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EXCEL“工资表”中插入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快捷又准确——股票实战技术指标公式研究有缘看...

 鸿凯泰收藏 2011-05-20

在EXCEL“工资表”中插入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快捷又准确(2011-02-24 21:40:43)


标签:计算 公式 个人所得税 工资表 插入 快捷 薪金

分类:会计与税务知识

 


 

“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因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扣缴义务人在计算应缴税额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进行分别计算,不但计算速度十分缓慢,计算结果还不够准确。现介绍一种利用EXCEL计算税额的方法,如将该计算表镶嵌在单位“职工工资表”中,则代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变得既准确又快捷。嵌入该计算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EXCEL软件,在“职工工资表”中“应扣个税”栏前分别插入“税前扣除额”和“计税所得额”,新建如下工作表:

第二步,选定K2单元格,输入函数公式:
=IF(H2-E2-I2-J2-800<=0,0, H2-E2-I2-J2-800)。

第三步,在选定L2单元格,输入函数公式:

=IF(K2<=500,K2*0.05,IF(K2<=2000,K2*0.1-25,IF(K2<=5000,K2*0.15-125,IF(K2<=20000,K2*0.2-375,IF(K2<=40000,K2*0.25-1375,IF(K2<= 60000,K2*0.3-3375,IF(K2<=80000,K2*0.35-6375,IF(K2<=100000,K2*0.4-10375,K2*0.45-15375))))))))。

第四步,选定M2单元格, 输入函数公式:

=INT((L2+0.005)*100)/100

第五步,分别选中K2、L2、M2、N2单元格,并对“N”栏计算公式重新进行设置,将鼠标指针对准各单元格的右下角的“+”,分别向下拖动至K100、L100、M100、N100单元格,使各行的设置相同。

第六步,选定M101单元格,点击“Σ”,选定(M2:M100),再选定编辑框中的 “√”,即显示代扣税金的总额;通过向后拖动,即显示实发工资总额。

第七步,为不增加工资表的宽度,隐藏“K、L”栏,对工作表设有计算公式的几栏设置保护,并保存后该表即设置完毕。

结合地方各税的结算,该计算表已向我分局辖内几户企业推荐试用,从使用效果看,企业反映良好。

【个人所得税款由公司负担与职工个人负担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因为公司为个人负担税款,那么个人所取得的报酬是不含税的净所得或称税后所得,在这种情况,以纳税人实际取得的收入直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就会缩小税基降低适用税率,少算应纳税额。

        公司为职工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算应纳税额的正确方法是,将纳税人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含税收入,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①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②   

        在上式中,公式①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②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对此,在计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能混淆。   

        例如:某公司代其雇员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年5月支付给李某的工资为3000元人民币。    由于李某的工资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应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税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2000-25)÷(1-10%)=1083.33(元)   

        应纳税额=1083.33×10%-25=83.33(元)】   


PS:正解

        根据以上得到的信息,我仔细琢磨,调整工资表中公式如下:

个税=IF(AND((W7-AI7)>0,(W7-AI7)<=2000),0,IF(AND((W7-AI7)>2000,((W7-AI7)-2000)*0.05+(W7-AI7)<=2500),ROUND(((W7-AI7)-2000)/0.95*0.05,2),IF(AND(((W7-AI7)-2000)*0.05+(W7-AI7)>2500,((W7-AI7)-2000-25)/0.9*0.1-25+(W7-AI7)<=4000),ROUND(((W7-AI7)-2000-25)/0.9*0.1-25,2),IF(AND(((W7-AI7)-2000-25)/0.9*0.1-25+(W7-AI7)>4000,((W7-AI7)-2000-125)/0.85*0.15-125+(W7-AI7)<=7000),ROUND(((W7-AI7)-2000-125)/0.85*0.15-125,2),""))))

其中:W7为应付工资,AI7为应扣除的三金。

注意括弧较多,有可能因为位置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只计算到月薪小于7000元,否则公式过长难免错误。

