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朝历代玉器鉴赏(二)

 老枪No007 2011-05-20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云纹高足玉杯{秦}

秦。青色。杯身呈直口筒状,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饰流云、如意纹。足似豆形,豆的腹部刻有丝束样花纹。为秦代罕见的佳作。1976年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高14.5厘米

龙纹玉璧(西汉)

西汉。深绿色,有白斑。体扁平,两面纹饰相同。周缘起棱,内圈饰三组一首双身夔龙纹,并有刻纹相隔。中圈饰谷纹,外圈饰七组夔龙纹。由三周绳索相隔。此器径大体厚,图案复杂。出土时,置于墓主的背部,并留有十字形绢带痕。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 墓出土。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外径33.4厘米 厚1.1厘米

龙形玉Δ{西汉}

西汉。青色。体扁薄,呈弧形,宽端雕琢成龙首,尖端如锥为龙尾,全身浅刻勾连云纹。弧上镂空雕琢纠结的螭虎纹和凤鸟纹。两面纹饰相同。龙口镂刻成椭圆形穿孔,用以系佩。1972年江苏徐州墓葬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馆。长11.2厘米 厚0.25厘米 宽2.9厘米

谷纹玉杯(西汉)

西汉。青色。直口,平沿,腹深呈筒形,圈足较高。腹部上下端线刻勾云纹, 中部满饰谷纹。造型别致,纹饰规整。1976年广西贵县墓葬出土。现藏广西壮 族自治区博物馆。高11.2厘米 口径4.5厘米 足径3.1厘米

云纹玉觥{西汉}

西汉。青色,有黄褐色浸痕。圆雕,形如兽角。口呈椭圆形,杯身较长,底部有长而弯转的绳索式尾。近口处一周凹弦纹,腹部饰双钩或浅浮雕勾连云纹。造型新颖,为汉代玉雕中首见。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 墓出土。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长18.4厘米 口径5.8─6.7厘米

龙形玉环(西汉)

西汉。黄褐色。扁平,两面纹饰相似。透雕蟠绕夔龙,首尾相接成一环形。张口露齿,头上有角,身刻云纹,尾刻鳞节纹,并有卷毛。构思奇特,神态生动。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径7.9厘米

夔龙纹玉环{西汉}

西汉。白色。体扁平,环体为一透雕变形夔龙。回转曲折,首尾相接,呈腾跃飞舞状。龙身回折处雕凤、麟、熊三神物,姿态灵活,构思新颖。1982年江苏徐州墓葬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径7.9厘米 厚0.3厘米

镂空龙螭纹玉环{西汉}

西汉。青色,经浸蚀呈灰白色。体扁圆,通体镂雕,两龙和两螭相互勾连呈环状,其上刻有各种形式的阴线纹。造型新颖,优美匀称,设计制作颇具匠心。出土时有朱砂染织物的痕迹。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 墓出土。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直径9厘米 厚0.4厘米

金环玉耳坠{西汉}

西汉。由金牌、玉坠组成。玉坠白色。金牌呈山字形,背有乙字形钩。正面边饰串珠纹,内用金片掐成鹿体形的轮廓,中嵌绿松石(多已脱落),下边有钩可与玉坠相连。玉坠呈扁平椭圆形,外有连珠纹金边包镶(其中一件缺),坠身镂雕蟠龙和螭虎纹,以细线刻划兽形细部。玉坠为汉族制作,金牌为匈奴族喜爱的纹饰。由金玉组合耳坠,反映了当时民族的融合。1979年内蒙古准格尔匈奴墓出土。现藏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通长10厘米 宽5厘米 金牌高3厘米 厚0.3厘米 玉坠高6.5厘米 厚0.4厘米 宽4厘米

兽首玉带钩{西汉}

西汉。晶莹洁白。钩体较长,尾部略宽而圆鼓,腹下一圆形大钮。钩首作兽头形,两耳直立,眼眶方圆,吻部平阔,作回首窥视状。背部浮雕一螭形兽,宽额尖吻,身躯卷曲,拖着卷云尾伏卧于钩上。钩两侧阴刻卷云纹。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长5.8厘米 宽1.8厘米 厚1.8厘米

