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趣班:Yes or No ?

 昵称936669 2011-05-19

兴趣班:Yes or No ?


 

毫无疑问,兴趣班对于孩子来说很有好处。好的兴趣班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到相应的技能,还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孩子来说,需要多接触新环境、新事物,这些信息的刺激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是开发孩子潜能、寻找孩子特长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兴趣班,只要孩子愿意,都可以让他接触。但是,在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培养兴趣而不是培养技能

 

给孩子报兴趣班,家长不要过于看重孩子学到了什么技能。比如,初学画画的孩子,不要看他画得像不像、好不好,而是看他对于色彩的感知、对于审美的眼光、对于创造的热情以及绘画的兴趣有没有培养出来。在一个绘画班中,真正能画得好的孩子并不多,能成为画家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但只要孩子接受了这方面的信息刺激,培养了一定的兴趣,开发了某部分的能力,就是好的,就是有收获的。

 

快乐学习而不是高压学习

 

任何学习都不应当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给孩子选择兴趣班,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如果把兴趣班变成跟学校的课程一样有强制性、绝对性和高压性,那么兴趣班再好,孩子也不愿意上。

 

家长抱怨兴趣班不出“效果”,孩子对兴趣班充满抗拒,不在于兴趣班本身不好,而在于家长的不良心态。

 

过度焦虑

 

有些父母看到其他孩子都报兴趣班,自己的孩子没有报,生怕孩子会落后,心里十分焦虑。如果仅仅为了跟风而上兴趣班,不但无法从兴趣班中有所收获,反而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压力。

 

盲目攀比

 

有些父母不知道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只知道盲目攀比。比如,人家孩子报英语班,自己孩子也报英语班;人家孩子报3个兴趣班,自己孩子则报4个兴趣班。盲目攀比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外,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愿望投射

 

有些父母对自己幼时的兴趣没有得到发展而遗憾,便把愿望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上不感兴趣的兴趣班。一旦孩子为了父母而学习,兴趣班就成了“受罪班”。

 

急功近利

 

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掌握一些才艺是为了给升学加分、给自己长面子,于是期望孩子在兴趣班能学得好、学得精,能考多少级、拿多少奖。这种只注重学习后果的心态,完全扭曲了上兴趣班的意义。孩子的学习失去了乐趣,兴趣班就变成了“强化班”。

 

过度开发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十全十美,这个也学那个也学,结果家长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孩子更是累得筋疲力尽,影响身心发展,反而抑制了学习的兴趣。

 

支招:如何选择兴趣班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孩子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孩子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的兴趣倾向。如果孩子一听音乐就摇摆,那么他的兴趣可能在唱歌、跳舞;如果孩子喜欢涂涂画画,那么他的兴趣可能在绘画。对于大点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询问孩子的兴趣及意愿,如果孩子一时无法确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提出建议。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

 

兴趣班可以开发孩子的潜能,因此,父母们往往会给内向、胆小的孩子报唱歌、跳舞、轮滑班,给外向的孩子报书法、绘画班。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也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如,一位妈妈看到孩子动作发展特别差,于是让孩子学溜冰。结果孩子站都站不稳,根本不敢独自滑行,最后变得很有挫折感。
因此,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发展比较差,性格又内向胆小,父母千万别强迫孩子上所谓的“互补”兴趣班,孩子很可能因为不断受挫和失败而影响心理健康。家长不如就让孩子往自己的性格上走,在他所熟悉的环境中找到成就感。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天天两岁半时,妈妈就给他报了小提琴班。从他第一天拉小提琴开始,每天都是哭着拉,渐渐地出现了踢打小提琴的举动。4年后,妈妈终于决定放弃让天天学小提琴。可见,孩子太小,专注力和耐力较差,跟不上课程进度,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扼杀孩子的兴趣。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孩子的某种能力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给孩子报兴趣班非常重要。比如,书写敏感期是3.5~4.5岁、音乐敏感期是4~15岁。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太一样,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特别有天赋,家长可以提早培养;有些孩子则可能发展较晚,那就要等孩子更成熟一些再培养。

 

考察办学机构的实力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老师对他的影响力越大。因此,父母在考察办学机构的实力时,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及老师的学历,更要注重老师授课的水平、上课的形式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其他家长和孩子的口碑来获得。有条件的话,父母可以带孩子去上体验课或者试听课来获得直接经验。

 

给孩子报班不要贪多

 

把孩子交给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却挤没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和亲子时间,这是最要不得的。孩子的精力有限,每天连轴转地“上班”,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筋疲力尽,还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年幼的孩子尚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户外活动是身体机能生长的关键。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最多上一两个兴趣班,学龄期的孩子则不要超过3个。

 

注重孩子的情绪体验

 

孩子上兴趣班后,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孩子感觉快乐还是压抑?如果是压抑,是教学方式有问题还是人际交往有问题?是父母参与太少还是兴趣班报得太多?在分析各种原因后,父母才能够帮助孩子去面对遇到的困难,而不是粗暴地强迫孩子坚持。

 

理性面对孩子的兴趣转移

 

有时候,明明是孩子自己要报的兴趣班,可一段时间后,孩子却不想学了。这种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兴趣转移”。年龄越小的孩子,兴趣的变化越是频繁。

 

兴趣不断地转移,说明孩子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更适合自己的事物。如果孩子想放弃,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期限,鼓励他再坚持。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孩子依然想放弃,那么就尊重孩子的兴趣转移。与其让孩子固守在一个他并不感兴趣的领域消磨学习的积极性,不如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自由发挥。况且,孩子需要不断地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擅长的。要知道,歌德是在40岁时才发现自己适合写诗,此前,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画家—画了几十年也没成功的郁闷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