难点在于,恰巧未加税时低于档位,加上税时又高于档位,而计算结果迥然不同。

 

月石

2010年9月8日


在工资表中用ExceL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点心得

    4月份学习职称考试计算机,讲到IF时想起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用它解决计算个人所得税问题。经过我笨笨的冥想和计算,得到以下结果,愿与同行分享。

    假设应付工资扣除准予扣除项目后为e3,则公式为:

    =IF(0<(E3-1600)<=500,(E3-1600)*0.05,IF(2000>=(E3-1600),(E3-1600)*0.1-25,IF(5000>=(E3-1600),(E3-1600)*0.15-125,IF(20000>=(E3-1600),(E3-1600)*0.2-375,IF(40000>=(E3-1600),(E3-1600)*0.25-1375,IF(60000>=(E3-1600),(E3-1600)*0.3-3375,IF(80000>=(E3-1600),(E3-1600)*0.35-6375,IF(100000>=(E3-1600),(E3-1600)*0.4-10375,0))))))))

  

    其中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希望大家不惜赐教:

    1.如何用Round解决保留一位小数的问题;

    2.当应纳税所得额小于500元时如何计算;

    3.当应纳税所得额大于100000元时如何计算。

算工资要算个人所得税,可能好多人还不知道怎么算,而且觉得算的太麻烦,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法(元)

1不超过500元的
5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1375
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3375
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6375
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10375
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15375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905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内部退养(或提前离岗)人员取得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中,未达到离退休年龄,提前离岗且未办理离退休手续(内部退养)的职工,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提前离岗)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减去当月费用扣除标准后,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然后再将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照已确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万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应该说的比较清楚了吧?不过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会遇到这种麻烦的事情,公司算工资不是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大部分公司还是用EXCEL算的,如果人数一多,工资差距又很大,一个一个算个人所得税可就累死了啊,我今上午刚刚做了一个EXCEL专用的算个人所得税的公式,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应交纳所得税额在40000元以下的所有级别的工资,对于一般公司来说,完全够用了,很少有人月薪在41600以上吧?公式里面已经设置了小数点保留2位。下面我就免费把这个公式送给大家:
=ROUND((IF((IF((L4-N4-O4-1600)<0,0,L4-N4-O4-1600))>20000,(L4-N4-O4-1600)*0.25-1375,IF((IF((L4-N4-O4-1600)<0,0,L4-N4-O4-1600))>5000,(IF((L4-N4-O4-1600)<0,0,L4-N4-O4-1600))*0.2-375,IF((IF((L4-N4-O4-1600)<0,0,L4-N4-O4-1600))>2000,(IF((L4-N4-O4-1600)<0,0,L4-N4-O4-1600))*0.15-125,IF((IF((L4-N4-O4-1600)<0,0,L4-N4--O4-1600))>500,(IF((L4-N4-O4-1600)<0,0,L4-N4-O4-1600))*0.1-25,IF((IF((L4-N4-O4-1600)<0,0,L4-N4-O4-1600))>0,(IF((L4-N4-O4-1600)<0,0,L4-N4-O4-1600))*0.05,0)))))),2)
使用说明:假设你的工资表如下:
在应交税金一栏,直接把公式复制进去就可以了,公式里面L4-N4-O4,这个大家应该懂的吧?大家可以自己随便设置,我这里L4是应发合计,N4是社保,04是公积金,你们的或许会是E2、F2、H2,反正你们找到对应的,自己换个就行了,然后一回车,就自动算出来拉!这样,就算是制造几万人的工资表,他们的个人所得税,1秒就算出来了!


<br />该文章转载自<a href="http://blog.eastmoney.com">东方财富网博客</a>:<a href="http://blog.eastmoney.com/linfuneng/blog_140498452.html">在EXCEL“工资表”中插入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快捷又准确</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