舞女玉佩{西汉}

西汉。白色。扁平,镂雕舞女形象。面部正视,束腰,长裙拖地,一手扬长袖过头,一手甩向身侧,作翩翩起舞状。以匀细的阴线刻出双目、鼻、口和衣褶纹。上下各有一小圆孔,可穿系结缀为饰。共一对。形态优美,线条纤细流利,具有强烈的立体感。1977年江苏扬州妾莫书墓出土。现藏扬州市博物馆。高5厘米 厚0.3厘米

长乐玉璧{东汉}

龙凤纹玉佩{西汉}

西汉。白色。扁平,形如不规则的璜。上部镂雕单凤,回首,长冠,长尾。中部镂雕同体双龙,回首相对。下部饰卷草纹。龙、凤皆以细小的阴线饰羽翅、鳞甲。两面纹饰相同。线条纤细如游丝,琢磨精湛。1977年江苏扬州妾莫书墓出土。现藏扬州市博物馆。长12厘米 宽5厘米 厚0.3厘米

龙鱼豕纹玉佩{西汉}

西汉。白色。扁薄,近璜形,两机镂雕卷叶纹,其间雕龙,鱼,豕图象。两端为变形鱼龙纹,中上为豕。豕身肥胖,大耳,长嘴,翘鼻,作奔跑状。用细阴线刻出鬃毛。形象生动、逼真。1977年江苏扬州妾莫书墓出土。现藏扬州市博物馆。直径9.5厘米 厚0.3厘米

双鸟心形玉佩{西汉}

西汉。青色。扁平,呈心形,中间一圆孔。四周阴刻流云纹。两侧凸起镂雕不同的变形长尾鸟。1975年湖南长沙曹 巽墓出土。现藏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4.6厘米 厚0.4厘米 宽3.3厘米

龙纹璜形玉佩{西汉}

西汉。青白色。体扁薄,镂空并体双龙呈璜形。龙首在两端,作回首状,双身在中部衔接,两尾相交于身下,角贴于颈部,张口露齿。龙体刻有阴线纹。顶部正中和两龙颈部各有一圆孔,可穿系佩饰。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 墓出土。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长10.7厘米 中宽3厘米

玉骑马羽人{西汉}

西汉。白色,温润,坚硬。圆雕,由马、骑马人及底座构成一体。马昂首嘶鸣,张口露齿,上唇方,下唇圆,两耳立竖如削竹,双眼前视,四肢弯曲,右前蹄腾空,呈飞腾状。躯干上阴刻羽翅纹。马背上骑一人,头束巾,身着短衣,细腰,衣摆呈喇叭形,双臂向前,两手紧挨马额。马蹄踏于长方形底座,饰云纹,两端竖云状柱,柱端与马尾和前肢相连。似仙人骑天马,遨游太空。1966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咸阳市博物馆。高7厘米 长8.9厘米 座宽3厘米

玉鹰{西汉}

西汉。白色,局部有红皮色。圆雕。喙呈勾状,两翼平伸,尾羽散张,形如猎物前的俯冲之势。身、翅皆满刻羽毛纹。风格浑厚,线条流畅,似毛羽刚丰满的雏鹰。1972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咸阳市博物馆。长7厘米 宽5厘米

双螭玉璧{东汉}

东汉。青灰色。扁平,两面纹饰相同。周缘微起小棱,满饰谷纹。上部凸出透雕双螭蟠屈,舞爪相斗,并点缀流云纹,双螭出没于云间。纹饰优美、生动,琢磨精致。1959年河北定州中山简王刘焉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高25.5厘米 外径19.9厘米 厚0.7厘米

神兽纹玉樽{东汉}

东汉。玉受沁呈粉白。直筒状器身上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组。上组有一对铺首衔环,其余则雕有螭虎、龙、仙人乘云等纹。下组纹饰又分以仙人和龙、虎与螭、龙和熊相对争斗三部。器底以三熊足支撑。器表纹饰变化繁缛,造型生动。1991年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出土。现藏安乡县文物管理所。高10.5厘米

玉座屏{东汉}

东汉。黄色,杂有褐斑。由镂空的两侧支架和上下两块屏板铆合而成。屏板两端有长方形榫,榫端各有一圆孔。两侧支架上下各有一长方形卯孔。支架形似双璧相连状,每璧皆透雕一龙缠绕于正中的卯孔。两屏板皆呈半月形。上层屏板正中饰东王公,盘膝高坐,其下部和两侧有跪着的妇人及凤、鸟、鸭、兽等纹。下层屏板正中饰西王母盘膝而坐,其头部两侧饰日、月纹,两侧各跪一妇人,四周饰龟、蛇、熊等。所饰人兽,皆透雕加饰阴刻线。玉座屏纹饰将人物、景色、动物组合一起,皆属神话内容。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高16.9厘米 长15.6厘米 宽6.5厘米

