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林

 淮河水杨柳岸 2011-05-18

竹林

今天看见一博友的文章中提到竹子,不由得引起我对儿时屋后那片竹林的深深怀念!.........

  在我老家的屋后有一片竹林,可是我们儿时活动的最佳场所,冬天我们可以在那里避寒,夏天我们可以在那里避暑。我喜欢看着笋尖儿,在我热切的关注下,一点一点地顽强地拱出地面,一节一节的拔高,亭亭玉立,最后长成顶天立地的竹子。......我喜欢看成片的竹子沐浴着春风春雨,蓬勃向上的样子,苍劲挺拔而生气盎然。

每天听竹风,看竹影,似竹林仙子,乐在其中,美不胜收。 所以,说到竹子,可以说我从小就对竹子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因为我的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那片竹林里度过的,我儿时美好记忆也大都写在那片竹林里。 

长大后,我从山村出来了,到县城读书.随着又考入大学,之后参加工作。我很少再回到家乡,再到那片竹林了,但是,对那片留下童年美好回忆的竹林仍难以释怀。

我佩服竹子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不受世俗凡尘的侵蚀,修颀的身躯、美女似的清高,又不乏坚强战士挺拔威武的姿态。他们不论在哪里生根,都毫不挑剔地尽情享受着天地赐予它的阳光、雨露,包括电闪雷鸣,并且回报大自然以奋发和向上,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竹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富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但它有独特的美,因而成为画家的爱物。竹朴素,不为人们所注意,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在生活中还把自己与竹相比,他曾在《竹》诗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竹不开花这一特点,表白自己宁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钻营取宠的态度,这也是竹品质的写照。郑板桥是个好画家、好诗人、也是一个好官。

 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严冬,它却依旧挺拔、颀长,只有松、梅与之作伴,故人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不低头、不弯腰、不变节,它的生命力极强。

 我喜爱竹子,更敬慕她的品格和精神。

 

 

 

我喜欢竹林。

    我对竹林有一种几乎痴迷的向往。我喜欢竹林的幽静,我喜欢竹子的修长和清洁,也喜欢竹子的柔韧。我梦想在一望无际的竹林中有一幢小小的房子,当风吹来时,犹如沙沙的雨声,徜徉在高高的竹林里,小路蜿蜒,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地啊。

     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什么是非成败转头空,没有了狐朋狗友的灯红酒绿,更没有了大都市污浊的空气,有的只是安然和平静。有时感觉到太累了,就想飞也似的逃到那竹林中的小屋去,让竹林荡涤掉全身的疲惫和俗气,恢复本来的我。

     因为生长在北方,所以见到竹林的时候不多,只有到南方出差或旅游的时候才能看到我心仪已久的竹林。几乎每次我都感觉到异常的兴奋。

      有一次去成都游览杜甫草堂,那里有一小片竹林,竹林中有一些石凳与石桌,我坐在那里很久都不愿意离开。还有就是在井冈山上,看到那大片大片的竹海,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仿佛见到了昔日的恋人。但因为游程安排没能深入到竹海之中,非常遗憾,只是在竹海的旁边经过,竹子很高大,但颜色却是黄色,所以没有尽兴。南京新修建的大观园里的箫湘馆的竹子也不错,只是太少了。

     最美的一次是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我和儿子一起去的。恰巧那天下着小雨,在经过竹林时,我几乎一下在被镇住了,差不多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幽幽小径,修竹茂盛,在雨中更显清翠。那次旅游,基本上是我都是为儿子拍照,在竹林,我央求5岁的儿子给我拍了好几张,效果竟然还不错。可惜公园内的竹林斧凿痕迹太浓,有很多的竹林造型,我不是很喜欢,再就是竹子品种太多,不纯粹。

      我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很多的竹林照片,有一些真的是太美了。身边没有竹林,看看照片也是好的。

       有喜欢竹林的朋友请与我联系,或许,我们能成立一个竹林党

      更让我可喜的是,似乎我的孩子也喜欢竹林。有一次去看一座别墅,那座别墅里种了几株竹子,我的孩子给他的小朋友吹牛:我们要买别墅了,里面还有竹林呢!别墅至今也没有买成,不过要买的话,一定要有竹林的,如果没有,那就自己种上。

    记得东坡说过,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相信东坡是竹林忠实粉丝,如果我们成立竹林党,那就把东坡居士当成鼻祖吧。至于竹林七贤虽然早于东坡,也作为竹林党的早期干部吧。老杜有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故此列杜甫为我党早期敌人。

 

