崇拜、火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的痕迹与遗风;
  3)
  

锡伯族西迁节

萨满文化的活态遗存、萨满巫术的表现形式及民间艺术化;
  4)近代以“国语骑射”为主体的屯垦戌边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融合;
  5)民间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6)古代、近代、现代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岁时、民间记忆;
  7)民间表演艺术:歌舞、音乐、器乐、戏曲、吟咏、说唱、文体娱乐、竞技;口头传统:故事、歌谣、神话、传说、念说;
  8)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工艺品、相关实物;萨满服饰和道具的工艺价值;民间美术、绘画、雕刻、刺绣、书法、古文书;
  9)生态文化与人: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10)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谱系、历史档案;
  11)西迁节的历史、宗教、艺术、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的突出价值,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1]

西迁节的典仪形态保护

  1、保护西迁节民俗艺术的民间生态,积极鼓励节日期间民间民俗艺术活动的开展;
  

锡伯族西迁节

2、开展文化广场节庆文化活动,使之规模化,成为群众喜闻见的文化欣赏形式;
  3、开展西迁节主题日活动,每年节庆活动都要确定某个主题;
  6、与全国锡伯族地区建立横向联系,共同搞好西迁节活动。
  七、项目实施的软件、硬件建设

 

  1、利用报刊、教材、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建立动态保存、保护、传承体系;
  2、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加强宣传和介绍;普及迁节及其民俗艺术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3、建立西迁节及其民俗艺术网站及县、乡(镇)、村三级互联网传递、发布系统;建立西迁节及其民俗艺术数据库和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站)。

 

  
  

锡伯族西迁节

1、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立西迁节民俗艺术保护与传承中心;在自治县锡伯族居住的八个乡、镇、村建立西迁节民俗艺术传承点;
  2、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中心地带建立锡伯族西迁戌边屯垦纪念碑;
  3、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立锡伯族西迁戌边屯垦纪念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