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平平网 2011-05-20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育”研讨会纪实

本报记者 雷玲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智慧?智慧教育该怎样实施?” 415日,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名校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主办,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协办,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承办的盛泽实验小学 “智慧教育”研讨会上,江苏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用这样一句话拉开了序幕。研讨会上,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倡导的“智慧教育”理念,将来自江苏省的200余名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引入对教育的深度追问和思考: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叩问:从教学艺术到教育本质

“有人把我的教学风格归类为简单语文,有人把我的教学风格归类为智慧语文,我都不承认,我认为一个教师不应该过早给自己树一面风格旗帜,而应该学会智慧地教学。”研讨会上,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薛法根就以他“简约而不简单”的薛式风格,清晰地道出了自己多年来对语文教学和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将与会者的视角一下子引向对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中。

早在1998年,29岁的薛法根就被评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然而,这位年轻的特级教师却一如10前从教之初一样,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语文?从1999年起,他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一观点代表了他从2003年以来提出的“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的主张,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促进学生语言智能充分生长”的语文组块教学模式和“智慧教学”理念。

“教学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培植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本次研讨会上,他向与会者呈现的报告《组块教学:为语言智能而教》,全面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对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的探索,解读了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从‘教课文’到‘学语文’: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我追求的‘智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教育焕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这种力量来自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体认,来自于对儿童心智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顺应规律的教育,在于‘真’;这种力量来自于博大的胸怀与善良的心地,来自于‘无限相信孩子’的教育信念,是合乎道德的教育,在于‘善’;这种力量还来自于直抵心灵的言说,来自于如沐春风的熏陶,让人感觉不到是在受教育,是艺术化了的教育,在于‘美’。”薛法根这样诠释自己对“智慧教育”理解。无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界领军人物的特级教师,还是一所拥有5000多学生、、360多名教职员工、四个校区的大校校长,这些年来,他都无时无刻认真、执著地践行着这种教育理念。

行动:课堂成为智慧教育的主阵地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研讨会的第一天上午,薛法根执教的一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观摩课,将听课学生和与会者入迷地带进他“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在薛老师的巧妙导引中,学生从对课文的理解到对知识的认知,找到了学习的真理。

“薛老师的课堂任何时候都教得简练,智慧生成。”多次听过薛法根课的记者,再次在本次研讨会上听到了老师们熟悉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智慧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它能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到张扬,人格得以完善,生命得以饱满。2004年,薛法根担任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后,开始在学校倡导“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积极构建“智慧课堂”。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丝绸文化精神,提升智慧教育品质”16字教改思路,开展了“丝绸文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建设研究”,不仅将丝绸文化“仁爱、智慧、精致、柔韧”等精神品质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还将他对“智慧教育”理想的追求融入到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说研讨会当天薛法根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只是该校七年来践行“智慧课堂”的缩影,那么,该校三位主管教学、科研、德育的副校长在研讨会上的汇报,则向与会者全面展示了该校七年来践行“智慧教育”的行动探索。

《持续化、人本化、特色化——盛泽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智慧解读》——主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娄小明用“三化”形象地归纳出该校将智慧教育渗透到教育科研领域的执著探索;《向着太阳行走——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学汇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沈玉芬诗意地表达了该校“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的教育理想;《用爱的旋律奏响德育的新篇章——盛泽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汇报》——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张培荣用鲜活、生动的图片深情地诠释了该校多年来的爱心教育成效。

“重要的在于落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校长,薛法根都遵行这一朴素的理念,行走在追寻“智慧教育”的路上。

追求:从达成共识到成为自觉行为

老师去家访,却常常被家长冷落,热脸贴冷屁股甚至吃闭门羹,于是,家访一度成为盛泽实小教师的“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去接。当薛法根在研讨会上谈起这段历史时,跟与会者一起分享了盛泽实小的解决之道——

“最好的教育是示范!” 畏难情绪裹住了老师家访的脚步时,薛法根便带领学校行政人员一个一个登门家访老师,在言传身教中提高教师家访的自觉性。一个多月的教师家访,让教师们深切理解了家访的教育意义。没有硬性的规定,老师们却都自觉地开始了家访。

但问题紧接着又来了。许多年轻的班主任都缺少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经验,去家访时,不是沉默寡言,就是草草了事。“最好的管理是服务,而最好的服务是与教师一起研究。”这时,学校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由每个行政人员陪同一个年轻班主任,一起到学生家中访谈。如此一来,不但家访顺利了,年轻的班主任们也实实在在地学了一课“有效沟通”、“高品质交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天的盛泽实小,潜移默化中达成共识并形成自觉的,不仅是对家访这类繁琐问题的解决,“柔韧”、“精致”、“智慧”的丝绸文化气息,已经弥漫在该校的每一个角落,融化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滋养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这也是盛泽实小的一道风景线——“晨读、午习、暮省”时,教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无论有没有老师进班看管,学生们依然很自觉地在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薛法根看来,要改变学生,应该先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校长先要改变自己。为了让老师们在“智慧教育”的路上达成共识,学校聚焦教师精神,组织每个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与文化精神,在讨论、讲演等活动中解读、内化,达成深度的理解与高度的认同,进而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