如今想起家乡的那片青竹,惦记她那随风摇动的身影,印象是那么的清晰。她超然生长,却是那么坚韧不拔,她轻柔舞动的枝叶,遮蔽了世俗的吵闹,抵御了烈日的灼热,滤过了狂风暴雨。她纤弱多姿的身躯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出于世、进入仙的意境。听,那沙沙的竹叶在微微的私语;看,那幽幽的竹林在散发诗的气息。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清凉的爽意和恬静。

她虽无牡丹的富丽、松柏的伟岸、桃李的娇艳、杨柳的多姿,但她青翠欲滴,四季常青,品质高尚,韵味十足,明净而深邃。

 

 

竹 林 情 怀

   

        记得宋朝大诗人苏轼曾经写过一首《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的庭院里都栽植了一片片亭亭玉立的竹子,许多风景名胜也随处可见竹林的身影。竹子何以受到大家如此宠爱呢?今天,领略了我们学校教学楼前那片小竹林的风采,才感悟到其中的奥妙。

说是小竹林,因为它面积不大,方圆一间屋子而已。就是这片小小的竹林,包蕴着无穷无尽的韵味。

小竹林真美啊!远远望去,整片竹林仿佛一座绿色的城堡,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走到跟前,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层层的枝叶。一片片长长的、细细的竹叶伸展着自己的身姿,在阳光下闪着光,透着亮。它们你靠着我,我挨着你,宛如聚拢在一起开大会,又仿佛赶着去参加什么盛会似的。一阵微风吹来,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细细的雨丝在空中飘洒,又好似无数的春蚕在吞吃桑叶。我想,假如大风吹来,整片竹林的声音岂不更美?闭上眼睛,仿佛听到阵阵的海浪涌上岸滩,又仿佛听到如银的瀑布倾泻而下。

竹子真坚强啊!已是深冬时节,寒风、严霜早已司空见惯,旁边的柳树、杨树早已脱光了叶子,光秃秃的失去了生机;月季花也只有零星的几片黄叶。整片竹林依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虽然有的竹叶边沿微微泛着一点点黄,但丝毫不影响竹林那酣畅淋漓的绿、无拘无束的绿。这时,不禁想起郑板桥《竹石》中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此坚贞不屈的竹子,怎会不赢得人们的钟爱呢?

细细观察,竹子又是妙趣横生。好像和天空有什么约定似的,每棵竹子都笔直向上,绝不旁逸斜出,争先恐后地向上伸展。而从下至上每隔10厘米左右就长出一个小“关节”,每个小“关节”处都长着一对枝丫。有趣的是,这些枝丫竟然很有规律地对立生长。下面的一对长在左边,上边的就长在右边。就这样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生长着。每一根枝丫呢,又像一棵竹子一样,有规律地分节、有规律地长着小枝丫。多么有秩序的生命啊!我不觉暗暗赞叹。拾一片竹叶在手中,居然又有了新的发现:一片竹叶的两侧截然不同。一侧光滑如丝,另一侧则均匀地长着一排小锯齿,摸一摸,感觉粗粗的,痒痒的,那么舒服,那么奇妙。

竹子的花是怎样的呢?不由想起最近读过的一篇文章《竹子开花的策略》。文中说,竹子的花太鲜艳了,太显眼了,太容易得到了。所以竹子遵循一种罕见的策略来逃避老鼠等的捕食。竹子开花期为15年和20年的很少,一般要间隔几十年,超过百年的也大有竹在。不仅如此,竹子一旦开花,就好像同时接到命令一样,数量就会多得使捕食者无法吃尽。这样聪慧的繁衍生命的策略,想必是神灵赐予它们的吧!想想吧,漫山遍野,一片片娇艳的粉红色的花朵,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却随时面临生命的枯竭。多么伟大,多么凄美!眼前的这片小竹林什么时间开花?但愿它们平平安安。

    享受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感受这不同寻常的生命,还有谁不陶醉,不激荡,不震撼呢?我爱你,小小的竹林!我爱你,这美妙的顽强的聪慧的生命!