龙嬉朱雀玉佩{东汉}

东汉。青色,有杂色。佩横长,略弧曲,近似矩形,中有镂孔。两端各雕一龙一雀,首尾衔接,身肢缠绕。龙体庞大,雀躯小巧,皆雕琢剔透,精微处以细线勾勒,栩栩如生。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长15.6厘米 宽7厘 米

蟠螭心形玉佩{东汉}

东汉。白色。扁平,心形,中有圆孔,外周凸起透雕蟠螭,三角形眼,独角,长尾下垂,栩栩如生。1953年湖南衡阳墓葬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长6.7厘米 宽4.5厘米

玉舞人{东汉}

东汉。体扁平,呈站立状。面部用细线刻出眉、眼、鼻、口,前额刻假髻形发饰,两耳垂发至肩。身穿交领长袍,腰束带,长袖,扬右臂作舞姿,柔劲流畅。袖口饰细线网格纹。足下有一短榫,以供嵌插之用。现藏上海博物馆。高9厘米 宽3.4厘米 厚0.3厘米

玉蝉{东汉}

东汉。通体洁白晶莹,犹如羊脂。蝉体扁平,双目、吻部及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以直线或弧线勾勒出蝉首、双翼、腹、尾等细部,立体感较强。双翼,有薄而透明之感。应为玉衣的附件之一,作 用。线条简洁明快,雕工技艺娴熟,是汉代玉器中难得的珍品。1959年河北定州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长6.2厘米 宽3.3厘米 厚0.8厘米

玉杯{三国魏}

三国魏。白色。直口,腹深,呈圆筒形,下接圈足。器形规整,抛光细润,光素无纹,制作精巧。1956年河南洛阳墓葬出土。现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高13厘米 口径5厘米 足径4厘米

玉盏{十六国北燕}

十六国北燕。半灰半黄,满布黑色斑纹。体圆,直口,底略向内收,矮圈足。口沿饰有较粗的凸弦纹和较细的凹弦纹。器体较薄,琢制工细。1965年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高3.3厘米 口径8.6厘米

双耳玉杯{南朝}

南朝。青色,局部有褐色浸斑。椭圆形,大口,圆唇,浅腹,两侧有半月形耳,底有椭圆形圈足。光素无纹。耳杯亦称羽觞,始于战国,盛于汉代及魏、晋、南北朝。多为漆木、陶瓷制品,玉制耳杯甚为少见。1951年安徽芜湖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高4.7厘米 口径9.8─17厘米 足径5─9.7厘米

双龙心形玉佩{西晋}

西晋。青色,微有粉白斑。器上部为一长方孔。下为心形,中部作大圆孔,孔下一面细刻兽面纹饰。孔两边各透雕成一龙形。龙昂首引颈,两唇外卷,长舌外伸。正反面均刻细卷云纹。1991年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出土。现藏安乡县文物管理所。高9厘米

玉辟邪{南北朝}

南北朝。白中透黄色,有璺。圆雕,呈蹲踞形。昂首,双角后垂, 目,张口露齿,颔下长须齐胸,细颈,挺胸,身有双翼,长尾上卷,前足伸出,后足曲踞。两颊间横穿一孔,穿系佩带。琢工朴实细致,形象生动威严。《汉书. 西域传》孟康注:“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辟邪可除群凶,被称为神兽。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高4.7厘米 长3.3厘米 宽1.2厘米

刘修金缕玉衣{西汉}

西汉。黄色。包括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左右足套及遮裆等部分。各部分别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共用玉片一千二百零三块,金丝约2.567千克。玉片多为梯形和长方形, 少数为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正面抛光,色泽协调一致。金丝较粗,断面为圆形,两端细锐便于穿孔。连缀时为相邻四片的四孔用两根金丝由背面十字交叉对角相连,穿孔到正面后,再交叉向右拧成圆结。出土时左右裤筒的下部均截下一段,展开后盖在腹部;死者胳膊比袖筒短,两手放在袖筒内,可见这套玉衣比穿者身材略大。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眼盖两件、玉鼻塞两件、玉耳 两件、玉蝉形口 含一件、玉肛门塞一件、玉生殖器罩一件等九窍塞。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 究所。通长182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