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系:构建立体化实践训练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者之惑 2011-05-20

构建立体化实践训练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一信息科学系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特色与创新汇报

 

    作为全校唯一的全工科类专业的系部,我们信息科学系一直坚持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努力把毕业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多年来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我系已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实践创新训练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与技能创新训练体系,并在全系各专业中应用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所谓“立体化”的实践创新训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分布上,实践创新训练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本专业所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所对应的训练任务进行分解,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每学期重点进行12项单项或综合的技能和创新训练。

    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OSTA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高级》、《OSTA高新技术考试微机安装调试维修中级》2项综合技能训练,并组织技能鉴定考试;第二学期安排《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技能训练:第三学期安排《WEB开发》、《网络管理》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第4学期安排《ERP应用》、《应用系统开发》2项综合技能训练及其他一些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项目开发;第5学期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毕业设计,进行顶岗实习,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2.在内容安排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有些技能性强的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精心设计或选用项目案例,将知识点及技能要领贯穿于案例中,先是单一知识点或者是简单的案例,逐步深入,最后是一个综合的案例或者项目,如一些课程在除了课堂训练、实验教学内容之外,在课程的最后还安排12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训;还会安排一些多项技能的整合训练;课程以外,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开发,乃至参加各种技能竞赛。

    3.在组织形式上,训练形式多种多样。课程教学中的课堂训练、综合训练、技能鉴定与考核,是普遍采用且学生人人参与的训练形式,也是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教师指导的学生专业性社团、兴趣小组、教师(导师)带领的项目开发小组所开展的项目训练或者项目开发,不在培养计划的要求中,利用的是课外的时间,学生参与度已经达到70%以上,训练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生申报校省两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则是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我们实行“赛训一体”的办法,针对各专业有代表性的且每年举办的竞赛,我们成立相应的集训队伍,常年开展训练,如电子专业有电子设计大赛训练队、信息管理专业有ERP与创业大赛训练队等。

    4.在效果保障上,政策到位、措施有力。首先,指导思想上,系党政主要领导、各专业带头人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坚定地推行实践创新训练;其次,系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在技能训练、技能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的师生个人、团队进行表彰与奖励,在各级评优与表彰时优先推荐:第三,加强技能性课程的教考分离,确保训练质量,上级主管部门有对应考试或者技能鉴定项目的课程,原则上采用主管部门的考试或者技能鉴定代替课程期末考试;第四,系部积极筹措经费,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每年举办12次全系范围内的专业技能竞赛,我系还将我们的实践创新训练活动积极向全校推广,发起并承办了五届校电脑节、两届校创业精英挑战赛,协办了两届校实践创新论坛竞赛。在教务处和学工处的领导及支持下,今年校创业精英挑战赛得到了各系师生的热烈响应,参赛人员达400多人,  目前已完成预赛,即将进行决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近三年,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和教师项目20多个,参加国家、省、市、校各类实践创新竞赛获奖近100项,其中省级以上奖项10多项,参与创新训练和竞赛的学生比例超过了25%。

从今年开始,我系还进行了一项新的尝试:将毕业设计的部分工作任务提前到第四学期进行,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科研与设计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地解决顶岗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具体作法是:将毕业设计中需要重点指导的选题、资料查阅、方案设计等工作前移到第四学期,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的方案和框架设计,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工作。

 

信息科学系

2011—04—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