“教育,要有认定目标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会产生奇迹。‘运动’式的教育,轰轰烈烈,最终却碌碌无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始终坚守‘着眼素质、着手基础’,不跟风,不出轨,不做墙头草。透过纷繁的教育,直抵教育的本真,从内心生长出一种坚韧的力量。”薛法根坚守的信念,正内化为盛泽实小今天的校园精神。

“一所有教育精神与文化力量的学校,一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谈起学校一直以来追求的“夯实基础、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教育目标,作为校长的薛法根与每一位盛泽实小人一起,更加坚定地行走在“智慧教育”的新“丝路”上,将他从做一名特级教师时追求的智慧教育理念,以他春风化雨的诚意、咬定青山的坚韧、曲径通幽的智慧,渗透到今天的盛泽实小人的行动自觉中。 

“薛校长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智慧往往是和反思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实践后去反思,反思后再去研究,研究后再去反思、实践,而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不可用语言表现的东西。只有通过大量的学习才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16日,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芮火才在听完汇报后点评。

“知识可以学会,智慧不能复制,薛法根的‘智慧教育’理念给人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成长道路的启迪。”叶水涛的总结,让与会校长、教师们豁然开朗——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从行动中来,从坚持中来,从细节中来,从创造中来!

 

链接

本次研讨会上,会议资料中有两本介绍盛泽实验小学开展“智慧教育”实践的小册子,其中一本的卷首,刊登了校长薛法根撰写的卷首语,记者以为,很代表这位在研讨会上幽默地称自己“当教师是一辈子的,当校长是临时的”的小学语文老师“简约而不简单”风格,摘录如下,以馈读者。

宁静是美

薛法根

观摩了无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我们常常惊叹课堂上生动的对话、美妙的朗读、智慧的点拨……而很少去思考这些精彩背后的教学真谛。当一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静心阅读思考,用笔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十多分钟时间里,我们的听课教师便议论纷纷,似乎这时候没有什么可听的,更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名师的巡视点拨,直到交流的时候,才又被学生精彩的发言所吸引。孰不知,所有的精彩都蕴藏在之前的静心阅读里,所有的教学艺术也都蕴藏在之前不经意的巡视里。这十多分钟的宁静,恰恰是课堂最真、最美、最精彩的时候。

宁静是真,是除却浮华之后的质朴与本真。阅读需要学生个体的静心思考、潜心感悟,课堂教学就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中酝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一提问就期望着学生马上能给你个惊喜,或者一有问题就立刻让学生小组讨论,期望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难免是浮躁的。不经过独立的、深入的阅读思考,就不可能产生个体独特的思想;没有各自的思考,小组讨论也就没有了思想的碰撞,更难以激发智慧的火花。因为,个体的思考与思想才是“火种”,况且有时候“三个臭皮匠”仅仅是“三个臭皮匠”,没有“诸葛亮”的指点与引领,“臭皮匠们”的讨论始终徘徊在低水平上,看不到更美的风景。宁静之中的阅读思考更能锤炼学生的阅读品质、思维品质,静静的阅读能使学生的思维更趋深刻、更趋严谨,那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消磨掉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时间。有了思维品质的阅读课堂,才具有厚度与深度,才真正能提升课堂生活的质量。

宁静是美,是摈弃复杂之后的简约与纯净。我们常常热衷于让学生说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于是课堂“说”声琅琅,而难以看到静心倾听、专心写作的情景。似乎只有“说”了才是在对话,才是在学习。人有一张嘴巴,却有两个耳朵,所以,我们是否更应该用两倍于说的时间来倾听别人的言说。听,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个比较、发现,催生新思想的过程。有时候,倾听教师深入浅出、生动幽默的讲解,那种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能让人享受课堂的魅力,那是一种宁静之美。人有一张嘴巴,却有两只手,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引导学生用笔思考、用笔表达,或许我们能看到学生从指尖上流出的智慧。相对于喋喋不休的言说,或者简单重复别人的口舌,静静的写作更能让人沉浸到阅读的美好境界里。跃动的阅读灵感,惟有用书面的文字来捕捉、来凝固,才逐渐清晰起来。倾听、写作,这种宁静的学习活动更能让人心思细腻、沉稳泰然,语文学习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境。

宁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有激情四溢的课堂,也有沉静如水的课堂;有婉约细腻的课堂,也有豪放大气的课堂;有平淡朴实的课堂,也有幽默智慧的课堂;有诗意盎然的课堂,也有情智和谐的课堂……而宁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状态,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这样的境界应该是本色的,是一种返璞归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