 

 

走进竹海,那葱翠的竹林,到处是翠绿,漫延开去,构成了一幅以翠绿为色调的秀美山水画卷。对于竹海,我除了惊叹就是震憾!那漫山遍野的绿,漫山遍野的翠,漫山遍野的幽,清新着每一个游人的视觉,荡涤着每一个游人的灵魂。攀着一根根翠竹,触摸它一节一节挺拔向上的刚直身躯,那一刻,我对竹的敬意由然而生。
     漫步竹林,你仔细地接近竹叶,一定会被它顽强美丽的灵性所感动,世间正是因为竹叶对竹子的情深,不离不弃的忠贞,才使人们永远也见不到竹子光秃秃的景象。那一片片竹叶,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是一幅幅优美、大气、纤弱的画面,是一个个奇妙的意象,由此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竹因色绿而翠,竹因叶青而美,竹绿青山跃诗画,春意盎然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林中小径幽静深谥,两旁翠竹成林,行走在一径万芊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幽山道上,犹如进入碧翠的海洋中、沐浴在竹海碧波的世界里一样的身心怡然。老竹苍碧新竹青翠,枝叶青绿妖娆,清丽异常沁人心脾。风飘竹动,枝叶摇曳婆娑,碧翠的竹叶似剑如刀,姿仪秀美苗条婀娜,犹似小蛮之腰。翠竹临清池,轻点露水中。看着竹叶萧萧枝条摇摆,潇洒葱茏的景色让人顿感清心和淡雅,栖身于其中,那颗浮躁的心顿时感到意外的恬静和安谧,灵魂得到一次洗礼,境界得到升华,竟然不知身在人间,令人为之陶醉怡然流连忘返。
     悠然的漫步于竹林,用手抚摸着两边的翠枝碧叶,体味着绿荫裹着的清凉,林中的气息清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好一个清凉超逸碧翠欣悦的世界!枝叶在风中时伸时展或扬或顿的左摇右摆,轻盈优雅婆娑起伏,亦即亦离荡漾怡然。是啊,翠竹峥峙挺拔虚心劲节逸韵清潇,翠竹风雨凝情天娇地媚,翠竹不与古树争绮,翠竹不与百花斗艳。从翠竹的性情中让人领略到人世间那份难得的惬意和欣然。置身在万千竿竹浓荫密,流水青山如画图的幽雅之中,让人遐想无限。   
     静静地凝视你,我清幽的绿色家园。落在眉间的眷恋,一丝丝、一缕缕地在我的心间泛起涟漪。读你,蘸雨为墨,遥遥如醉;寻你,指尖飞舞,思绪如梦!
      洗尽铅华,签约一份竹缘,让心浸染在空谷竹林里,让一帘幽梦温暖停憩。泼墨挥毫,键盘上敲出的字字句句呵,长成一朵朵千娇百媚的小花,缠绵成永恒的诗话......

 

 

[游记]安吉竹海——南浔古镇印象

安吉的大竹海随着影片《卧虎藏龙》的走红而迅速出名。在我看来,它被称之为“竹海”也确实名实相符。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走进竹林深处,满眼尽是粗细不等的青青翠竹。我自小便对竹子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许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林妹妹居住的潇湘馆里,总是种着几丛竹子的,即使是微微的风吹过纤细的竹叶,它们也会发出夸张的潇飒之声,每次都要惹得多愁的林妹妹愁肠百结,流下几滴清泪。还有娥皇女英的“斑竹”之说,它们都和竹子有关,又都是纯真而多情的女子演绎的令人伤感的故事。在我的意识里,竹子似乎就是高洁的情感的化身,就像林黛玉一样的“孤标傲世”。所以当我有了一个女儿,我给她取名青竹,希望她像青青的翠竹一样,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但是后来思量再三,又觉这个名字太过清冷,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况味,所以后来改为“星竹”。一个“星”字,增加了一点光亮,也使这个名字明媚了许多。呵呵,扯的远了。

安吉人是十分富裕的,临近竹海的地方,尽是小别墅。错落有致的布局,很有江南亭台楼阁的气氛。房前屋后是整齐的菜园,虽是冬季,但天气不冷,园里的青菜是碧绿的,并且显出不缺水分的旺盛。路上当地的导游问了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棵毛竹从破笋而出长成三米多高的成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们纷纷猜测,一年?半年?三个月?那个小导游很得意的笑,说都不对!引得我们更加好奇。最后他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只需要50天!我们深感这速度让人惊奇。坐在车上放眼窗外,漫山遍野尽是浓密的毛竹,当地人以毛竹为原料,发展竹凉席业、造纸业,还有地板。他们生产的竹产品畅销祖国各地。现在得知一棵竹子的生成时间居然只要50天左右,让我对当地人顿生羡慕之情,这漫山遍野的竹子,几乎是砍不尽用不完的啊,想想看,砍下去一片,另一片很快就会长起来,这个过程短到只用50天。当地人真是得天独厚!

