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神秘的空白期瓷器

 泃阳 2011-05-18
浅析神秘的空白期瓷器http://news. 2010-7-8 16:16:45 华夏收藏网 浏览551次 加入收藏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不足三十年。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段时期称之为空白期,至今尚未发现有明确纪年款识的官窑器制品,这与当时的特殊政治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统帝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在英宗年方二十三岁时听信谗言,御驾亲征,而无任何作战经验的英宗,最终被瓦剌部俘虏。历时一年的北狩生活,这就是明史中著名的“土木之变”。随后,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瓦剌兵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而天顺帝英宗再次登基,在位八年,在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

 
  在外患内乱的多事之秋,景德镇制瓷业的萧条也是必然。统治者对于瓷器虽然仍旧有需求,但也无暇顾及。另一个原因是“宣德十年”春正月,英宗初继位,既有瓷器悉皆停罢,而在正统三年、以及十二年均出现了禁止民间烧制官府指定的多种样式的瓷器。另外,在此不足三十年内景德镇地区出现了三次十分严重的饥荒,使得经济困难,民不聊生,也正因为如此,景德镇制瓷业每况愈下,不得不减烧,规模较小的瓷窑则停烧。所以传世官器中并未发现带有明确款识的帝王年号。这也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
  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时局的动荡,制瓷业的衰退,此时的官窑基本停烧,但民窑尚在烧制,从目前所看到的数据和相关器物所了解到,正统时期的一部分作品还是保持着宣德晚期的制作风格以及画风面貌,延续了宣德一朝制瓷风貌,而天顺时期的瓷器更相似于成化一朝。在青花原料上除使用了部分浓艳的进口料(苏麻离青),而大部分所用的为国产青料,但部分器物的青花发色较好;从造型上看并没出现太多变化,瓷器出现了戟耳和带座的器物,这是元代造型的复古,但变化很大。由于几乎都为民窑器,在瓷胎、釉的制作上都没有前朝永、宣时期精细,削足也不规正和前后朝也有所区别,多为相对敦厚的浅宽足或者微上凸的平沙底。瓶、罐底部无釉;碗、盘底足跳刀痕明显。从元代开始的酱色假芒口在三朝器中仍时有发现,部分琢器如瓶、罐之类的口沿多见剥釉现象,足底带有火石红痕,常常发现器足处有窑渣的粘连。碗类的器足呈内敛者多见。器物内壁刷釉的制作方法在三朝流行;纹饰以缠枝和折枝花草为多,动物纹中以麒麟和犀牛多见。出土瓷器中有一批以琴棋书画、楼台庭阁为主题的大罐,其画面的特征是楼台庭阁往往在云雾幻境中,人物面部鼻尖突出,柳条如断续的雨点。
  飘逸的画风
  空白期的作品,大多为民窑产品,而此时的制瓷业虽然受到了当时政府的多项明令规定,但在绘画纹饰并未受到太多干涉,民间的很多人物故事题材出现在瓷器上,使得在其作品绘画上更加充满质朴的民间写意风貌。而少了前朝官窑器纹饰中的那种拘谨。空白期瓷器的民窑并没有像这个时期的官窑大起大落,这段时间的民窑分为两个时期。也就是上述所讲到的“承上、启下”,前期承宣德制风貌,后期启成化之先河。前期布局繁密,绘画风格较为繁密,后期布局疏朗,笔法也以一笔点染为主,也有渲染。动物类图案有犀牛、麒麟望月、香草龙、狮子绣球、写生蝴蝶、池塘鸳鸯、鱼澡图、松竹梅等,其中前三者较为常见。人物题材的多为简笔写意,时常所见配有云朵,前期为大片云,后期都改之为小片云,所提事物一般都是历时人文掌故,如陶渊明爱菊、携琴访友、三国故事、王羲之爱鹅、苏东坡夜游赤壁、以及婴戏图等纹饰。
  图文一、青花海水八仙贺寿纹大罐,此件作品硕大端庄的罐体,所用釉下钴蓝为原料,一次烧成。从造型看为唇口,丰肩,圆腹下敛,足微外撇,沙底,在绘画装饰上,以5道弦纹将罐体分隔成4组条带形纹饰,颈部绘有格锦纹,上下为海水异兽纹,海水波浪翻涌,神兽在波涛中狂奔,犹如天马行空,腹部通景描绘的故事为道教传说中八仙为太上老君贺寿的场景。在勾勒人物线条来看,使用一笔点染的技法,人物的神态各异,神仙们或博弈作乐
  新闻标题:浅析神秘的空白期瓷器 本文来源:华夏收藏网http://news./info/10887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