我们在竹海里拍了许多照片。可惜这趟旅游认识人不多,三十四个人,被分成几大块,有十六人组合,八人组合,四人组合,单漂的仅有四五个。游玩时,自然是几大组合各自为政。我们这些零散的人后来自由组合,我和挎着一个很专业的照相机的老牛四人走到了一起。印象最深的是老牛哥拍照的姿势,特专业,他穿一件鲜艳的红色冲锋衣,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外表像“驴子”的人。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的集合地点,我初次见到这次的驴友时是略微有点惊奇的,这群驴子里,穿皮鞋的,穿又厚又长的羽绒服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穿裙子的。我有近两年没有出来玩过了,正感叹现在快旅的海纳百川时,领队说了一句话,立刻让我汗颜。她说现在老驴出来都是穿的比较随意的,那些冲锋衣冲锋裤登山鞋外加一根拐杖的,一看就知道是新驴——只有新驴才会穿得这么整齐,恨不得把所有的行头都秀出来。呵呵,此言真让我惭愧啊,想不到一段时间不来,从思想到形式,我就已跟不上这儿的步伐了!当然这是一次休闲游,全程豪华卧铺大巴跟随,不走多少山路,也没有艰苦的自然条件,即使是穿皮鞋穿裙子,也是无所谓的。

安吉的竹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见到过这么多的翠竹。它们有的细如手指,竹竿呈紫黑色,被称为“紫竹”;更多的状如碗口,笔直冲天,棵与棵的距离不过一尺左右。许多来此游玩的人在竹竿上刻上了恋人的名字,有的在上面写下了爱的誓言。也许许多人也如同我一样,认为竹子象征了一种高洁的情感吧!

 

当时日如天上流云般飘然而过,当心絮被纷繁的工作窒息不爽时,你是不是向往去找一处世外桃源,洗去烦忧的尘埃,感受心灵的沉淀,使灵魂升华呢?怀着别样的心境,我们偷闲去了趟浙西湖州市,因为这里的安吉有片连绵不断的竹林,被称为中国大竹海。找这么个清幽的去处,在千翠的寂静中,我们能够尽情地享受人世间的安宁与美丽。 

    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抵达竹海所在地的竹山镇。夏季清晨的竹海别有一番风情,它为游客营造的是一片清凉世界。万顷竹波竹声涛涛,竹连竹山连山满目苍翠。风吹竹涌,风止竹静。步入茫茫竹海,恍若置身绿色梦幻之境。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竹海的空灵风姿。虽不能倾听竹笋破土的美妙之声,却欣赏到了竹叶上那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信步在蜿蜒的小径,看如纱的薄雾轻轻缠绕翠竹、穿行林间。清风拂来,竹香阵阵,成片的绿竹随风摇曳,青翠欲滴,碧浪层层。太阳慢慢升起来了,穿透了竹林间隙撒落在我们身上,很快又被重重墨绿的竹叶遮住,一束束阳光顷刻间变成了一丝丝凉意:“一林绿初满,日在其隙中,虽无临其媚,时鼓瑶涧风。” 

    置身竹海,会有一种奇妙的享受。满眼全是细细碎碎的绿,金色的阳光经竹叶的巧手剪裁,便星星点点、斑斑驳驳地筛落下来,全然没有了烈日骄阳的味道。好想席地而坐,抽张报纸垫在身下。突然,一声声清脆委婉的鸟鸣惊扰了我们,放眼寻找,发现欢快跳跃飞舞在竹枝间的两只鸟儿已经飞走,幽幽竹林中的鸟语花香,留下的是更长久的静谧。 

    安吉的竹海,顺山势而高低,随风势而起伏。观竹海的最佳处是景区的制高点---观竹楼,我们盘旋着登上竹楼之巅,晨雾尚未散去,四周茫茫群山掩映在薄雾之中,连片竹林如同林海,偶尔能见到零星的村庄民居,似大海拥抱着的小小岛屿。极目远眺,远山层叠起伏,竹海绿波荡漾,宛如置身碧浪翻腾的茫茫大海中,竟有一种宠辱皆忘的境界顿生心间。 

    绕着观竹楼兜上一圈,发现梁顶上刻有几行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节展清高,竹韵示逍遥,竹子有清新的气质,有质朴的品格,有高雅的韵味,文人墨客饱蘸笔墨常书丹青的唯有竹子。一阵风吹过,阳光驱散了薄雾,大竹海全貌浮现在眼前,随风起伏的竹簧嫩绿柔弱,山凹处有几幢红顶的小房子,镶嵌在绿海中是分外醒目。 

    有人用手拢着喇叭形,向着天空,向着群山,向着竹海大声呼喊:啊……啊……我来了……一连串的回声在高空震荡。三四个七、八岁的孩儿也学样喊叫了起来,青青翠竹中响彻了稚嫩的童音。人在竹中,竹在雾中,如痴似醉,如梦似幻,疑是世外桃源?竹海是心灵清新剂,沉浸绿韵清新于心,恍若在这绿色海洋上飘飞,一切俗世杂念荡然无存。 

    从山上下来,我们走进了竹博园,这里清风摇曳,竹径幽幽,竹影婆娑。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竹子,光听名称就足以让人浮想连翩:人面竹、算盘竹、香妃竹、鸡爪竹、金丝竹、芦竹、方竹、花竹、斑竹、花竹、凹竹、箭竹……观音竹娟秀文雅,佛肚竹大腹便便,罗汉竹骨节劲奇,凤尾竹飘逸潇洒,苦竹清癯质朴,龟甲竹扭曲古怪,让人浮想连翩。 

    竹博园的竹子形态逼真动人,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有的碧绿如翠,有的泪珠滴滴,有的一枝独秀,直刺蓝天,有的一簇簇群居,絮絮私语。最高大的要数孟宗毛竹,端庄挺拔直接云天;最低矮的就是匍地竹,秀雅妩媚绿裙坠地……温室中还培育有上百个热带竹种,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观笋。 

    要离开竹海了,有点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再看看竹子那天生一副毓秀钟灵的模样,修长的身肢,细密的叶儿,轻轻摇曳的倩姿……虽然它伟岸挺拔,但却从不高傲,总是谦逊的低着头,接受一切喝彩与赞美。竹子,志节高远,朴实无华;竹子,竹节段段,生生不息。我爱翠竹,喜欢清幽的竹林中漫步,安吉大竹海,我还会再来的! 

 

 

到了浙江安吉,最想看看在李安导演的奥斯卡奖电影《卧虎藏龙》里展示的大竹海;到了安吉,哪里都能看见那漫山遍野一望无际摇曳多姿的碧篁。而这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天下银坑”。一个怪怪的名字,但据说更有别样的风景。
  踏着山路,感到小道曲曲,竹阶绵绵,竹韵深深。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竹。到处的竹相似,到处的竹不同。在竹海里倘佯,真是一种享受。山间竹道,曲径通幽。刚走完这一片竹林,转过山弯,眼前又是一片片更大的竹林。古人云:“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这里的山连山,竹连竹,满目碧绿,就像一幅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在这里,什么都是竹子做成,竹楼、竹廊、竹栏杆,就连这山路的阶梯,也是竹竿铸就,3根竹桩挡着一大片竹块,填上石块和泥土,就是一级台阶。
  来到银坑,更惊溪水清清,天工冥冥,神斧凿凿。这是这里的竹海与别处的不同点,也是闪亮之点。在那大竹海的深处,藏着连绵的奇石,也藏着古老的故事。相传在南宋年间,皇帝兄弟康王隐匿在此开采银矿,积蓄国力。不想,有一天,金兵追至,双方激战,许多炼银炉在混战中翻倒,银子流洒了整个山谷,形成了一条“银沟”。奇异的砾石和连绵的层岩暴露出来,秘密难藏。这银坑上的山也因此得名“战场山”。这条银沟的确有些别样,那山溪将大地深层的秘密冲刷出来,那竹海在风中吹出涌涛又让银坑时隐时现,使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石嶙峋,形成一条从天而降曲里拐弯的异沟;飞瀑如链,拴住奇石让这沟里悠远古老的故事鲜活如在昨天。
  到达山顶,清风漾漾,绿波浩浩,竹涛阵阵。当我们登上山顶7层共50多级台阶的望竹塔凭栏一望时,远远近近、无边无际、绵延不断的竹海尽收眼底。所有起伏的山峦都被碧绿的毛竹覆盖。竹尖和竹梢就在眼前,轻轻地弯着头,竹浪随风荡漾,仿佛在推动着我们的身体,仿佛望竹塔就是漂在竹海中的一叶小舟。这时,我又想到电影《卧虎藏龙》,仿佛我们也像周润发和章子怡斗剑时,踩在竹尖上飞翔。在安吉,我们还去了很多地方,黄浦江源第一瀑、天荒坪蓄能电站、中南百草园、藏龙百瀑等,到处都有各不相同的景致,但到处都是奇山飞瀑和连绵翠竹浑然一体。最让我们感到惊奇的当数安吉竹博园。这是世界最大、散生和混生竹种最为齐全的竹类大观园,也是中国唯一的竹子专业博物馆。它浓缩了竹的精华,它展现了竹的博大,让你叹为观止。
  1800多年前,汉灵帝根据《诗经·无衣篇》中“安且吉兮”一句,给这片土地赐名“安吉”。安吉人真是“安且吉兮”:生活在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拥有这样一径万竿绿的意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